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我的八团,我的团

作者:爱新疆
我的八团,我的团
我的八团,我的团

2005年我己60岁了, 无奈岁月不饶人,我要退休了,我要离开为之奋斗四十四年的兵团,我的团。

在团场里送别的宴会后,我启程返沪了,刚到阿克苏手机响个不停,大家都要我在阿克苏再聚一次,想到这一别不知何时才能重逢就同意了,当大家向我举杯时,我己无法控制内心的激动, 我热泪盈眶,说不出话来....

我的八团,我的团

大家都说要送我到火车站,我婉言谢绝了,让大家去办自己的事去,只留下几个送我去火车站,当我到达列车跟前时,大家己经在站台上等候了,火车一开动,大家一片欢呼声中,我的热泪止不住地往下流……当年来新疆时,也是火车开动时,上下是一片哭声,此时此刻我感慨万分。

褒贬,贡献,敬仰,质疑,已经无所谓了,我已〝光荣退休〞重返故里。望着窗外渐渐离去戈壁滩, 心潮起伏,久久不能平息。“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这是唐初诗人贺知章写的《回乡偶书》。回乡的情事,非同寻常,少年时候离开上海如今我要回来了。四十四年了,由〝离家〞到〝回乡〞,既有背乡离井、久客他乡的感伤,也有落叶归根、终于回来了的喜悦,真是百感交会,尽蕴心底。我将要重新开始新的生活,适应新上海,〝鬓毛〞却无可奈何地〝衰〞了,此刻未免感到迟暮神伤的内心世界。

〝呜 一一〞汽笛长鸣,列车在兰新线上向着上海急驶,我躺在卧铺上随着列车有节奏地震动着,摇晃着,头脑里也不由自主地想起了我这四十四年,如今要离开我心爱的八团,心爱的战友,在这千头万绪的情思中,激起了我的回忆........

人的一生之中,都在以自己方式感受着人生的多姿多彩,把握着属于自己的一次次机会,充分展现才华,努力追求理想,体现自生的价值。回顾四十四年历程,我真真感到选择到新疆兵团,选择到八团,这条路是走对了。

1961年9月,我响应了党的号召,从上海来到塔里木大学学习,在农大,直接受到党的教育,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者的关心和爱护,确立自已理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积极要求入党愿望。毕业后参加多浪渠水库修建后,分配到工交处机械化农场工作,在文革中曾经豪情满怀,也曾蒙冤彷徨,最终被迫无奈来到八团。

来到了八团,人生地不熟的,只知道当好一名职工努力劳动,想不到在胜利五渠龙口挖大渠的劳动中,被老所长周化林看中,回团后在戈壁滩挖柴火工地上接到了调令,这一天是我永生难忘的一天。

团部组织科报到时,科长是一位戴着领章帽徽女军人,她非常和气和我握手,安排了我的工作,使我回到干部队伍。我顿时感到八团是我的希望,我的新生命的开始。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人生道路上总不能一帆风顺,一路平安是吉祥的祝福和祈盼,挫折和打击会不期而遇,必须勇敢地去接受,学会坚强和勇敢,走自已的人生路,这个世上好人还是多,会有路人的帮助。

到了八团以后,忘不掉的是知遇之恩,我运用专业知识,努力工作来回报,在老一代军垦战士关怀下,入了党,走到了领导工作岗位。我爱我的同事,我们一起团结奋斗,几十年沧桑巨变,昔日的戈壁盐碱滩变成了绿洲 。那时环境异常恶劣,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边缘,荒无人烟的戈壁滩,开荒造田,修渠铺路,在屯垦戍边的艰苦岁月,满腔热情地将自己的青春年华奉献在这里。 经过数十年奋战,在这样的艰苦条件下,在茫茫的戈壁上,一座美丽小城镇,八团塔门镇建成了,现代化的高产粮棉生产基地建成了,八团的屯垦戍边的事业蒸蒸日上。我感谢大家的帮助,完成了团党委安排的各项任务.为国家做出自己的奉献,实现了我的理想和人生价值。

列车在辽阔的原野上向着上海奔驰着,轰隆而沉重的声音,此时我更感到寂寞而单调,带不走我的思念我的爱,我的八团我爱你!(作者:祥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