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大汉王朝之楚汉演义:荥阳决战,陈平登场!(17)

作者:叨叨读史

汉二年,四月,刘邦聚集的汉军大联盟,被项羽所破。

刘邦本人千辛万苦地逃回荥阳。原本正在协同齐国对抗楚军的韩信,则立刻决定撤兵返回。 在荥阳重整旗鼓之后,刘邦军的策略是先安内再攘外。主力退回关中,立太子,灭章邯。

这时项羽本人又再次北上攻打齐国,另派兵进攻荥阳。六月,刘邦再次出关返回荥阳,命韩信迎战。

大汉王朝之楚汉演义:荥阳决战,陈平登场!(17)

「信复收兵与汉王会荥阳,复击破楚京、索之闲,以故楚兵卒不能西。」

汉军成功地守住荥阳。于是,项羽又回转了。 偏偏就在刘邦军还不知道项羽动向之前,说客郦食其把韩信带出去北伐了。

好在的是,另一个说客随何,带回了九江王英布。

留守荥阳的刘邦张良,首先采用了当年章邯在巨鹿用的战法。在西边的索河建起甬道输粮,维持住稳定。

这套对别人有效,但是……

项羽来了。

「同样的招式不能对圣斗士用第二次!」

更何况项羽早就破过这招了。

「攻荥阳?不,我们先绝甬道。」

不过上一次,章邯跟王离都是攻城部队。这一回,萧何跟刘邦都是防御方。即便项羽有过桥梯,要破这次的张良计,也非一蹴而就。

你断我一条?我再开一条。

汉三年四月,项羽才总算把整个支援断绝掉。汉军这时在各地纠缠不下,谁也没办法分身来救。就算有英布樊哙在场,终究不是项羽的对手。

刘邦,只能请降。

数年征战,总算要看到了个尽头,项羽本欲受降,但范增说话了:「你现在不拿下刘邦,将来必定后悔。」

项羽点了点头。

某方面来说,这未尝不能说是项羽的一个战术。当时就算他一意孤行要消灭刘邦,下面的将士也未必能够支持下去。

所以他必须要跟将领们开会讨论。

而范增既然出来表态,那最少也有范增军可以参与进攻。

「项王乃与范增急围荥阳。」

但,这时刘邦的身边,又有了另一个谋士:陈平。 在刘邦出汉中,攻打司马卬的同时,项羽也派出了陈平去安抚司马卬,要他坚持抵抗。但陈平还没抵达,司马卬就战败了。

陈平认为,就这样回去见项羽,自己必死无疑。就请人把使者印信跟项羽赐给他的路费送回去,然后跑到刘邦那边去了。

当时汉军一片声势大好,来投降的人很多,就算陈平长得比较帅,刘邦也没特别留意。然而,陈平拿出了当年范雎入秦的招数:「我有要事秉告大王,过了今天,那就迟了。」

没有人知道,当天陈平到底跟刘邦说了什么。但从此以后,陈平就成了刘邦最信赖的人之一。

温馨提示,陈平加入的时候,张良还在项羽那边。

这时,面对项羽跟范增的急攻,刘邦一整个焦头烂额,偷偷找来了陈平。

「是说……这天下纷纷扰扰,何时才能平定呢?」刘邦装模作样了一番。 陈平也跟着先绕个圈子,道:「项羽这个人重视礼节,亲爱士卒,天下有能之士都想要投靠他……但他封赏的方式,又让人想要背离他。大王您正好相反。」

眼见刘邦脸色越来越臭,陈平才忙道:「说白了不值半毛钱。项羽身边有能干的人,但他并不能很好的稳定住……只要我们能够大方的封赏,楚军必乱!」

陈平的策略很简单:「间之则破。」

大汉王朝之楚汉演义:荥阳决战,陈平登场!(17)

陈平从刘邦那里领了四万斤那么多的金块,开始办事。先是找了一些人,展开战国纵横家最擅长的「流言战术」。

项羽的几个大将,像钟离眛等人能征善战,却始终只能跟着项羽,不得裂土封侯。陈平便从此切入,宣称这些人不加入总攻击,必有异心,只怕早已跟刘邦谈妥,等项羽露出破绽,就从后方袭击。

项羽听到流言,也不打算找钟离眛等人来质问,反而派了使者到刘邦那边去。

是这样的,刘邦本有降意,如果真的已经买通了钟离眛等人,此时在决定是否决战上的态度上,必然有变。 项羽智商很高的,不是笨蛋。

但一切也在陈平的预料之中。

陈平前去接待项羽派来的使者,车队仪仗、酒宴歌舞准备得无比隆重。结果使者一就坐,陈平跟随从一个交头接耳,突然失声大呼:「什么?这个是项羽的使者?我还以为是范老师的使者呢。」

陈平装做知道自己失态,咳了两声,交代个几句,随从马上去下令把酒宴给撤了,换上粗茶恶食。

项羽使者当场也不发作,回去就把这事告诉了正准备出战的项羽。

如果项羽是个莽夫,这时候不是发兵转头打范增,就是亲自去把范增杀了。 但他没有。 项羽只是去找范增商谈……以亚父的智商,应该不至于像钟离眛等人会马上翻脸吧?

我们都知道,项羽这次,猜错了。

范增听完,认为项羽已经在怀疑他了,遂解兵辞官。

大汉王朝之楚汉演义:荥阳决战,陈平登场!(17)

「老夫的责任已了,天下大事,就交给你们年轻人了。」

范增这话,也不知道说的是项羽?还是陈平。

这样看起来,可能很多人认为,陈平的反间计大成功?以这个时间点而言,其实是大失败。 项羽跟范增非但没有相斗,反而和平转移兵权。而钟离眛等人更是完全没有受到影响。

荥阳更危险了。

不是我在吹,是司马迁布的局。 史记说,范增一走,陈平马上就连环计发了。

「大王,情势有变,我们得立即撤退。」陈平急道:「臣闻大王素知『替身』之计,此时当用。」 刘邦大惊:「哇靠,你也懂替身?」

「略懂略懂……」陈平摇头晃脑道:「先请大王安排城内女眷撤退,为保平安,要请她们披甲夜行。」 「嗯,你说得很有道理。」

陈平又道,「然后,我请了纪将军来。」 「纪信啊,你好。」刘邦打了个招呼,又问:「要干嘛?」

陈平请纪信转过身去:「大王有没有觉得,纪将军的身型背影,跟您有八七分相似?」 刘邦啐了一口:「你才八七,谁会跟自己的背影很熟啊?」

陈平笑道:「只要请纪将军戴上头盔,黏些须髯,只怕一时三刻之间,没人分得清您跟他的差别。」

刘邦虽然为人轻狂,但不是傻子,很快就转过念来:「这这这……你是要纪信代替我去……」 话还没说完,纪信已经转过身下跪:「臣愿为大王效死。」

「罢了,你们说怎么办就怎么办吧。」刘邦叹了一口气后,突又转得恶狠狠道:「但是记得,所有老弟兄给我通知到,少了一个,我唯你是问!」

当夜,荥阳东门开启,二千名甲兵,跟着刘邦的座车一同窜出。本来就在东门外的楚军,自然不会放过,在夜色中展开了围剿屠杀。

大汉王朝之楚汉演义:荥阳决战,陈平登场!(17)

等天色大明,项羽才发现抓到的是假汉王。而刘邦等人早已从西面遁逃了。

后来,荥阳城又镇守了一段时间,才被项羽攻下。不论如何,经此一役,刘邦对陈平信任度大大提高,到了几乎跟张良平起平坐的程度。 或者,我们应该换一个说法。

号为谋圣,刘邦军的第一智囊张良,在这一年的荥阳决战中,除了出来靠背郦食其的战略外,完全没有戏分。 大致看得出,刘邦几乎都是待在家里,而张良常常需要出去指挥作战调补。 (所以才让陈平郦食其等人有机可趁)

相对的,这一年除了一场胜利,基本上都只是防守。困局一直持续着,而且状况随着项羽来到,越来越糟。

赵王都会因为廉颇一直没有胜仗,而决定撤换廉颇招来长平大败。刘邦不管再怎么信任张良,多少还是会有些浮动的。

说白了,张良第一智囊的权威性,正在逐渐下滑。

三国时代,刘备跟诸葛亮的君臣之情之所以动人,正是刘备从来没有趁着诸葛亮很忙搞小动作。

刘邦是不是比刘备奸巧?也许我们不用拿战时称兄道弟,统一天下后杀功臣来比对。

毕竟刘备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但同样是战争时期,刘邦会怀疑张良的能力。怀疑韩信的忠诚。 刘备却从未质疑打压过诸葛亮。也未曾担心关羽自立为王。

当然啦,你也可以相信,士人出身的刘备,比起流氓老大刘邦,更懂得如何隐藏自己的心机。

陈平跟刘邦说的话,其实我删去了一些。

项羽的原文是: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 刘邦的原文则是:士之顽钝嗜利无耻者亦多归汉。

刘邦的哲学,就是我好,你好,大家好。 这是一个优先次序。

只要是为了我好,有什么不能干的?刘邦还真不知道。

这些细节是很有趣的。

大汉王朝之楚汉演义:荥阳决战,陈平登场!(17)

项羽杀人手段各种残暴,不是他天性变态。反而可能是因为他有读书,他知道用什么手法,可以震慑读书人。

刘邦却是凭着人生经历,明白管仲的名言: 利之所在,虽千仞之山,无所不上;深渊之下,无所不入焉。

后来宋代苏洵说得简单些:利之所在,天下趋之。

战争打的是什么? 天下争的是什么?

懂得利之所在。 懂得让利。

这是我们所谓的政治。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