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第7章 东北义勇军的自发抵抗

作者:雄鹰飞翔摄影
第7章 东北义勇军的自发抵抗

一、东北人民的早期抗日斗争

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的开始,也同时是中国抗日战争的发端​‍‌‍​‍‌‍‌‍​‍​‍‌‍​‍‌‍​‍​‍‌‍​‍‌​‍​‍​‍‌‍​‍​‍​‍‌‍‌‍‌‍‌‍​‍‌‍​‍​​‍​‍​‍​‍​‍​‍​‍‌‍​‍‌‍​‍‌‍‌‍‌‍​。

九一八事变发生的当天,驻守北大营的东北军独立第7旅爱国官兵,在国民政府的不抵抗命令下,处境极为不利​‍‌‍​‍‌‍‌‍​‍​‍‌‍​‍‌‍​‍​‍‌‍​‍‌​‍​‍​‍‌‍​‍​‍​‍‌‍‌‍‌‍‌‍​‍‌‍​‍​​‍​‍​‍​‍​‍​‍​‍‌‍​‍‌‍​‍‌‍‌‍‌‍​。 其第620团在团长王铁汉指挥下,“督属收容,以一部掩护,及至七时三十分,该团破出重围”,孤军坚守北大营达7小时之久​‍‌‍​‍‌‍‌‍​‍​‍‌‍​‍‌‍​‍​‍‌‍​‍‌​‍​‍​‍‌‍​‍​‍​‍‌‍‌‍‌‍‌‍​‍‌‍​‍​​‍​‍​‍​‍​‍​‍​‍‌‍​‍‌‍​‍‌‍‌‍‌‍​。 注204 在长春的宽城子站护路军营,营长傅冠军拒不缴械,被日军枪杀。 该营官兵“异常激昂,坚不缴械”,一部与日军进行了零星的战斗。 在南岭军营,炮团官兵在火炮被上级锁起来的情况下,手持枪械自卫还击,后全军冲出重围。 注205

江桥抗战爆发时,黑龙江省各界人民自动组织“援马(占山)抗日团”,为前线输送军需物资,并采取各种形式支援前线。 日军攻袭辽西时,中国驻军于1931年12月下旬至1932年1月初,在锦州大窪车站和打虎山等地,进行了顽强狙击。 1932年2月初,东北军第22旅旅长赵毅率所部于哈尔滨附近的双城车站,狙击日伪军,在十里铺附近,一举击溃伪军于琛澂部,俘敌700余名。 此后,再于双城车站狙击日军,将士均奋勇出击,与敌进行白刃格斗,痛击日军第3旅团, 注206 在日军第2师团主力增援前,一度遏制了其对哈尔滨的攻势。部分东北军的自发抗战行动,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捍卫了中华民族的尊严,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斗争。

第7章 东北义勇军的自发抵抗

图7.1 马占山因江桥抗战成为民族英雄。图为出现在香烟上的马占山形象

东北地区各阶层人民群众,也运用各种形式,开展了英勇的抗日斗争。 中共满洲省委在抗日的最前线,积极开展工作。 省委领导下的青年团、军委、满总(联合工会)等组织,发动、武装群众,进行武装斗争。 沈阳工人自九一八始,就发动停工、罢工,抵抗日军。 日军侵占沈阳兵工厂后,工人们拒绝为之生产任何武器军火,先后有3万多工人自动离厂,其中相当一部分参加了辽西义勇军。 1931年9月23日,当长春日军企图北犯时,中东路的铁路工人机智地将近300辆机车及车厢转移他处,使日军无法出动。 哈尔滨电业工人,抚顺、鹤岗煤矿工人,呼海路、吉沈路等铁路工人,都先后举行了反日大罢工。 珠河、磐石、通河等地的农民群众进行了游行示威,抗议日军的侵略暴行。 东满一些地区的农民揭竿而起,以镰刀、锄头、木棍、刀矛等原始器械为武器,举行了较大规模的秋收暴动和春荒斗争。 其中相当一部分辗转参加了各支义勇军。 1931年11月,哈尔滨各界联合会发表宣言,坚定激昂地表示,东三省 “三千余万民众,二百余万健儿,各输其财,各捐其躯,誓与日本帝国主义者作最后之决斗。 宁教白山黑水尽化为赤血之区,不愿华胄倭奴同立于黄海之岸。 ” 注207 流亡关内的东北人民,到处奔走呼号,为抗日救国、收复失地而斗争。1931年9月28日,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在北平成立,其宗旨为:“抵抗日本入侵,共谋收复失地,保护主权。”推动了东北人民的早期抗日斗争。

二、东北义勇军的兴起和鼎盛

美国《密勒氏评论报》曾发表评论称: “满洲事实上没有不被袭击的地方,城市和铁路,竟找不出一处来。 ” 注208 1932年初,《伦敦每日导报》也撰文说: “满洲国当局日陷不宁,目下满洲境内,日本人没有一条绝对安全的道路。 ” 注209

这支使伪满洲国和日本人“日陷不宁”的武装力量就是东北抗日义勇军。东北沦陷后,原驻守东三省的东北军,除少数叛变沦为伪军外,一部分辗转入关寻找主力,大部分同当地民众结合,组成了许多抗日爱国武装力量,这些由东北军游散官兵、绿林武装、普通平民组成的非正规部队,总称为东北义勇军。

第7章 东北义勇军的自发抵抗

图7.2 东北义勇军战士

1931年12月9日,东北民众救国义勇军军政委员会便在哈尔滨发表成立宣言,宣称: “矢率东北爱国健儿,为党为国为家,誓起奋勇杀敌,光复中国固有河山。 ” 注210

辽宁的抗日义勇军兴起最早、发展迅速。 九一八事变后,辽宁省警务处长黄显声从沈阳带出部分警察,沿铁路向锦州且战且退,并在锦州一带组织民团、警察、公安队等抗日。 1932年1月成立了东北民众自卫义勇军,当时分22路,约六、七万人,分布于黑山、新民、辽中、昌图、沈阳、辽源、绥中、锦县、锦西、抚顺等地。 当日军进犯辽西后, “人民激于义愤请缨杀敌者日增,迄二十一年三月,已达五十四路约十余万人”。 注211 4月21日,唐聚五就任辽宁自卫军总司令,使辽宁的义勇军达56路约20万人,划分为5大军区。 注212 辽宁省义勇军自编组以来,采取游击战术,到处袭击日军,破坏交通。他们多次袭击日伪盘踞的沈阳市,袭击飞机场、兵工厂、南满车站等地,焚毁日机数架,也多次攻袭锦州、营口、抚顺、鞍山、海城、新民、辽阳、义县、绥中、大虎山、黑山等重要城镇和日伪据点,扰得日军不得安宁。他们出没在北宁、安奉、营沟等铁路线两侧,颠覆日军军车,切断敌人交通,使运输枢纽常常陷于瘫痪,并歼灭了相当数量的日军。

在吉林省,中东路护路军长绥司令丁超和依兰镇守护使李杜于1932年1月下旬组织了吉林自卫军,由李杜任总司令,丁超任吉林治安维持会长。 吉林自卫军在日军进攻哈尔滨时,给敌人以重创。 哈尔滨失陷后,丁、李两部分别退往双城和依兰、宾县一带。 3月20日,两部合攻哈尔滨未果,但3月28日攻克农安县城,并将伪军于瑞征部击溃。 4月1日,日军以3个旅团,协同伪军张海鹏、熙洽等部,对农安发起总攻,吉林自卫军坚守3天才退往扶余。 注213

第7章 东北义勇军的自发抵抗

图7.3 兴安岭一带被东北义勇军所放置的装置所撞翻的列车

在黑龙江省,马占山于1932年4月返回海伦,于12日通电再次抗日,表示: “一息尚存,誓与倭奴周旋到底,成败利钝,在所不计。 ” 注214 马军以黑河为大本营,以海伦为军事中心,其军力达10余万之众,并同北满的苏炳文旅、东满的李杜吉林自卫军呼应。苏炳文于10月1日在满洲里通电抗日,重悬青天白日旗,使日军大为恐慌。此外,还有朱霁青组织的东北国民救国军,冯占海、邓铁梅、王德林、刘万魁、张殿九、董显声、赵毅等各路义勇军。他们袭击敌伪据点,伏击日军列车,破坏铁路桥梁,给日伪军以沉重的打击​‍‌‍​‍‌‍‌‍​‍​‍‌‍​‍‌‍​‍​‍‌‍​‍‌​‍​‍​‍‌‍​‍​‍​‍‌‍‌‍‌‍‌‍​‍‌‍​‍​​‍​‍​‍​‍​‍​‍​‍‌‍​‍‌‍​‍‌‍‌‍‌‍​。

吉、黑各地的民团、民间秘密结社(如大刀会、红枪会)、绿林武装以及热心救国的工农群众、青年学生纷纷加入抗日的行列,使原来以东北军为主体的吉、黑义勇军增添了新的成分,渐而形成各阶层、各民族联合抗日的壮观局面。 到1932年,东北义勇军进入全盛时期。 根据考证统计,东北抗日义勇军发展鼎盛时的总人数为55万,即辽宁省(含热河和内蒙东部地区))27万、吉林省15万、黑龙江省13万。 注215

三、东北义勇军的困境

为了对付活跃的东北义勇军,日军向东北增调大批兵力,增加重炮、飞机、坦克等重武器的配置。其在东北的兵力已迅速从1个师团与6个独立守备队增加到7个师团,此外还有部分混成旅团,临时派遣队,骑、炮兵队,飞行队等,总兵力已经达10万人以上。1932年10月中下旬,日军为了扫清进关的障碍,出动一个师团、两个旅团的兵力,加上伪军的配合,开始全力围攻辽宁省义勇军。各路义勇军分头抵抗,辽南的第2军团在关门山击退过日伪军的围攻,击毙日军大尉长岗宽等50余人,伪军数百人,生擒辽阳日籍参事官成泽直亮。但由于武器、军事素质等相差悬殊,义勇军各部在作战中遭遇重大损失,其残部大多撤往热河。

第7章 东北义勇军的自发抵抗

图7.4 上海市民组织东北义勇军救护队,图为该救护队从上海北站出发

日军重创辽宁省义勇军后,回师北上,集合2万余人向黑龙江省义勇军马占山、苏炳文等部发起攻击。日军13000余人,伪军10000余人,向马占山部发起进攻;以日军第14师团主力向苏炳文部猛攻。马、苏等部并不示弱,曾发起围攻齐齐哈尔的战斗,一度攻占齐市外围的昂昂溪、安达、泰安、富拉尔基等重镇,但由于后援不济、弹药告竭而未能取得更大的战果。日军迅猛反扑,马、苏等义勇军各部难以对抗,所占据点相继失守。12月2日,因为碾子山和扎兰屯相继失守,官兵已无力再战,12月4日,苏炳文率部退入苏联境内。马占山在满洲里匆匆安排军务后率部分官兵,也同苏炳文一并从满洲里越界进入苏联境内。另有一部分义勇军在邓文、李海青率领下寻路南下进入热河境内,至此,黑省义勇军主力的抗敌活动已告失败。

辽宁和黑龙江两省义勇军受挫后,东三省只剩绥宁及乌苏里江、黑龙江下游一带未陷入日军之手。日军在击败马、苏等部义勇军后,继续向上述地区大举进犯,一直活跃在这一带的吉林自卫军、救国军步步抵御,终于不支,1933年1月初,李杜、王德林等人率余部撤入苏境。至此,东北义勇军主力均告失败。

由于东北义勇军是自发的抵抗运动的产物,各自渊源不同,故从一开始就没有统一的指挥系统,也无明确或者系统的行动纲领。义勇军的众多首领素质差异甚大,队伍成员构成复杂,而且缺乏训练,加上国民政府又不予以援助,只能孤独而分散地与组织严密、装备精良、运输便利、训练有素的日军作战,处境至为不利。到1933年初,由于日军运用大兵力连续攻击,各路义勇军兵败溃散,幸存者命运各异。极少数义勇军首领如丁超等投降了伪满;部分义勇军在苏炳文、马占山、李杜率领下退入苏联,后来大部分远赴新疆;部分义勇军退入热河,其中大部分参加了察哈尔抗日同盟军;还有众多义勇军仍然留在东北各地抗日,只是活动的规模远小于鼎盛时代,其中相当一部分义勇军的领导骨干和士兵,参加了东北抗日联军,为抗日救国继续浴血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