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常结巴讲故事之成语《一诺千金》的来历

作者:常结巴讲故事
常结巴讲故事之成语《一诺千金》的来历

大家好,我是常结巴,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故事是《一诺千金》。

一诺千金最早出自于西汉司马迁《史记·季布栾布列传》。

指许下的一个诺言有千金的价值;形容一个人很讲信用,说话算数。

常结巴讲故事之成语《一诺千金》的来历

季布,秦朝末年楚地(泛指今江淮流域)人。他年轻时勇武有力,喜欢结交朋友,很讲义气和信用,凡事答应过别人,一定要竭尽全力去做到。

常结巴讲故事之成语《一诺千金》的来历

季布言而有信的品质,使他在同辈的朋友中赢得了声誉。后来他的名声更加远扬,连北方的许多游侠之士都知道了,以至民间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常结巴讲故事之成语《一诺千金》的来历

秦末农民大起义爆发后,季布参加了项羽的军队,很受项羽的信用。秦朝灭亡以后,在楚汉相争的岁月里,季布曾经多次率领楚军击败汉军,使汉高祖刘邦一再陷入困境。因此刘邦对他非常痛恨。

常结巴讲故事之成语《一诺千金》的来历

公元前206年,刘邦消灭项羽,统一了中国。他特地出了一千金的赏格捉拿季布,并且告示天下:谁敢窝藏季布,就要被诛灭三族!

常结巴讲故事之成语《一诺千金》的来历

季布起先隐藏在濮阳(今河南濮阳西南)周氏家里,后来情况紧急,周氏又把季布转移到鲁地著名游侠朱家那里。朱家一向仰慕季布的为人,决心尽力相救。他先把季布安置在乡间的田庄里,然后亲自到洛阳去找汝阴侯滕公。

常结巴讲故事之成语《一诺千金》的来历

朱家对滕公说:“季布当初为项羽出力,这是臣子应尽的职责。现在皇上刚刚得到天下,就为了私怨而悬赏捉拿季布,器量也太小了。如果季布畏罪投奔他国,兴兵来同汉朝作对,后果将不堪设想。您何不向皇上进一言呢!”

常结巴讲故事之成语《一诺千金》的来历

滕公听了这一番话,猜测季布是藏在朱家家里。但他感到朱家讲得很有道理,不久就找了一个机会去劝刘邦赦免季布。刘邦接受了他的意见,派人把季布召进宫来,任命为郎中(侍卫官)。

常结巴讲故事之成语《一诺千金》的来历

到了汉文帝时,季布已经是朝廷上著名的大臣,后来又出任河东郡(今山西省西南部)太守,但他豪爽刚直的性格并没有改变。当时有个名叫曹丘生的人,口才很好,经常结交权贵,季布很看不起他。

常结巴讲故事之成语《一诺千金》的来历

有一次,季布听说国舅窦长君同曹丘生关系很密切,就写信给窦长君说:“曹丘生不是一个忠厚长者,希望您不要同他来往。”

常结巴讲故事之成语《一诺千金》的来历

曹丘生知道了这件事,就提出要去见见季布。窦长君对他说:“季将军不喜欢你,你就别去了吧。”曹丘生坚持要去,窦长君只好给他写了一封介绍信,派人先送给季布。

常结巴讲故事之成语《一诺千金》的来历

季布知道曹丘生要来,气呼呼地坐在客厅里等他。曹丘生一进门,边行礼边笑着说:“楚人有句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足下有这样的好名声,还不是靠楚人的传扬。我也是楚人,足下为什么要鄙弃我呢?”

常结巴讲故事之成语《一诺千金》的来历

季布听了这番谦恭的话,心里的气马上消了。交谈以后,他把曹丘生留在府里住了几个月,走时又赠送了许多礼物。后来,曹丘生尽力为季布传扬,使他的名声越来越大。“一诺千金”这个成语,就是由两句楚谚演化而来的。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