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为什么不再有双料两院院士了?

作者:大河网
为什么不再有双料两院院士了?

防走失,电梯直达

安全岛

报人刘亚东A

为什么不再有双料两院院士了?

本文转载自青塔人才,已获得授权

11月18日,备受瞩目的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2021年增选结果正式公布,中国科学院共计产生了65名中国科学院院士和25名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中国工程院共计产生了84名中国工程院院士和20名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是我国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中国工程院院士是我国工程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两者均为终身荣誉。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好奇过,作为我国顶尖的科学精英和学术权威群体,有没有既是中科院院士又是工程院院士的双料两院院士呢?

答案是:有且仅有34位,目前在世的只有13位。

无一例外的是,34位双料两院院士均在1994年之前就当选了中科院院士,然后分别在1994年和1995年当选工程院院士,之后就再无新当选双料两院院士的例子了。

大多为各个领域奠基者/创始人

34位双料两院院士中,当选时年龄最大的是钱学森院士,1994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时,他已是83岁,他长期担任火箭、导弹和卫星研制的技术领导职务,为创建和发展我国的导弹、航天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1999年被国家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最年轻当选双料两院院士的是52岁的路甬祥院士。他长期从事于流体传动及控制技术研究,曾创造性地提出“系统流量检测力反馈”、“系统压力直接检测和反馈”等新原理,研究开发了一系列新型电液控制器件及工程系统。该技术被认为是80年代以来电液控制技术重大进展之一。

为什么不再有双料两院院士了?
为什么不再有双料两院院士了?
为什么不再有双料两院院士了?
为什么不再有双料两院院士了?
为什么不再有双料两院院士了?
为什么不再有双料两院院士了?

95年后之所以不再有双料两院院士,这要从工程院成立之初说起。

1982年夏,张光斗、吴仲华、罗沛霖和师昌绪倡议成立“中国工程与技术科学院”。十年后的1992年春,张光斗、王大珩、张维、侯祥麟、罗沛霖和师昌绪再次提出建议。

为什么不再有双料两院院士了?

图左起:王大珩、张维、侯祥麟、张光斗、师昌绪、罗沛霖

1994年,中国工程院成立之初,从中科院院士中选择部分从事工程方面人士出来组建工程院,所以这一批人既是中科院院士也是工程院院士,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所有的双料两院院士均是在1994年和1995年当选工程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成立之后,就成为我国工程技术界最高荣誉性、咨询性学术机构,共分九大学部,和自然科学最高学术机构——中科院区分开。

无论如何,院士对我国的科技发展、技术革命都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世人眼中,看得见的是国士无双,看不见的是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和热爱。

前些天,一条“院士领奖归来”的照片在网络上刷屏。“他很低调,那张证书装在帆布袋里,转身又去工作了。”拍摄者在朋友圈说道。

3日从北京人民大会堂领回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4日一早就去学校上课了。

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化学系教授赵东元专注介孔材料研究23年,他在介孔材料方面的突破,开拓了纳米科学的新方向,成功地把自己的“异想天开”变成现实。热爱可抵岁月漫长,他曾在接受采访时说道:“我真的愿意做科研,因为科研面对的全是新鲜事物,可以创造出世界上原本没有的东西。”

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在评为院士后,他们依旧在各自的岗位上低调行事,潜心治学。

院士之所以为院士,是因为把热爱做到极致。正如赵东元院士经常挂在嘴边的“凡事就怕认真”,愿所有的科学工作者都能把科研做到纯粹,而后一往无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