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天水市心连心爱心协会抗疫札记(十三)西关古城里的风彩

作者:中国文学书画苑

"最美志愿者"

天水市心连心爱心协会抗疫札记(十三)西关古城里的风彩

天水市心连心爱心协会抗疫札记(十三)

西关古城里的风彩

作者:马晓峰(甘肃)

病毒无情,人间有爱。在全市上下万众一心抗击疫情的关键时刻,天水市西关古城的商家和爱心人士慷慨解囊,伸出援手,千方百计筹集物资,用善行担起疫情防护的社会责任,以实际行动表达着自己的家国情怀,展现出“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奉献精神。张家川籍回民企业家马力马亚英夫妻就是展现古城商家风彩优秀的代表。

天水市心连心爱心协会抗疫札记(十三)西关古城里的风彩

做为天水市心连心爱心协会志愿者的马力马亚英夫妻在疫情发展的前期阶段,考虑到各防疫卡点的工作人员无法满足清真餐的需要,果断放下熙月楼清真餐厅的经营活动,积极准备各类食材,为防疫工作人员准备爱心餐。

天水市心连心爱心协会抗疫札记(十三)西关古城里的风彩

处在试营业阶段的熙月楼酒店,面对自身的实际困难,马力一方面布署好所有员工的防疫防控工作,一方面积极为免费送餐工作精心安排,在各类采购食材和包装餐盒到位后,从10月26日开始,陆续为西关办事处五处核酸采集点免费配送盒饭280余份。给郊区大队徐家店、天水郡、藉口、关子、五十里铺等执勤卡点免费配送盒饭500余份。给秦州区应急、民宗、统战等各执勤点免费配送盒饭200余份。给天水市第一人民医院、407医院核酸采集点免费配送盒饭300余份。

天水市心连心爱心协会抗疫札记(十三)西关古城里的风彩

短短一周的时间,为各个防疫卡点医护,交警,社区工作人员配送爱心餐1200多份。

天水市心连心爱心协会抗疫札记(十三)西关古城里的风彩

藉口,关子镇五十里铺的防疫卡点距市区较远,马力夫妇害怕盒饭送到后凉了,又特意采购了保温箱,每次过去马力都要亲自过去,将一盒盒热乎乎的饭菜递到在现家执勤排查车辆和消杀的工作人员手中,那边执勤点上的民族同志吃上一口热乎的清真餐,感慨地说:“值勤一整天,在这么偏的交通叉口,真没想到,能吃上这么香的清真饭菜,这饭菜的温度比在户外泡的方便面还要热”。

天水市心连心爱心协会抗疫札记(十三)西关古城里的风彩

留守在店里的马亚英则是在店里协调市内卡点的配送工作,在他们夫妇的带动下,古城里的各个餐饮商家也都行动起来,利用各个自身资源,参与到天水防疫工作中来。

随着疫情影响,西关古城将全面终止,送餐工作暂时也停了下来。可是马力夫妇关心疫情的行动并没有听,当他知道协会已找到合适的加工爱心餐地点,积极和协会沟通,从店里储备物资上予以调济帮助,保证天水市心连心爱心协会的送餐工作能正常运转下去。

关店后,马亚英还组织几名平时干活麻利的员工,参加到我们志愿者送餐队伍中来,协助志愿者继续为一线值勤交警、保安、环卫、社区工作人员进行送餐活动。

由于古城封闭,十几名保安的吃饭都成了问题,当马力知道协会已对古城保安的吃饭问题做了妥善安排,牵挂的心才放了下来。

天水市心连心爱心协会抗疫札记(十三)西关古城里的风彩

疫情肆虐,就是像有无数个像马力夫妻一样的你我他,用心守候着我们的城市,用实际行动传递力量与温暖,充分展现出社会责任感和高尚的担当力。在疫情当前,有一种力量叫众志成城,有一种善举叫尽我所能”。

只要我们所有的人坚定信心,众志成城,就一定能够筑牢疫情防控坚固防线,全面打赢这场战役。

天水市心连心爱心协会抗疫札记(十三)西关古城里的风彩

等疫情结束了,西关古城还会呈现它古朴的美丽,流逝的岁月里,那棵老槐树会记录所发生的一切,爱一直会在我们的城市传递。

作者:马晓峰

2021年11月18日

作者介绍

天水市心连心爱心协会抗疫札记(十三)西关古城里的风彩

艺术简历

马晓峰(甘肃),笔名啸风,甘肃天水人,70后,退役军人,爱好诗歌散文,有诗歌入选《现代小诗大观》、《跨世纪彩虹》等诗集,作品见于《天水文学》、《秦州微刊》、《祁连山文学》、《西垂文苑》、《边塞诗刊》、《中外诗人》等媒体平台,新媒体《西部书坛》签约作者,《齐鲁诗风》签约诗人,《全球华人诗歌典藏文集》签约诗人,喜欢用简单的文字记录生活的点滴。

天水市心连心爱心协会抗疫札记(十三)西关古城里的风彩
天水市心连心爱心协会抗疫札记(十三)西关古城里的风彩
天水市心连心爱心协会抗疫札记(十三)西关古城里的风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