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隋唐风云021:没事儿别看热闹,保不齐就出事儿

作者:鸮胖文史

【前情提要】:隋唐风云020:我就退了两步,怎么还惨败了?

上一讲咱们介绍了威风凛凛的老将军尉迟迥,最后提到阵中有一个咱们熟悉的人,此人就是吃了沁水一战失利苦果的尉迟惇,他带领残兵败卒,逃回了邺城。此时整军待发,准备一雪前耻。与他一同出战的,还有他的弟弟,尉迟佑耆。

除了自己自己这一支,还有尉迟迥的侄子,尉迟勤派来的五万人马,已经赶到的三千人,率先投入战场。

以逸待劳、有新鲜血液加入、还有想报仇的怒火,怎么看怎么觉得,韦孝宽即将面临的,会是一场恶战。

隋唐风云021:没事儿别看热闹,保不齐就出事儿

尉迟迥,凑活看吧

高手过招,化繁就简,没有什么弯弯绕,尉迟迥直接带兵就冲了过去。老将亲自挂帅,士气自然振奋。韦孝宽碰上这么个拼命的部队,有些抵挡不住了,频频往后撤退。这个时候,如果收兵,那对士气绝对是最大的损伤。毕竟他们是远道而来,而且经历了之前那么多场战争,体力已经是极大的考验了。

但战局一直没有出现转机,似乎韦孝宽一方失利已经成为了必然。

这个时候,高颎和与宇文忻、李询等人,发现了一个突破点。什么呢?观战的百姓。邺城这场大战,有数万人围观。我看到这段,脑瓜子嗡了一下。What?观战?这是来看斗牛的吗?但史书上真的是这么写的:“时邺城士女观战者数万人。”这些人应该是邺城的老百姓,至于为什么能观战,咱们就不清楚了。那他们在哪儿观战呢?我猜测,应该是出城了,围在不远处。

说到这里,您也应该猜到了,突破口,就是他们。

高颎就让宇文忻等人,率领一部分人马,攻打那些观战的人。这么做确实不道义,但战场紧急,也顾不上道义不道义了。那些百姓一看有部队冲向他们了,而且箭矢还都射过来了,瞬间傻了。怎么个情况,还打上我们了?那怎么办?跑呗。

这些人是平头百姓,根本没受过军事训练,全都作鸟兽散。您想想,几万人四处逃跑,那场面得多乱。那这些人往哪儿逃呢?邺城。没错,他们得回家。这个方向可就有意思了,直接和尉迟迥的部队撞上了。几万人冲进阵中,尉迟迥的阵脚瞬间被冲得七零八落。

宇文忻见计策奏效了,直接喊道,“他们输了!”带着兵又冲了回去。尉迟迥打了一辈子仗,末了也没想到,自己会输得这么莫名其妙。没办法,只能带领残兵败卒往城里退。

这个时候,想挽回败局也不可能了。梁世彦率先从北门攻破邺城,放宇文忻入城。这个时候的尉迟迥,直接退守小城楼。他在往上跑的时候,猛然听到后面有人追击。听着声音,不是自己人,而是敌军。老将军连忙张弓搭箭,拉满弓,转身就要射。但看见来人,他却停手了。

来人是谁?正是崔弘度。咱们之前提过,崔弘度是尉迟迥的儿子的妻子的哥哥,这两家也是属于姻亲关系。看到自己的亲属来追杀他,尉迟迥知道大势已去,垂下拉满的弓箭,扔在地上。仰天长叹,提剑自刎。

崔弘度不忍割尉迟迥的首级,把这个功劳让给了自己的弟弟崔弘升,自己则转身下了城楼。

邺城之战,以尉迟迥自杀为结束。跟随他的尉迟惇、尉迟勤和尉迟佑耆等人,虽然逃出了邺城,但没跑多远,就被大将郭衍抓住,尉迟迥的叛乱,宣告结束。

郭衍因为追斩尉迟迥的子侄有功,被越级提升为上柱国,封武山郡公。他之前担任的是右中军熊渠中大夫,这是一个品级不高的官,是北周时期设立的。至于为啥叫这么奇怪的名字,我确实没有查到有关的记载。郭衍这个人,祖上比较辉煌。根据他儿子的墓志铭记载,他家往上倒到第九代,是曹魏时期的雍州刺史、阳曲侯郭淮。郭衍的父亲郭崇是跟着西魏孝武帝元修迁入长安的一拨人,当时的职位是舍人,属于孝武帝的亲支近派,但地位不是很高。不过也算是西魏的初创团队的成员了,自然不会被亏待。郭衍的故事,咱们再之后还会提及,现在就先不说了。

尉迟迥虽然被平灭了,但清算还没结束。他所盘踞的邺城,在历史上曾经是个名城。追溯历史,让这座城最先发迹起来的,当属战国时期的魏国人西门豹。西门豹治邺的故事,咱们在课本中都有学过。经过他的治理,让这座矗立在漳河北岸小城,繁荣了起来。

隋唐风云021:没事儿别看热闹,保不齐就出事儿

邺城遗址,真假待定

两汉之际,邺城一度是河朔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直到东汉末年,邺城又一次迎来了生机,这次的治理者,就是大名鼎鼎的魏武帝曹操。建安十八年五月,汉献帝封曹操为魏公,建魏国,都邺城。这座邺城,主要是邺北城,经过曹操的大规模改建,逐渐走向辉煌。

北魏分裂后,东魏掌权人高欢自洛阳迁都邺城,建立邺南城,从此,历史上就出现了北南两城并存的局面。当时的邺城,无论城市面积还是人口的规模,都超过了长安,成为中国北方与洛阳相媲美的大都市。这座城的布局,对后来隋朝时期修建长安,甚至对日本早期建城,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这座城,留还是不留?城里的人,留还是不留?

这就犹如阎王桌上的生死簿一样,大笔一挥,决定生死。

杨坚的选择,就是不留。所以邺城大屠杀,在尉迟迥兵败之后,就开始了。正史中对于这部分,写得比较隐晦。只是说坑杀了数万人。但根据唐代高僧僧道宣的记载,远不止几万人的数字。僧道宣在《集神州三宝通录卷上》这本书中,披露了这场大屠杀的细节。

当时俘虏的人,连军士带百姓,差不多有一百万,把他们都关在游豫园这个地方。这个园子有多大,咱们并不清楚。但一百万人关在里面,也是特别的拥挤。然后告诉他们,第二天早上会处决他们。这个时候,这些俘虏脑海中能想到唯一的事情,就是跑。但园子的围墙比较高,压根上不去,怎么办呢?围墙并不是四面不透风的,墙上有孔。估计一次就能让一个人通过,所以这些人就想办法从孔中往外逃。

那您会说了,韦孝宽的部队,会放了他们吗?还真会。从孔中逃出来的人,就让他跑了。但没逃出来的,就只能迎接屠刀了。

那大概跑出来多少人呢?根据僧道宣的记载,有差不多四十万人。也就是说,园子中还有六十万人左右没跑出来。紧接着,就是血腥的一幕了“犹有六十万人,并于漳河岸斩之,流尸水中,水为不流,血河一月。”六十万人的尸身,堵塞了漳河。

可能数字有些夸张,但这场大屠杀的惨烈程度,还是可见一斑的。

但这场屠杀结束的一年后,杨坚却做了一件事,这件事,可以说是前无古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