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莞邑文脉」寻访中山路老街名人足迹 感受石龙百年辉煌

作者:羊城派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秦小辉

图、视频/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王俊伟

中山路,在全国很多城市都有,但石龙中山路独树一帜:它兴建于20世纪初,承担着石龙“改镇设市”振兴商业的重任;其后,凭借着东江北干流航运之便,它汇聚千行百业,广聚天下财富,名人荟萃,老字号承袭壮大。近代以来,先后走出过史学天才张荫麟,著名建筑学家林克明,近代民主革命家林直勉、莫纪彭,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李文甫,以及新中国第一个打破世界纪录的运动员陈镜开。及至20世纪中叶,中山路手工业兴盛,商贸繁荣,巩固了石龙作为广东“四大名镇”之一的商贸重镇的地位,铸就石龙镇一个多世纪的辉煌。

「莞邑文脉」寻访中山路老街名人足迹 感受石龙百年辉煌

齐聚老字号开创商贸盛世

在东莞石龙博物馆二楼,柔和的灯光下,古朴雅致的中山路骑楼老街模型静静地伫立着,接受四面八方的游客参观、追忆。幸运的是,游客还可以来到保存至今的中山路老街走访游历。老街虽然繁华不再,依然有凌空高悬的彩窗、雕花和斑驳的街墙,供游客亲见和触摸。

“这里原本就有万胜街等九条小街,建中山路就很好地连接了这九条小街,并且在中山路两边新建一些市政场所,用现在的话来说,也算是在进行城市更新吧!”石龙镇博物馆地方史研究者何焕坚如是介绍道。根据史料记载,修建中山路还有个原因就是在1929年万胜街曾发生火灾,为了吸取街道狭窄的教训,才决定扩建一条宽16米的道路。

这条道路总长1435米,分东、中、西三段,模仿当时广州最繁华的上下九路,在街道两旁建500余间骑楼,既具遮阳避雨功能,又显岭南建筑特色。中山路部分骑楼建成后,1929年的《广州民国日报》还对其进行了报道,称中山路已建的1/3部分的骑楼参差,“甚为壮丽”。1931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多次来石龙从事革命活动,将其命名为中山路,至今已有90余年。

「莞邑文脉」寻访中山路老街名人足迹 感受石龙百年辉煌

“那时的中山路,商贸产品琳琅满目,许多商品连广州都没有。”李嘉豪是石龙镇太平路永丽照相馆的老板,祖上数代经营照相馆。据他回忆,那时,借东江北干流航运之便,中山路上的新昌鼓、李全和麦芽糖、奇香鸡等老字号就此发迹;东莞的第一家银行、电话局也相继开办;茂华烟铺、王珍金铺,以及香港知名艺人郭富城的曾祖父郭忠成金铺等西式建筑物纷纷拔地而起,成为中山路上的地标式建筑,惠来书局、南方印务局、民一布厂、裕荣米机等现代工厂雏形陆续创建。一时间,名店辈出,百业兴盛,周边城市各行各业的人慕名而来,车水马龙,非常热闹,开创石龙商贸盛世。当时有诗为证:石龙今日市廛开,车马纷纷涌进来,午后酒阑人尽散,白云依旧锁苍苔。

史学天才故居已成民宅

因为石龙老城区依东江北干流呈“鱼”形东西向展开,有人将中山路比作“鱼”的“脊梁”。近日,记者经中山路走进竹园街,就似走进“鱼”的“经脉”和“血管”。 穿过一条条弄堂深巷,寻访着一间间的不起眼的老宅,追忆着一个个留名青史的名字和故事,仿佛触摸着中山路百年历史文脉的脉搏。它们中有:史学天才张荫麟,石龙“民国四杰”李文甫、莫纪彭、林直勉、黄侠毅,还有新中国第一个打破世界纪录的运动员陈镜开,等等。

「莞邑文脉」寻访中山路老街名人足迹 感受石龙百年辉煌

张荫麟的故居在中山东竹园街60号。从外观上看,该建筑分上、下两部分,下部已被红白瓷砖装饰,与现代民宅无异,毫不起眼。张荫麟幼年家境颇殷,富于藏书,父亲督教极严。其父去世后,家道中落。1922年,考入清华学堂。求学时,因发表《老子身后孔子百余年之说质疑》,受到梁启超赏识,名声大噪。

随后,张荫麟先后在《学衡》《清华学报》等刊物上发表论文和学术短文40多篇,与钱钟书、吴晗、夏鼐并称为清华“文学院四才子”。1929年,赴美国留学归国后,先后任教于清华大学、西南联大、浙江大学,主编历史巨著《中国史纲》。可叹的是,天妒英才,1942年张荫麟病逝于遵义,时年37岁。

如今,张荫麟的后人早已移居海外,其老宅也成为民宅,但他拓荒发轫的史学成就、治学严谨敢于质疑的精神却似被人遗忘。对此,有人曾提出这样的疑问:同是东莞名人,为何张荫麟不能像容庚一样“容”归故里?有民间学者认为,这主要是因为容庚的世系名人众多,有容鹤龄、邓蓉镜、邓尔雅等,世系影响巨大。而离异过的张荫麟却显得形单影只,再加上过世得早,影响力单薄。据介绍,近年来,历届石龙镇委镇政府都很重视中山路老街名人故居的保护工作,历任石龙镇委书记都会前来走访调研,研究进一步保护的办法。

志士投身救国运动获后人铭记

同样,在石龙历史名人当中,从中山路老街走出来的还有被称为石龙“民国四杰”的林直勉、莫纪彭等人。林直勉的祖居位于竹丝洲一巷37号。目前居住的是林直勉的侄孙女林群英,今年已年过七旬。近日,记者叩开一道狭窄的铁门,走一段漆黑的长巷,来到林家故居。彼时,阳光透过高耸的院墙照射下来,打在祖居正堂的红石门楣上,格外亮眼。

「莞邑文脉」寻访中山路老街名人足迹 感受石龙百年辉煌

“他年轻时就投身革命,是个英雄,他的功绩值得我们后人永远铭记。”林群英说,她见到林直勉时也只有2岁,并没有多少与他交往的经历。现在听到的有关林直勉的事迹也是从书上、报纸上了解的。据悉,林直勉祖籍广州增城,后迁居东莞石龙,家境殷实。后加入同盟会。

1908年秋,同盟会南方支部成立,地点设在林家,林直勉负责筹响事务。林曾先后参加过广州新军起义、黄花岗起义、讨袁护国运动、东征讨伐陈炯明等运动和战役。1921年,孙中山当选非常大总统,林当总统秘书兼两广电政监督。九一八事变后,林积极参加抗日反蒋活动。1934年,因肺疾病逝。值得一提的是,林还擅长书法,尤精汉隶,是中国近代杰出书法家之一。

现在,林家祖居只有林群英一人居住。林群英说,她从小到大都在中山路一带生活,每天跟附近街坊邻居一同逛街、买菜,颇为惬意。附近街坊也都很乐意与林群英交往,也都知道林群英的祖辈可歌可泣的壮举。

据何焕坚介绍,石龙“民国四杰”中,除了林直勉外,莫纪彭也是从中山路走出去的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他曾参加黄花岗起义。抗战胜利后回到东莞,重建广东女子职业学校于广州,并创办霭文中学。而李文甫父亲李德在石龙西禄元(今中山西路)开设油烛店。李文甫与林直勉、莫纪彭等结为刎颈之交,组织醒天梦剧社、振武神社,宣传民主革命,参加广州新军起义,在黄花岗起义中受伤为清军所捕,英勇就义,是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贺全胜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