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方志敏以生命书写信仰

作者:北极苍狼如是说
方志敏以生命书写信仰

方志敏

当蒋介石调集重兵围剿红军的时候,1934年的下半年,红七军团与红十军会和,组成北上抗日先遣队,方志敏为军政委员会主席。在红军面临新的围剿形势严峻的情势下,红军亮出这名号,其实更是发出政治宣言:日寇在北,占我大片国土,当共赴国难,岂能同室操戈!

这政治宣言没能软了蒋介石消灭红军的铁石心肠,毫不客气地对北上抗日先遣队实施剿杀,这支红军部队被打散。方志敏在先头部队,本有机会脱身,但是他回返主力部队,导致被俘。时为1935年1月27日。被俘地是江西省玉山县陇首村附近。

方志敏狱中遗墨:“当我两次冲封锁线没有冲过去的时候,天已大亮,……白军搜索六点多钟之久,都没有搜到我,后来却被两个白军士兵无意中发现了……当我到陇首团部时,团长是一个胖胖的麻子,副团长稍瘦。他们都笑容满脸地迎了出来,表现出他们将得首功的欢悦。他们虚伪地对我说了恭维的话,我也对他们点头笑笑。晚间,他们要求我写点文字,我就写了几百字的略述,略述中着重说明:只有苏维埃才能救中国,我相信革命必能得到最后的胜利,我愿为革命牺牲一切等,以免他们问东问西的讨厌。”

方志敏无疑是一位卓越的人才,蒋介石就想了:能不能为我所用?

蒋介石手谕:“劝说归诚。”

上峰指令前线:“速送押!”

方志敏身体虚弱,被放简易竹轿子上抬着走。他犯痔疮,不能躺,不能侧坐,十分痛苦。童秀庭、童学盛等乡亲见了,一番交涉,给换了一顶有盖有遮帘的轿子。方志敏在主导闽浙赣革命根据地建设上,实施了一系列受到百姓欢迎的政策,受到毛泽东的称赞。这百姓冒风险送的轿子,在那个冬季是暖了方志敏的。又启程了,方志敏掀开遮帘,向百姓点头致意。他知道,革命的种子在生根、发芽,必将为日后的革命大业增艳。

方志敏以生命书写信仰

方志敏(中)

昼行夜宿,方志敏等被押解到上饶。国民党在体育场举办“上饶各界庆祝生擒方志敏大会”。方志敏狱中遗墨:“自生以來,沒帶过脚镣,這次突然釘起脚镣,一步也不能行。”敌人把他背到台上,方志敏铮然而立,敌人要的气馁、颓唐丝毫不见,示众的是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

方志敏最痛苦的是:失去了为党努力的机会。

押解到南昌,囚于国民党驻赣绥靖公署军法处看守所。

顾祝同摆下酒席,以宴请的名义行劝降之实。方志敏索笔、墨、纸,写下“视死如归”四个大字,掷笔而去,回监牢。

走马灯般上阵劝降的国民党高官败下阵来,他们建议从速处决方志敏。上峰指令:缓办。

1935年2月6日,方志敏被搀扶进蒋介石南昌临时行营小会议室,蒋介石起身相迎。日理万机忙围追堵截长征中的红军,蒋介石总算抽出时间见方志敏,以为自己出马,必将马到成功。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方志敏曾执掌江西省国民党党部,是国民党的高官,当然,另外的身份也是共产党的要人,期间与蒋介石是有过交集的,是熟识的。如毛泽东一样,那时的他也热衷于农民运动。他是蒋介石痛恨的人,也是蒋介石想拉拢为己用的人。此时此刻,蒋介石以方志敏的救星现身。

蒋介石安排方志敏在身旁坐下,说:“志敏老弟,都怪我来迟一步,你受委屈了。我们虽然8年未见,但心是相通的,我们都是炎黄子孙,都有热爱祖国之心……”

老蒋的跟班你一言他一语,诉说着老蒋对方志敏的“器重”,说从此恩怨一笔勾销。温言软语铺陈。

方志敏说:“若要叛变革命叛变党,当可耻叛徒,我方志敏永远不答应,办不到!”

第一次劝降方志敏的失败,并没有令老蒋放弃希望,他想玩一玩熬鹰的把戏。活捉方志敏是蒋介石的胜利,而劝降方志敏,则是实现胜利的最大化。而在方志敏这,被俘是失败,而囚牢中的斗争,他要做坚决的胜利者!这胜利,属于他自己,更属于中国共产党!这是他依然还能够为党做出的!这是最后的斗争!

当明白依然还能为党的事业而努力着斗争着,方志敏振奋。

他在囚牢中写下的文字,是对每一个看到的敌人的打击,当然,也是劝降,让他们弃暗投明!

方志敏以生命书写信仰

方志敏手迹

随着交往,就有若干看守开始同情他,进而试图帮助他越狱。但是红军主力正在围追堵截中长征,没有能力在老蒋坐镇的南昌组织营救和接应。方志敏也不可能盲目行动。也不可能让同情他方志敏的看守门盲目行动。何况,方志敏想的不是自己一个人脱身,而是与一同被关押在此的其他同志一同脱身。正如他被俘的情形,宁可赴死也不愿将同志舍弃在一旁!

看守所所长就是被方志敏争取过来的一位,他会说英语,方志敏也会说英语,二人常以英语对话,貌似二人在飚英语,其实是在讨论问题呢。但是,所长在给上司打报告请求给方志敏换重量轻一点的镣铐时,这引起敌人的警觉,换走了所长。

敌人很乐意为方志敏提供笔墨纸张,很乐意方志敏写下点什么对他们有用的东西呢。方志敏也调整斗争策略,对于再来劝降的人不再硬词应对,以沉默应对,以微笑应对。一个人的时候,或伫立思索,或奋笔书写。多见方志敏在写作中。

说到写作,方志敏曾是个文学青年。

1899年8月21日,方志敏出生于江西省上饶市弋阳县一个世代务农的家庭。8岁入私塾,后考入弋阳县立高等小学,再考入江西省立甲种工业学校预科班,再升入江西省立甲种工业学校应用机械科学习。因为领导学生运动被开除。

就在这个时候,他成为《新江西》季刊的主要撰稿人。又赴上海,担任《民国日报》校对,并在上海大学旁听。这期间,方志敏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成为为信仰而写作的文学青年。小说《谋事》在《觉悟》副刊发表。他结识了陈独秀、瞿秋白、恽代英、向警予等著名中共领导人。受组织委派,方志敏返回南昌创办“文化书社”,创建江西地方团组织。他出版《青年声》周报,以此作为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阵地。小说《谋事》与鲁迅、郁达夫、叶圣陶等著名作家作品一起入选上海小说研究所编印的小说《年鉴》。

1924年3月,方志敏加入中国共产党。在从事革命活动中,方志敏从不忘文化的力量,文学的力量。后来又创建《寸铁》旬刊。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他成为国共双方的要人。

蒋介石背叛革命,国共搏杀,方志敏无暇顾及写作了。

而现在在铁窗中,他可以写作了,为坚贞不渝的信仰而写作。

他在囚牢中写下《可爱的中国》、《清贫》等十余万字文章,这些手稿通过看守人员秘密传递给上海党组织和宋庆龄处。

1935年8月6日,方志敏被气急败坏的国民党反动派杀害于南昌。牺牲时年仅36岁。

而他囚牢中写就的文章,后来收录于课本,在动情的诵读中,如见方志敏矗立的山一样的形象!

他的遗墨越狱而出,他的精神永生!

方志敏以生命书写信仰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