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三国志》之少年英雄(二)荀彧、荀攸叔侄

作者:秘史奇谈行者

三国志是我国历史上一部纪传体国别断代史书,主要记载了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的历史。全书共65卷,由西晋史学家陈寿编撰。

《三国志》之少年英雄(二)荀彧、荀攸叔侄

陈寿

三国志的记事,起于东汉灵帝光和末年(184年)黄巾军起义,止于西晋灭亡吴国(280年)。从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三国之间的征战到魏国灭亡,蜀国魏国被西晋取代,西晋又灭亡吴国…千头万绪,纷纭复杂,这众多历史事件在陈寿的笔下变得条理分明。此部著作因取材严谨,叙事简约,史实准确的优点,受到了人们的交口称赞。

《三国志》之少年英雄(二)荀彧、荀攸叔侄

自古英雄出少年

《三国志》里面描写的英雄豪杰众多,各朝各代对他们的研究可以说非常到位了,我们今天的文章主要写一写根据三国志的描述,那个年代有多少“少年英雄”,他们又做了些什么异于常人的事情!有哪些人物是少年得志,在年少的时候就做出了令人惊叹的事迹。今天说说曹操麾下五大谋士中的叔侄俩:他们是荀彧,荀攸。

《三国志》之少年英雄(二)荀彧、荀攸叔侄

荀彧

【原文】荀彧,字文若,颍川颍阴人也。祖父淑,字季和,朗陵令。当汉顺、桓之间,知名当世。有子八人,号曰“八龙”。彧父绲,济南相。叔父爽,司空。彧年少时,南阳何颙异之,曰:“王佐才也。””永汉元年,举孝廉,拜守宫令。

【译文】荀或,字文若,颍川郡颍阴县人。他的祖父荀淑,字季和,曾经担任朗陵令生于东汉的顺帝和桓帝之间,当世著名。荀淑有八个儿子,号称“八龙”。荀彧的父亲荀绲,曾经担任过济南相。他的叔父荀爽,曾经做过司空。后来他成为曹操统一北方的首席谋臣和功臣,被曹操称为“吾之子房”。

《三国志》之少年英雄(二)荀彧、荀攸叔侄

曹操赞他“吾之子房”

荀彧年少曾经遇到了南阳的何顒,就是曾经和荀彧六叔谋划董卓同时评价曹操为“汉家将亡,安天下的必定是这个人”的那个评论家。南阳的何颙看到他感到十分惊异。何颙说:“这孩子长大后,必定是辅佐帝王的贤才。”永汉元年,荀或被举荐为孝廉,拜为守宫令。就是在内府管掌皇帝用纸笔墨及尚书诸财用、封泥的,属少府。年纪轻轻就到了内府,后来他成为曹操阵营当之无愧的第一,曹操夸他是“吾之子房”,就是在世的张良,这个人早年就被人家说有王佐之才,起初他投奔袁绍,可发现袁绍并非明主,就转投曹操,他首先倡导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结果被曹操采纳,从此天时独被曹操占有。他在战略上位曹操规划了统一北方的蓝图,多次修改曹操的战略方针,曹操对此赞不绝口,他还为曹操网络人才,郭嘉就是他介绍给曹操的。

真是被何颙一语中!

《三国志》之少年英雄(二)荀彧、荀攸叔侄

荀攸是荀彧的侄子

荀攸为曹操平定天下百出奇谋!

【原文】荀攸,字公达,彧从子也。祖父昙,广陵太守。”攸少孤。及昙卒.故吏张权求守昙墓。攸年十三,疑之,谓叔父衢曰:“此吏有非常之色,殆将有奸!”衢寤乃推问,果杀人亡命。由是异之。”

《三国志》之少年英雄(二)荀彧、荀攸叔侄

百出奇谋

[译文】苟攸,字公达,是荀彧的侄子。他的祖父荀昙,曾经担任过东汉的广陵太守。荀攸少年时期便成了孤儿。荀昙去世的时候,荀昙的旧吏张权要求为他守墓。苟攸当年年仅十三,有点怀疑张权,他对叔父荀衢说:“这个佐吏脸上的神色不正常,恐怕他做过什么不好的事!”荀衢顿时醒悟,就势推问,果然张权是个杀了人的亡命之徒。自此以后,大家对荀攸就感到十分惊异。

曹操迎天子入许都之后,荀攸成为曹操的军师。曹操征伐吕布时荀攸劝阻了曹操退兵,并献奇计水淹下邳城,活捉吕布。官渡之战,计斩颜良,又计斩文丑,又策奇兵派徐晃烧袁绍粮草,又力劝曹操采纳许攸之计奔袭乌巢,又力劝曹洪接纳张郃、高览,皆立下大功。

十三岁的年纪就能够察言观色并且一语中的,怪不得以后成为曹操阵营五大谋士之中的一员!

感谢阅读 请支持关注点评[作揖]

陆续将整理更多《三国志少年英雄》[作揖]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