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趣说文人:韩愈:死于丹药,死前却教人别服丹药

作者:锦瑟薇澜
趣说文人:韩愈:死于丹药,死前却教人别服丹药

图片来源于网络

人们看韩愈的时候,第一眼望见的,往往是他赫赫扬扬的文名。我们素来有“文如其人”的说法,韩愈的文章太耀眼了,足以遮挡住进一步探究的视线,让后人在那些大块文章中迷路。

但是,文章是写给别人看的,韩愈本人却不一定是那些雄文堆积出来的样子,他也有并不广为人知的一面。

趣说文人:韩愈:死于丹药,死前却教人别服丹药

无胆下山,在华山顶上号啕大哭

西岳华山素以险峻著称,所谓自古华山一条路。韩愈对华山的险拔心存好奇,和朋友一起登山览胜。爬上华山绝顶之后,大概是因为俗语说的“上山容易下山难”吧,韩愈回望来路,居然没有胆子再走下去。绝望之余,几十岁的大老爷们儿居然在华山上放声大哭起来。

华山之险固然古来就令人生畏,然而爬华山爬得号啕大哭的,千古来只听说有韩愈一人。当时还没有恐高症一说,或许韩愈就是有这贵恙,否则纵然文章妙笔生花、气象万千,作为一个男人在华山顶上痛哭流涕也实在说不过去。后来韩愈使出文人最后的能耐,写了一封信托人带下去,华阴县令接信后派人上山,不知怎么连抬带扛,才把韩愈弄下山。至今华山的苍龙岭还有个“韩退之投书处”,这段笑话倒成就了华山一景。

后世韩愈的“粉丝”当然有为韩愈在华山丢丑辩解的,但从韩愈行事看,没胆色好像是他的一贯风格,这种辩解的意义也就有限得很了。

韩愈早年曾经立下撰写史书的志向,用他自己的话说是“诛奸谀于既死,发潜德之幽光”,和他素来的行文派头一样正气凛然、文辞畅达,总之是为了诛奸扬善。等他真的当了史馆修撰之后,韩愈却光拿工资不干活了。

可能韩愈吊儿郎当的名声传了出去,不少人都知道了,一名姓刘的秀才为此写信给韩愈,请他务必恪尽职守。这把韩愈文人耍笔杆子的劲头又勾起来了,不但不自我反省,反而引经据典写了一大篇歪理作为回复,给自己开脱。

韩愈说,古来秉笔直书的史家没一个有好下场,而且历史的真实是无法真正了解的,史馆里还有其他同事,我韩某人不干,反正活也还会有人干。

看了韩愈的回答,就会怀疑真理是不是真能越辩越明。韩愈的好朋友、同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听说了这件事,估计被气得半死,忍不住撰文反驳韩愈,甚至说既然这样,那你老兄就也别占着茅坑不拉屎了,该干嘛干嘛去。

历史学家范文澜先生在谈到无史胆和史责时,特意举了韩愈的这个例子。只是韩愈不止没有史胆,他连下华山的胆子都没有。

趣说文人:韩愈:死于丹药,死前却教人别服丹药

吹捧太监,却又自称与阉党为敌

就任史官前后,韩愈的态度有过数次一百八十度大转弯,有点让人摸不到头脑。

韩愈早年不得意的时候,曾经四处写文章给达官贵人,图谋钻营个差使干干。这在唐朝算是社会风气,没什么可多指责的。不过韩愈玩得要比别人过火一些。

京兆尹李实当时深得皇帝宠信,权力很大,韩愈在给李实的信上吹嘘说,像李实这样赤心为国的人当世只此一人,即便李实是千百年前的古人,自己也仰慕得很,何况就在眼前云云,马屁拍得十足。

就是这个李实,出任京兆尹前在山东为官时,就有克扣士兵军饷的劣迹。关中旱饥,李实不顾民情,依旧横征暴敛。有戏子演戏陈述灾民的艰苦,被李实诬陷,活活打死。这些事情,韩愈当然都知道,但并不妨碍他把李实吹成当世第一人。

后来李实因为腐败被拿下,韩愈立马调转枪口,在他编写的史录里揭发李实祸国殃民。这样的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似乎韩愈自己都不把自己写的文章当回事。

类似大耍两面派的事情,在韩愈身上都不算希奇。他在给尚书的信上说,自己向来是和阉党为敌的,也一向反对太监出任军队监军。可是一转身,韩愈就写诗吹捧掌权太监俱文珍,说俱文珍一担任监军,立刻干戈平定,天下太平,为国家分忧。

可能对韩愈来说,文章就是达到目的的工具,因此怎么写怎么说,全看目的是什么。只是这么一来,韩愈在原则性上未免就差了点劲。他给人家写墓志就是这种路数。

韩愈文名日盛,不少有钱人来找他给先人写墓志。韩愈写墓志的稿费很高,但因为是收费项目,怎么写就完全得听客户的了,吹牛拍马理所当然。这类似今天的软性广告,看着像客观事实,实际上是收了钱的包装精美点的胡说八道。

根据韩愈自己的账本,他有一次写一篇墓志收费是“绢五百匹”,以行情换算,相当于400贯钱,而韩愈一个月的薪水只有 25贯。韩愈一辈子写了大量墓志,简直是一个墓志行当的专业广告公司,做官倒像是副业。

趣说文人:韩愈:死于丹药,死前却教人别服丹药

死于丹药,死前却教人别服丹药

韩愈干的最没谱的事,大概就是著名的赶鳄鱼事件了。韩愈被贬谪到潮州的时候,那里正是当地鳄鱼的定点食堂,老百姓为此担惊受怕。韩愈的办法是典型的文人办法,他写了《祭鳄鱼文》命令鳄鱼滚蛋,捎带着往河里扔了一猪一羊,意思了一下。

更离谱的传说是,第二天鳄鱼果然乖乖开路,从此潮州再无鳄鱼为害。这么懂事的鳄鱼,多半是哪个无聊文人杜撰出来的,真把文章当千古大事了。实际情况是,在韩愈这篇大作发表二十年后,宰相李德裕被贬官到潮州,看见鳄鱼仍旧在老地方聚餐。

韩愈那么擅长见风使舵,脑子肯定没有毛病,估摸着自己也不会相信作文能够赶跑鳄鱼。他那么鼓捣的时候在想什么,恐怕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不过装神弄鬼大约是韩愈常玩的手法,他虽然在文章里排斥鬼神之说,但看他的做法,好像又是说说而已。

韩愈曾经对人吹嘘说,小时候梦见有人逼着自己吞下一卷丹篆,旁边还有人看着在笑,醒来后从此文章大进。后来认识了诗人孟郊,发现就是当初在梦中笑的人。这么神神叨叨的故事,不像是不信鬼神的人嘴里讲出来的。

其实韩愈和当时很多人一样,是相信道家修炼学说的,而且在方法上很有创意。他晚年养了一群公鸡,在给公鸡的饲料里拌上道家修炼常用的硫磺,喂到一千天以后,韩愈就吃公鸡。这样的公鸡,韩愈每隔一天要吃一只,生活也够腐败的。

这么费劲的吃公鸡办法,当然不只是为了吃鸡,韩愈相信这是有效的长生之道。除此之外,他大概还学习了一些直接服食丹药的招数,因为他最后就是因为服丹药而死。

不可思议的是,就在韩愈死的那一年,他在给人写的墓志上还说,服食丹药杀人无数,世人还是迷惑于此,实在是糊涂。也许这样的错综矛盾,正是韩愈的典型做派吧。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