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陈美玲:曾比肩邓丽君,一个把3个儿子送入斯坦福的妈妈

作者:娱摆摆儿

一个66岁面容如同少女的逆龄女神;

一个把3个儿子送入斯坦福的“斯坦福博士妈妈”;

一个与邓丽君、山口百惠齐名的女歌手,最后还成了小说家和慈善家;

她走出自卑,熬过媒体攻击,在这个浮躁的世界里活成了最好的自己,上演了另一种“传奇”。

她就是陈美玲。

据陈美玲说,她是家里最小的女儿,姐姐们都很优秀,小时候,旁边的人常常拿她和姐姐们比较,她总觉得自己没用,没有姐姐们漂亮也没有姐姐们会读书,甚至连妈妈也常常会说:美玲在我肚子里的时候家境不好,吃得不够好,所以没长好。

原本自卑的陈美玲,却因为13岁的时候,常常去做义工,树立了自信,也改变了她的人生。

作为天主教徒的她,每个礼拜天会和教会的朋友一起,去贫民窟做公益活动。

陈美玲:曾比肩邓丽君,一个把3个儿子送入斯坦福的妈妈

1968年的香港,贫民窟里住的都是没有身份证的人,爸爸妈妈白天去外面找工作,没找到工作就没饭吃,孩子们没有衣服和鞋子,吃的都是从垃圾堆里翻出的东西。

她去教孩子们写字、读书,但却因为自己个子太小,孩子们都不理睬她,刚开始,她很恼火,后来她开始给孩子们唱英文歌ABCDEFG……

神奇的是,孩子们开始拍手称赞,求她教他们唱歌。

她发现自己的歌声是有力量的,不但能让孩子知道自己很喜欢他们,还能让他们感到快乐,现在回忆起来,她说,50年过去了,依然记得孩子们脸上的笑容。

陈美玲:曾比肩邓丽君,一个把3个儿子送入斯坦福的妈妈

也是从那时候开始,她开始学习唱歌,在学校里拿起吉他自弹自唱去募集捐款,去贫民窟、孤儿院,帮助生活窘迫和有精神问题的小朋友。

在这个过程中,美玲遇见了一些有心理问题的小朋友,她发现和这些孩子交流很困难,也不知道如何才能更好地走进他们的内心。

那时候的她,开始有了一个愿望:要是有机会上大学的话,一定要读儿童心理学,这样就有办法和这些孩子交流了。

回忆起那段经历,美玲说,是那些孩子打开了她的未来大门。

陈美玲:曾比肩邓丽君,一个把3个儿子送入斯坦福的妈妈

经常在学校唱歌募捐的美玲,被唱片公司的人看到,问她要不要录歌,她跟着去了,录了一首英文歌叫做Circle Games。

就是因为这首歌,陈美玲从一个普通女学生成为了歌手,开启了她成为一代偶像的星途。

陈美玲:曾比肩邓丽君,一个把3个儿子送入斯坦福的妈妈

在这之后,陈美玲的星途可谓是顺风顺水。

1973年到1975年,作为外国歌手,美玲连续三年出席日本红白歌会,频频登上日本偶像杂志封面。

这个笑起来有虎牙的香港邻家小妹,凭借外形和歌声在日本闯出了一片天地,被看作是和邓丽君、翁倩玉、山口百惠齐名的女歌手……

陈美玲:曾比肩邓丽君,一个把3个儿子送入斯坦福的妈妈

1976年,事业如日中天的陈美玲,突然宣布暂时隐退娱乐圈,远赴加拿大攻读学士学位。消息一出,歌迷哗然,在日本的经纪人也被气得够呛。

关于陈美玲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选择?大家都是后来才知道的。

原来是父亲去日本看她,发现女儿被众星捧月“围在”所有人中间,每天20个小时,是排得满满当当的通告。从女儿的眼底,他看到了深深的疲惫。

陈美玲:曾比肩邓丽君,一个把3个儿子送入斯坦福的妈妈

他提醒女儿:“钱财、名誉如流水,发生点什么就会被夺走。但知识不会,一旦印入脑子,就一直在那儿”。

陈美玲:曾比肩邓丽君,一个把3个儿子送入斯坦福的妈妈

▲左:邓丽君和陈美龄合影,右:陈美龄和山口百惠合影

父亲希望她能够继续念书,完成学业,不要被浮名所累。陈美玲也意识到名气不过是浮云,自己终究不能做一辈子女明星。

于是,刚刚大红大紫的陈美玲宣布隐退,远赴加拿大多伦多修读儿童心理学。

大学毕业后,陈美玲重返日本歌坛,她摆脱甜姐的形象,拓宽歌路,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新纪录。

1983年,她和张国荣一起获得香港金唱片奖。

陈美玲:曾比肩邓丽君,一个把3个儿子送入斯坦福的妈妈

1985年,她在北京首都体育馆举行了3场儿童慈善义演,当时吸引了54000名观众,成为了家喻户晓的人物。

陈美玲:曾比肩邓丽君,一个把3个儿子送入斯坦福的妈妈

不论当年,还是现在,演艺圈里一闪而过的流星很多,但像陈美玲这样,在光芒最盛时转身远离名利场,选择继续攀登,厚积薄发的人却少之又少。

1985年,陈美玲对外宣布与自己的日本经纪人结婚,并在次年宣布怀孕,舆论再次哗然。

那时候的日本,带孩子出来工作的妈妈少之又少,要是你结婚了,公司可以说你回家吧,我不要你了,如果怀孕了,公司可以直接辞退你。

而32岁的陈美玲带着3个月大的孩子去日本电视台参加节目录制,在孩子1岁多的时候就恢复工作,忙的时候一天赶5-6个通告,带着宝宝一起工作,成了家常便饭,这却引起了很多人的不满。

陈美玲:曾比肩邓丽君,一个把3个儿子送入斯坦福的妈妈

“如果你爱工作的话,就不要生孩子!”媒体上出现越来越多的负面评论,陈美玲再次成为社会热议的话题,甚至在当时的日本引发了一场“Agnes 争论”(陈美玲的英文名叫Agnes)。

在这场争论愈演愈烈的时候,斯坦福大学教育经济学者斯特罗伯特教授,看到报道后,主动联系了陈美玲,鼓励她到斯坦福读研究生。

就这样,陈美玲再一次踏上了异国求学的道路,重新考GRE、申请留学,连陈美玲自己也没想到,会在10年之后,再一次回归校园。

34岁的陈美玲成为斯坦福大学教育学的博士在读生,同年11月,她生下了第二个孩子。

陈美玲:曾比肩邓丽君,一个把3个儿子送入斯坦福的妈妈

回忆起自己读博的日子,陈美玲说,读博的每天晚上,都是把孩子哄睡着,才开始做自己的功课。

老二两岁的一天晚上,她看到两个孩子都睡着了,于是去另一个房间写论文,到了半夜,老二拿着被子跑来,抱着她的脚睡着了,过了一会,老大也来了,抱着她的另一只脚睡着了,后来,老公来了,问她:你是要命还是博士学位?

老大和她说:“ 妈妈,你已经很棒了,不需要做博士。” 当时她就哭了。

1994年,陈美玲以调查《东京大学和斯坦福大学毕业生十年后情况以及日美两国的男女待遇的比较》获得了斯坦福教育博士学位。

陈美玲:曾比肩邓丽君,一个把3个儿子送入斯坦福的妈妈

毕业后回到日本,她毋庸置疑成为了杰出女性的代表,积极为妇女儿童的福利奔走。

2016年,她成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亚洲亲善大使。

陈美玲:曾比肩邓丽君,一个把3个儿子送入斯坦福的妈妈

她曾经驻足泰国、苏丹、菲律宾、伊拉克等很多地方,看望那里正在经受贫穷、战乱和恶劣环境的妈妈和孩子。

陈美玲:曾比肩邓丽君,一个把3个儿子送入斯坦福的妈妈

回忆其中的一段经历,陈美玲说,第一次去尼日利亚,正值饥荒,有100万人受灾,一些小孩子就在她面前倒在地上死掉,就像是人间炼狱。

到了难民营,小孩子们希望听她唱歌,于是,她用刚刚学会的当地语言,即兴唱了一首歌。

那些孩子跟着她的歌声开始跳舞,快要死掉的孩子,瘦的只剩下骨头,还在跳舞欢迎她。那一刻,她再也忍不住了,心中的一堵墙轰然倒塌,她走过去,把孩子们抱在怀中。

再次回忆的时候,他说,那一刻自己觉得,就算是在那里死掉了,也是值得的。

陈美玲:曾比肩邓丽君,一个把3个儿子送入斯坦福的妈妈

当记者问到,你为什么能把3个孩子培养进斯坦福的时候,她不止一次提到“先成为出色的自己,再成为最好的妈妈!”

在成为出色的自己的这条路上,陈美玲从来没有停下过脚步:

13岁的时候,她做义工,为贫民窟的孩子带去爱和欢乐;

30多岁的时候,她大着肚子,带着两岁多的老大,去斯坦福大学报到,成为教育学院博士课程的研究生,并一直读到博士毕业;

60岁的时候她把3个孩子都送进了斯坦福;自己去看望那些正在经受贫穷、战乱和恶劣环境的妈妈和孩子,为她们带去爱和希望。

陈美玲:曾比肩邓丽君,一个把3个儿子送入斯坦福的妈妈

2016年,陈美玲以作家的身份重回大众视野,她不再是聚光灯下的女明星,而是培养出3位“斯坦福高材生的”斯坦福妈妈“,她的Agnes式教育法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

她的首本书《50个教育法,我把3个儿子送入斯坦福》在香港一经上市就被抢购一空。

陈美玲:曾比肩邓丽君,一个把3个儿子送入斯坦福的妈妈

但是,小悟空认为,陈美玲之所以能培养出学霸儿子们,不仅仅因为她是精英妈妈,更因为她亲眼所见贫穷、疾病、苦难比很多人要多得多,她深知自己所拥有的一切都不是理所当然的,所以才能保持清醒、心怀感激、付出爱。

她说,希望自己是一棵苹果树,树冠很大,果实很甜,上面有很多小鸟会停留,会唱歌。它把自己需要的水吸收了,把不需要的东西排出来,旁边就会有很多植物可以生存,如果死掉的话,也会有其他小动物可以在它的洞里生存。

她今年66岁了,可是眼中闪烁的光彩年轻如少妇,那是善良的人才能拥有的。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