天天看点

【我们村里的年轻人】果农杨丰武

作者:通化发布
【我们村里的年轻人】果农杨丰武

果农杨丰武

果农杨丰武的形象很好记,他中等偏高的个头,身材结实而匀称,浅古铜色的皮肤,浓眉大眼,但热情的眼神里总带着一丝忧郁。这是一个看起来有些内向的人,但如果打开了话匣子,他也会滔滔不绝地讲出很多东西来。

【我们村里的年轻人】果农杨丰武

杨丰武在果园修剪果叶,这样可以使苹果获得更多养分,色泽更红

杨丰武出生于1980年,在集安市太王镇钱湾村算是数得着的年轻人。他经营果园20多年,因为肯用心钻研,种出来的苹果质量很好。当地一位老人用了“后起之秀”这个词来形容他。不过,过去很多年里,杨丰武只是埋头经营自家那24亩果园,没有想过更多事情。

几年前,老支书冷若敏和他长谈,希望他靠近党组织。杨丰武觉得自己的确不应该只盯着自己家的小日子,便不断参加培训,学习党的理论知识。2019年,这个热心肠的人成了一名共产党员。

也是在2019年,全国人大代表、国网吉林通化供电公司抄收班班长初建美在钱湾村建立了一个人大代表联系点,隔三差五到村里做调查。日子一长,初建美发现,杨丰武很朴实,质量意识很强,他家的苹果质量好,销路也好。这样一个年轻人能留在村里踏踏实实发展生产,初建美觉得,杨丰武真挺了不起,便向身边的朋友推荐杨丰武家的苹果。后来,得知杨丰武是刚入党的新党员,初建美考虑到村里有些不擅销售的老年人,便和他讲,不要光顾自己过小日子,也要帮帮身边需要帮助的困难户和老年人。不料,杨丰武告诉她:“姐,我没跟你说,最近通过你介绍卖出去的苹果都是困难户家的,我自己没卖多少。”听了这话,初建美特别感动。

村民田德福是脑血栓患者,儿子离异且是尿毒症患者,两天就得去医院透析一次,孙女刚上大学,一家人的生活全靠老伴儿一个人撑着,日子过得紧紧巴巴的。老太太快70岁了,一边打短工挣钱一边经营小果园。杨丰武觉得老太太不容易,有轻快活儿就找老人帮忙,折算工钱帮她增加点儿收入,春天剪枝的时候去帮老人剪剪枝,秋天帮着老人卖苹果。村民于胜利患股骨头坏死多年,去年刚做完手术,父母都70多岁了,今年家里的苹果都是太王镇党委组织志愿者帮忙采摘下来的。他家的苹果,杨丰武也经手卖了不少。

一手托着顾客,一手托着乡亲,杨丰武不干萝卜多了不洗泥的事情。凡是他经手卖的苹果,肯定都自己盯着装箱,保证质量,就算今年年景不好,他也要求苹果没有伤、没有溃烂、没有虫眼,品相至少要红一半才行。至于质量不达标的苹果,杨丰武自己开着农用车起早进城蹲市场处理掉了。因为主要精力放在帮困难户卖苹果上,去年销售旺季,杨丰武自己家里剩了4万多斤苹果,这些苹果,他一直卖到今年开春才卖完,价格自然也便宜得多。有人嘲笑他干傻事儿,他自己不太在乎。说到这事儿,他又笑了:“我自己开心点就得了,也不在乎别人说什么。”

【我们村里的年轻人】果农杨丰武

杨丰武在通化卸货,当天他租来大货车为买家送去一车苹果

杨丰武说自己没有多大能耐,大事儿干不了就干点儿小的。不过,这不等于他脑子里头不琢磨事儿。2020年,柳河县柳河镇砬门村发展起一个扶贫项目,将本村的苹果梨加工成梨干,这项技术最初是从钱湾村引进的,只不过钱湾村的果农是自家手工制作,而砬门村的扶贫车间改为工业生产。当年深秋,杨丰武来到砬门考察项目,他对这个项目很好奇。他希望以后能把本村的水果深加工张罗起来,毕竟果园里少不了落地果,那些落地果其实都是好苹果,只是受了伤,卖不上价钱了。山里有那么多闲置的资源,白白浪费怪可惜的,来年他准备在果园里圈出一片地,养上一群溜达鸡,卖鸡卖蛋都是一笔收入,里头再养些鹅,既能防备小鸡被老鹰捉去,还能吃掉不少果园里的杂草。不过,这不是冬天要干的事儿,当务之急还得说是卖苹果。

【我们村里的年轻人】果农杨丰武

杨丰武用农用车向山下转运已装箱的苹果

最近这些日子,杨丰武忙得不可开交。苹果冻透了再缓过来不好吃,所以他要赶在上冻之前把苹果卖出去。他把家里的亲属都动员起来,选等、装箱,然后用农用车把苹果从山上运到山下,再装到大货车上。这两年,他的苹果销售到东昌、辉南、柳河等地,一发货就是一车。销路打开了,采摘和运输的压力却陡然上升,这反倒成了杨丰武幸福的烦恼。

累归累,杨丰武挺开心。一个普通农民,从一心过自己家的小日子变成要为大家做点什么,这个思想转变的过程让他觉得自己的选择很有价值。

记者:宋晓林(通化日报)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