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当魏碑遇上汉乐府,不亦快哉

作者:书法日课

诗歌的极致在唐诗,楷书的极则在唐楷。

然而当一件事物太完美,就缺了几许瑕疵和真气,也少了一些冲动与可爱。

因此我仰望唐诗,却愿意亲近不那么严谨的汉乐府;我尊重唐楷,却愿意抚摸不那么正规的魏碑。

金圣叹曰,读《虬髯客传》,不亦快哉!看人作擘窠大书,不亦快哉!

日课小编说,读汉乐府,不亦快哉!写魏碑,不亦快哉!当魏碑遇上汉乐府,不亦快哉!

1

敕勒歌vs张猛龙碑

当魏碑遇上汉乐府,不亦快哉

敕勒川,

阴山下。

天似穹庐,

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当魏碑遇上汉乐府,不亦快哉
当魏碑遇上汉乐府,不亦快哉
当魏碑遇上汉乐府,不亦快哉
当魏碑遇上汉乐府,不亦快哉

《张猛龙碑》全称《鲁郡太守张府君清颂碑》。北魏正光三年(522)正月立,无书写者姓名,碑阳二十四行,行四十六字。

敕勒歌是北朝“一歌”,张猛龙是魏碑“一哥”。没有哪一首歌能像敕勒歌这样,唱出了北朝游牧民族骨子里的那种豪迈。而张猛龙碑上文字的结构精绝,变化无端,正有一种风吹草低,神龙见首不见尾的气魄。此歌遇此碑,堪称绝配。

2

江南vs元怀墓志

当魏碑遇上汉乐府,不亦快哉

江南可采莲,

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

鱼戏莲叶北。

当魏碑遇上汉乐府,不亦快哉
当魏碑遇上汉乐府,不亦快哉

《元怀墓志》公元517年(北魏熙平二年八月)刻。1925年河南洛阳张羊村出土,原石现藏河南博物院。

江南之美,美在柔媚自然,还有鱼儿游来游去的动感与俏皮。元怀墓志曾被称为魏碑中的“馆阁体”,因为它太魏碑了。而在大家习惯于这种魏碑的模式化时,它突然伸出汉隶的一条胳膊或一条腿,恰如那顽皮的小鱼儿。

3

上邪vs始平公造像记

当魏碑遇上汉乐府,不亦快哉

上邪!

我欲与君相知,

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

江水为竭,

冬雷震震,

夏雨雪 ,

天地合 ,

乃敢与君绝!

当魏碑遇上汉乐府,不亦快哉
当魏碑遇上汉乐府,不亦快哉
当魏碑遇上汉乐府,不亦快哉

《始平公造像记》,魏孝文帝(元宏)太和二十二年(498年)九月十四日造讫。为著名的"龙门二十品"中第一珍品。

这个小女子的誓言一出,让你无法辩驳,只能动容。哪怕你是花花公子,在她面前也要乖乖地纯洁一次:我又相信爱情了!她的坚毅与决绝,就像我们初见始平公,震撼,感动,只为那种刀劈斧砍的力量。

4

佳人歌vs张黑女墓志

当魏碑遇上汉乐府,不亦快哉

北方有佳人,

绝世而独立。

一顾倾人城,

再顾倾人国。

宁不知倾城与倾国?

佳人难再得。

当魏碑遇上汉乐府,不亦快哉
当魏碑遇上汉乐府,不亦快哉

《张黑女墓志》,又称《张玄墓志》。此碑刻于北魏普泰元年(531年),此志原石已亡佚,现仅存清何绍基藏剪裱孤本。

爱江山不爱美人?爱江山更爱美人?不爱江山爱美人?这不是绕口令,而是亘古不变的难题。江山使人留恋,然而美人更让人动心。张黑女是个老爷们儿,但此碑之美,美在温和内敛,顾盼生姿。碑是男人的,字却如妇人好女。

5

白头吟vs崔敬邕墓志

当魏碑遇上汉乐府,不亦快哉

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

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

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

躞蹀御沟上,沟水东西流。

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

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

竹竿何袅袅,鱼尾何簁簁。

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

当魏碑遇上汉乐府,不亦快哉
当魏碑遇上汉乐府,不亦快哉

《崔敬邕墓志》,北魏熙平二年(517年)十一月刻,正书。二十五行,行二十九字。

前面那个小女子一连串的誓言,在这里只化成十个字:愿得一人心,白首不分离。她轻描淡写,不求你激烈的承诺,只想要你一个轻轻的拥抱。她深知,只有平淡,方能长久。张黑女是情人,崔敬邕是妻子,初看并不惊艳,但相处起来,时时有新奇,处处是惊喜。正如清人所言:入目初似拙丑,然不衫不履,意象开阔,唐人终莫能及……

6

陌上桑vs石门铭

当魏碑遇上汉乐府,不亦快哉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善蚕桑,采桑城南隅;

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

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当魏碑遇上汉乐府,不亦快哉
当魏碑遇上汉乐府,不亦快哉

《石门铭》,北魏宣武帝永平二年(509)正月,太原典签王远书丹、武阿仁凿刻于陕西褒城县东北褒斜谷石门崖壁。

罗敷有多美?中国的祖先并不告诉你她柳叶眉、丹凤眼,而是用电影长镜头一点点扫荡各路观者的表现。用他们的失态与狼狈,衬托出少女的美若天仙。她去采桑叶,在走,在劳动,但她的姿态之美,让他们一个个看呆了。石门铭的美,恰恰就在动态,康有为将其列为神品:飞逸奇浑,翩翩欲仙,若瑶岛散仙,骖鹤跨鸾……

7

十五从军征vs郑文公碑

当魏碑遇上汉乐府,不亦快哉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当魏碑遇上汉乐府,不亦快哉
当魏碑遇上汉乐府,不亦快哉

《郑文公碑》,即《魏兖州刺史郑羲碑》,北魏摩崖刻石,北魏宣武帝永平四年(511年),郑道昭为了纪念其父所刻。

如果贺知章的“少小离家老大回”说的是沧桑,那么《十五从军征》讲的就是悲凉。没什么对仗,没什么技巧,只是忠实记录了一个复员军人的所见所感,那种物是人非,生离死别的的凄惨,岂是几行热泪能说得尽的?然而既然没死,生活就要继续,看看郑文公碑吧,那样的苍浑,凄迷,不正像我们的人生吗?

当然快哉之事,除了读汉乐府,写魏碑,还有:一顿点上两碗面,吃一碗,倒一碗,不亦快哉!谈一场旁若无人的恋爱,不亦快哉!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不亦快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