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20世纪末,永远消失的十种动物

作者:异向视野

在繁星璀璨的茫茫宇宙之中,有一个孕育了生命的蓝色星体,它就是地球。

大约在200多万年以前,当人类在地球上诞生时,这个可爱的行星就为人类准备好了美丽、舒适的生存环境——广袤的陆地、浩瀚的海洋、茂密的森林、苍翠的群山、绿色的草原、清新的空气、清澈的江河、迷人的湖泊——旖旎的大自然!

20世纪末,永远消失的十种动物

与人类共存的,还有许多动物,共同生活在地球上,但随着人类的发展,为了一些人的私心,就对一些动物开始下手,导致这些动物灭绝。

本该无忧无虑地生活在大自然中,却倒在了人类的手中。今天就为大家盘点在人类手中灭绝的10种动物。

巴厘虎

20世纪末,永远消失的十种动物

生活在印尼巴厘岛北部的热带雨林里,是现代虎类中体型最小的虎,体型不到其它虎的1/3,体长1.15米,重100公斤上下。

因为巴厘虎细腻的皮毛和能够当作药材的骨头,让巴厘虎成为了发财的目标。在1937年9月27日最后一只在人们视线中的巴厘虎被射杀后,这种体型较小的巴厘虎就此灭绝。

20世纪末,永远消失的十种动物

斑驴

20世纪末,永远消失的十种动物

生活于南部非洲的一种前半身像斑马、后半身像马的动物,是普通斑马的亚种,体长2.7米,尾巴就将近1米,重约410千克。

在人类的猎食、收集皮革、家养驯化之下,世界上最后一只捕获的斑驴在1883年8月死于动物园中。

20世纪末,永远消失的十种动物

平塔岛象龟

20世纪末,永远消失的十种动物

生活在南美国家厄瓜多尔的科隆群岛的平塔岛上,曾经是最大的龟类,雄性体长97.8厘米。

1972年,最后的一只土著龟“乔治”被发现,在乌龟中心度过了一生,在2012年6月24日于此处死亡,该物种灭绝。

据查证,在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人们大量采集龟壳,导致数量急剧下降。

20世纪末,永远消失的十种动物

白暨豚

20世纪末,永远消失的十种动物

生活在中国长江中下游、洞庭湖、鄱阳湖、钱塘江等水域中,被誉为“水中大熊猫”。

白暨豚是很古老的动物,比大熊猫还古老。但随着人类的发展、栖息地的丧失、长江航行的管理、捕鱼业的兴起,导致了白暨豚的数量急剧下降,特别是在中国“大跃进”期间,白暨豚的传统尊贵地位被谴责为“河女神”,曾经设立了生产皮包的工厂,所用原料就是江豚的皮,其中也有白暨豚的皮,但是不久后便被关闭。

最后一次在野外发现白暨豚是2004年在长江南京段发现的一头搁浅死去的尸体。2006年11月和2006年12月,全面的视觉和听觉调查未能在长江中找到一头白暨豚。之后的探测中,再也没有发现过白暨豚的踪迹。

20世纪末,永远消失的十种动物

渡渡鸟

20世纪末,永远消失的十种动物

渡渡鸟,又称毛里求斯多多鸟、愚鸠、孤鸽,是仅产于印度洋毛里求斯岛上一种不会飞的鸟。

是毛里求斯唯一被定为国鸟的已灭绝鸟类,在被人类发现后仅仅200年里,便由于人类大肆捕杀和栖息地被占地影响灭绝,堪称是除恐龙之外最著名的灭绝动物之一。

20世纪末,永远消失的十种动物

恐鸟

20世纪末,永远消失的十种动物

恐鸟是数种新西兰历史上生活的巨型而不能飞行的鸟之一,身高平均约3米的巨型恐鸟中,最大的个体高约3.6米,体重约250千克。

在人类的滥杀和天敌的捕猎下,1800年是人们能捕捉到恐鸟的最后一年。

20世纪末,永远消失的十种动物

开普狮

20世纪末,永远消失的十种动物

开普狮也称好望角狮、开普敦狮,是世界上已灭绝的狮子亚种,肩高1.2米,含尾全体长可达3.34米。

开普狮于1865年灭绝,被当地猎人、农民猎杀,只为其皮毛可以御寒和卖钱。

20世纪末,永远消失的十种动物

小兔耳袋狸

20世纪末,永远消失的十种动物

小兔形袋狸,又名小兔耳袋狸,是像兔的袋狸。它们比兔耳袋狸细小很多,只有300-450克重。

小兔形袋狸最先于1887年发现,直至欧洲人涉足澳洲后,引入了狐狸、猫、野猪等食肉动物,让少有天敌的小兔形袋狸遭受灭顶之灾,过度的捕猎和栖息地的破坏,让小兔形袋狸于1932年灭绝。

20世纪末,永远消失的十种动物

旅鸽

20世纪末,永远消失的十种动物

顾名思义,一种喜欢旅行的鸽子,体长35~41厘米,体重约250~340克。

17世纪,欧洲人发现美洲大陆没多久,因旅鸽的肉质鲜美,成为了这些人的食物,开始了大肆商业捕杀。1900年,最后一只野生旅鸽被射杀,1914年9月1日,最后一只人工饲养的旅鸽死亡,代表着旅鸽从此灭绝。

20世纪末,永远消失的十种动物

袋狼

20世纪末,永远消失的十种动物

袋狼生活在新几内亚热带雨林、澳大利亚草原等地,肩高约58厘米;体长约180厘米,这个长度包括48-61厘米的尾巴;体重30千克。

因被怀疑袭击羊群,所以被牧民所痛恨,在政府的奖励鼓励下,开始大肆捕杀,当政府想要停止捕杀时,已经为时已晚。1936年一只饲养的袋狼因管理员的疏忽暴晒而死,标志着袋狼灭绝。

动物们与人类共享地球,不能因一己私欲而将动物们逼上绝路,所以,为了长久发展,野生动物的保护刻不容缓,共同打造美丽地球。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