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竹山宝丰500年"陈氏祠"亟待修复

《竹山宝丰500年"陈氏祠"亟待修复》

陈氏祠,位于湖北省竹山县宝丰镇下游的宝丰河畔的龙嘴山,与女娲山遥相对望。

陈氏祠建于明朝1533年,历经五百年风雨苍桑。当年的陈氏宗祠,出进三亭六院。规模宏大,建筑古朴雄伟,灰色瓦墙的古建筑群落,在古木参天的大树的掩映下,非常壮观。把中国传统的古建筑风格表现的淋漓尽致。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达到和谐统一。

宝丰陈氏是大户族,兴旺时期,历史上曾经达到3600人不分家,拥有家丁千余人,户族家规极严。当时,在秦、楚方圆八百里影响颇大。

陈姓历史上出现过无数名人。陈氏发源陈国,陈国在今淮阳县。陈姓历代名人辈出。不胜枚举;早在春秋时期,陈国工族大夫陈完,勤政爱民,忠君爱国;东汉时期的陈寔,为官清廉,常为人排忧解难。唐朝初年,光州固始有名门望族政家族;中国第一个农民起义领袖陈胜;西汉丞相陈平;南北朝时称帝的陈霸先;唐代高僧陈炜;唐代文学家陈子昂;宋代陈省华、陈尧叟、陈尧佐父子三人共称“宋陈氏三宰相”;著名诗人陈师道;明代著名水运工程专家陈瑄;著名画家陈洪绶;史学家陈邦瞻;早期民主革命人士陈景华、陈其美;共产党早期领袖陈独秀、陈潭秋、陈赓、陈毅等;国民党早期政要陈果夫、陈立夫、陈布雷,当时,人称三陈顶天下;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等。

陈姓的兴旺发达,除有着中华民族共同的历史渊源和勤劳勇敢、自强有息的共有品质之外,还有自己宗族的文化所起的作用。其一是长幼尊卑的伦理观念,其二是宗族共同认可的族规、家训,其三是耕读传家,教育后人的思想,其四是强烈的爱国尊奉先贤观念。

陈姓人不仅在中国历史上出现过许多良臣义士,而且在当代也是英雄辈出,他们为中华民族的文明进步作出了不朽的功绩。宝丰陈氏八房的后代,世界乒乓球冠军陈龙璨等。

重修陈氏祠,必须在竹山县委、政府及宝丰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进行。历届县领导极为重视,并强调:“中华民族历来有尊族敬宗的良好传统,重修陈氏祠,不仅是陈氏宗亲的事情,政府也要大力支持。抢救五百年古建筑,发展旅游,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步伐,推动地域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有地方两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加上陈氏宗亲大族人人捐助。相信复修后的陈氏祠,这座沉默数百年的古建筑将已新的风姿,巍然屹立在保丰秀丽的河畔。

“树高千丈,落叶归根”。到时,欢迎陈氏宗亲回家乡祭祖。寻华夏之根,溯姓氏之源,树民族之碑,立宗亲之传。把陈氏义门之风,孝顺父母,敬奉祖先的优良传统,告知每个陈氏宗亲。以弘扬华夏民族文化,推崇血缘亲情关系,沟通古人、今人、后人的感情纽带。还将成为展示中国传统宗祠的古文化中心。成为当地的重要旅游景点。后期的陈氏名人碑林、书法碑林也正在筹建中。

(地址:铧厂村)

竹山宝丰500年"陈氏祠"亟待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