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草动物和食肉动物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食草动物由于直接吃草所以食物很多,食草动物的数量就也很多,而食肉动物则不行,因为直接吃食草动物,数量太多的话整个生态链都会崩溃。而现如今,多地野猪肆虐,老虎却一般只能在动物园里见到了。

近年来,在我国很多地方野猪都成灾了,这和曾经的人类活动有关,猛兽尤其是大型猛兽的濒危或者灭绝,已经很难再起到维持自然生态的重任了。比如在我国境内,曾经有多种老虎,新疆虎、华南虎和东北虎,还有传说中在福建一带出现过的蓝虎,目前只有东北虎尚存,但是也已濒危,我国境内只有几十头,生下的几百上千头分布在朝鲜、西伯利亚等地。
野生熊的数量虽然还比较可观,可是熊不是捕猎野猪的主力,因为熊的身形还是笨很多,它有实力捕猎野猪,可是基本除了北极熊之外的熊都是杂食动物,有时候吃些浆果就可以了。所以捕猎野猪还是得靠灵活的大型猫科动物,说白了就是老虎等猛兽,豹子也可以捕捉野猪幼崽,可是对抗繁殖力强的成年个体,豹子的体型小,有一些吃力。
猛兽数量的减少,加上如今对环境的保护,野猪因为强悍的繁殖能力而迅速繁衍,在四川、浙江、安徽、河南、陕西等地都呈泛滥的趋势,野猪会造成农业损失,偶尔也会冲撞人类。这就造成了人们对野猪比较痛恨,同时为了保护生态,园林部门也会组织或者雇佣专业的狩猎队,用猎狗和猎枪去捕杀野猪,通过降低野猪数量的方式去限制野猪的繁衍。
相当于是用人弥补了猛兽的地位,人的好处是易于调动和组织,能有效地消灭野猪,控制其种群,可是也比较麻烦,需要训练猎狗,要有持有猎枪的证件,想要参与狩猎也不容易。于是脑洞就来了,在全世界的动物园中,老虎的数量远远多于野生老虎的数量,华南虎虽然野外灭绝了,但是动物园中却很多。能不能征用这些老虎,用它们去捕猎野猪呢?这样老虎也可以得到锻炼,野性恢复后它们就可以自然地调节自然生态了。
想法是很好的,可惜的是,现如今的老虎实在是太少了,野生东北虎比较多,可是它们有自己的栖息地,西伯利亚到大兴安岭,足够东北虎活动了,异地调动老虎的话,一头两头也,没用,必须有一定的种群规模,这样它们可以自然繁衍并且可以较有效地控制野猪的数量。要不然就是白搭,猛兽虽猛,可是捕猎效率始终是不如人类。
动物园中的华南虎倒是不少,可很残酷的现实是,现代的华南虎全部是近亲繁殖的后代,种群呈现不断衰落的情况,即便是给它们编订了谱系也免不了这样的状况。而且华南虎的野化训练一直没有成功,曾经我国运了十几头华南虎到南非老虎谷进行野化训练,在保护区内因为没有狮子、猎狗的竞争,华南虎适应得还可以,可是至今依然没有成功放归的华南虎。而且放归还会遇到上述的问题,必须是一个种群而不是极个别的个体。
现代的华南虎已经不适合野外了,种群基因多样性不断降低,种群的质量也在降低,而野化训练需要模拟自然环境,需要很系统的工作,需要让它们学会识别风险,光凭战斗力就算是动物园的华南虎打败野猪问题也不是很大,可是它们缺乏在丛林生活的经验,难以辨别丛林里的风险,遇到熊打一架,遇到沟掉进去,喝了不适宜的水,在野外都很致命。
我国曾经比较成功地实现了一例熊猫的野外放归,可是那是通过母兽带崽的模式,捕获野生母兽给她受孕,下崽后转移到专门的野化训练场,野生的母兽可以教会幼崽很多东西,教会幼崽捕猎或者识别风险,这样才敢放归。此前放归的一头熊猫,因为闯入野生熊猫的领地引发争斗而浑身受伤,还失足从高处跌落,很快就死掉了。
野化训练和放归是很复杂的,人类还不能模拟母兽带崽的经验。现代的华南虎已经没有调节自然生态的作用了,动物园中的生存也使它们缺乏领地意识,野性逐渐丧失,投喂活食的时候,它们能捉到,可是到了野外就未必能成功捕猎。所以思来想去,最终还是只能由人类来狩猎野猪控制野猪的数量,让老虎去捕猎野猪已经不现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