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href="http://www.cnblogs.com/justinw/archive/2010/04/16/1713086.html#additional-literature">其他参考</a>
这篇文章我们主要探讨ECMAScript执行上下文和相关的ECMAScript可执行代码。
每次当控制器转到ECMAScript可执行代码的时候,即会进入到一个执行上下文。
执行上下文(简称-EC)是一个抽象概念,ECMA-262标准用这个概念同可执行代码(executable code)概念进行区分。
标准规范没有从技术实现的角度准确定义EC的类型和结构;这应该是具体实现ECMAScript引擎时要考虑的问题。
活动的执行上下文在逻辑上组成一个堆栈。堆栈底部永远都是全局上下文(global context),堆栈顶部是当前(活动的)执行上下文。堆栈在EC类型的变量(various kingds of EC)被推入或弹出的同时被修改。
可执行代码的概念与抽象的执行上下文的概念是相对的。在某些时刻,可执行代码与执行上下文是等价的。
例如,我们可以定义一个数组来模拟执行上下文堆栈:
1
<code>ECStack = [];</code>
每次进入函数 (即使函数被递归调用或作为构造函数) 的时候或者内置的eval函数工作的时候,这个堆栈都会被推入。
这种类型的代码是在"程序"级处理的:例如加载外部的js文件或者本地的在<script></script>标签内的代码。全局代码不包括任何函数体内的代码。
在初始化(程序启动)阶段,ECStack是这样的:
2
3
<code>ECStack = [</code>
<code> </code><code>globalContext</code>
<code>];</code>
当进入函数代码(所有类型的函数),ECStack被推入新元素。要注意的是,具体的函数代码不包括内部函数(inner functions)代码。如下所示,我们使函数自己调自己的方式递归一次:
4
5
6
<code>(</code><code>function</code> <code>foo(bar) {</code>
<code> </code><code>if</code> <code>(bar) {</code>
<code> </code><code>return</code><code>;</code>
<code> </code><code>}</code>
<code> </code><code>foo(</code><code>true</code><code>);</code>
<code>})();</code>
那么,ECStack以如下方式被改变:
7
8
9
10
11
12
<code>// first activation of foo</code>
<code> </code><code><foo> functionContext</code>
<code> </code>
<code>// recursive activation of foo</code>
<code> </code><code><foo> functionContext – recursively</code>
每次返回存在的当前执行上下文和ECStack弹出相应的执行上下文的时候,栈指针会自动移动位置,这是一个典型的堆栈实现方式。一个被抛出但是没有被截获的异常,同样存在一个或多个执行上下文。当相关段代码执行完以后,直到整个应用程序结束,ECStack都只包括全局上下文(global context)。
eval 代码有点儿意思。它有一个概念: 调用上下文(calling context), 这是一个当eval函数被调用的时候产生的上下文。eval(变量或函数声明)活动会影响调用上下文(calling context)。
<code>eval(</code><code>'var x = 10'</code><code>);</code>
<code>(</code><code>function</code> <code>foo() {</code>
<code> </code><code>eval(</code><code>'var y = 20'</code><code>);</code>
<code>alert(x);</code><code>// 10</code>
<code>alert(y);</code><code>// "y" is not defined</code>
ECStack的变化过程: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code>// eval('var x = 10');</code>
<code>ECStack.push(</code>
<code> </code><code>evalContext,</code>
<code> </code><code>callingContext: globalContext</code>
<code>);</code>
<code>// eval exited context</code>
<code>ECStack.pop();</code>
<code>// foo funciton call</code>
<code>ECStack.push(<foo> functionContext);</code>
<code>// eval('var y = 20');</code>
<code> </code><code>callingContext: <foo> functionContext</code>
<code>// return from eval</code>
<code>// return from foo</code>
看到了吧,这是一个非常普通的逻辑调用堆栈
在版本号1.7以上的SpiderMonkey(内置于Firefox,Thunderbird)的实现中,可以把调用上下文作为第二个参数传递给eval。那么,如果这个上下文存在,就有可能影响“私有”(类似以private关键字命名的变量一样)变量。
<code>function</code> <code>foo() {</code>
<code> </code><code>var</code> <code>x = 1;</code>
<code> </code><code>return</code> <code>function</code> <code>() { alert(x); };</code>
<code>};</code>
<code>var</code> <code>bar = foo();</code>
<code>bar();</code><code>// 1</code>
<code>eval(</code><code>'x = 2'</code><code>, bar);</code><code>// pass context, influence on internal var "x"</code>
<code>bar();</code><code>// 2</code>
这篇文章的内容是未来分析其他跟执行上下文相关的主题(例如变量对象,作用域链,等等)的最起码的理论基础,这些主题将在后续章节中讲到。
本文转自Justin博客园博客,原文链接:http://www.cnblogs.com/justinw/archive/2010/04/16/1713086.html,如需转载请自行联系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