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梅——疏影暗香报春先

作者:二十六号送信人

要问中国历史上哪一种花木最为人们所钟情,那恐要说是梅了。现在人们推选国花,呼声最高的也仍然是梅花。可以说,梅已经成为一种中华民族品格的自然体现。

梅——疏影暗香报春先

梅是原产于我国的果木,果实有一定的实用价值。但在四千年的栽培史上,梅主要以它的观赏价值为重。除了其发源地四川,广东大庾岭的罗浮山、杭州西湖孤山、苏州邓尉山、无锡梅园、武昌东湖的梅岭,都是我国的赏梅胜地。

梅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古今文人雅士乃至一般大众、道观佛寺,都喜欢栽植,或作盆景,或作庭木、园树。《花镜》说:“梅为天下尤物,无论智愚、贤不肖,莫不慕其香韵而称其清高。古名园名刹取横斜疏瘦与老干枯株,以为点缀。

仅在宋代,就有两位爱梅如痴的文人。宋伯仁,画家,有《梅花喜神谱》二卷,共绘梅花百图,神态不同,都有标目,又分别配有五言绝句一首。宋代诗人林逋不曾婚娶,所居之处植梅养鹤,“妻梅子鹤”,从而写下了咏梅的千古绝唱《山园小梅》,其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一联被人们指为最得梅花神韵。

古人赏梅,注重的就是这种“横斜疏瘦”与“格”。旧时人们有怪的癖好,以为物有“四贵”:“贵稀不贵密,贵老不贵枝数,货瘦不贵肥,贵含不贵开”,即稀疏,苍老,劲,含也的梅最有欣赏价值。《花镜》称梅为“天下尤物”,又说梅琼肌五骨,物外佳人,群芳领袖”。因此常被比作美人,或者多与妇女关联。

梅——疏影暗香报春先

元则杂剧、小说以“梅香”作为婢女的通称,这些“梅香”大多是俏丽的少女,正如含苞放的物;而那些老瘦蕴藉的梅花,则如身世沧桑、佳韵十足的美人。吉祥图案有“竹梅双喜”,为竹、梅和两只喜鹊的纹图,竹喻关、梅喻妻,用来祝贺新婚。

梅在冬春之交开花,“独先天下而因此有报春

有一年冬天,宋神花之称。据传说,宗问学问很高的叶涛:“木公木母何如?”叶涛答道:“木公正傲岁,木母正含春。这里的木公,木母都是拆字,前者指松,后者指梅。同时,寒梅报春,又有吉祥喜庆的意义,所以春联中多写到梅,如:“春夏秋冬春为首,梅李桃杏梅占先。”又如:“辞旧岁劲松染霜松更绿,迎新春寒梅映雪梅更红。”

梅——疏影暗香报春先

喜鹊在梅枝上高鸣的纹图称“喜报早春”、“喜报春先”。此类图案应用极广。关于梅的品格,旧时又有“四德”之说:“梅具四德,初生为元,开花如亨,结子为利,成熟为贞。”这里把梅与《易经·乾卦》的“元亨利贞”结合起来,表现它的美好。一说梅花五瓣,象征五福。旧时的春联有“梅开五福,竹报三多”。这些,都为梅增添了吉祥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