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成都东部新区那些正在消失的桥

作者:巫昌友

简西地区,绛水滋养,于田园阡陌间比比皆是小桥流水人间,今机场落地,另设东部新区,山川填移,城廓倔起,旧时山河已换新颜,铺旧卷,而怀念故土,今日将老桥一一陈述如下。

成都东部新区那些正在消失的桥

一、观音桥,已没入湖中

今知晓观音桥的人不多,据乡人回记,该桥位于三岔坝西去五华里之绛溪河上。在三岔水库没建之前,是简西人民去成都的交通要道。相传,当年许奕进京赶考便是由此桥出发,奔赴成都的。

观音桥为一多孔石平桥,由白垩纪城墙岩石(俗称癞巴石)搭建而成,四周浑园无棱角,底面有印呈指掌痕,如浇铸一般,相当坚实,不惧刀劈斧剁。

乡间有传言,成都为西海时,八仙之一的铁拐李与观音姐妹到南天门,路过此处时,见桥浮于水面,灵性十足。于是二人打赌,约定以一夜为限,在鸡叫时分,修一座桥和一座塔。

天未亮,铁拐李见观音已快将桥建成、于是假装作鸡鸣报晓,借以要挟观音姐妹。其时,桥尚差一孔桥面,观音急中生智,忙吐一口睡沫就地拌和沙石捏成桥面,搭成最后一孔,终于取胜。故名观音桥,1977年三岔水库建成,此桥永久淹没于水中。

成都东部新区那些正在消失的桥

二、板桥 今日板桥横跨玉成与三岔,而当年临河而居的板桥村已经成为了东部新区管委会所在地。相传,板桥因张飞剿匪,乡人以门板做桥,渡军士过河而得名。

《三岔区志》载,兴隆场至玉成桥之间,有双孔石桥一座。又据民国《简阳县志》云:清光绪初年(1875之上后)、桥圮于水,乡人募资重建此桥,计費钱130缗。

乡人汪鼎元撰《重修板桥记》。1963年新建兴隆到玉成公路。折旧桥建新公路桥,仍名板桥。

据乡人付长水先生回忆,兴隆至玉成公路通车剪彩,板桥一段仍未建成,乡人用木棒支撑,以门板做路面,让拖拉机顺利过桥。老板桥已废弃,今筑有水泥桥一座,是贾家、玉成、石盘、海螺、高明通往东部新区市民中心的咽喉要道。

成都东部新区那些正在消失的桥

三、广济桥 广济桥一名出自佛教经言“当发菩提心,广济诸众生”,意思是要心怀慈悲,济世救人,也蕴含儒家“兼济天下”的仁爱思想和宽广胸怀,传说由张三丰点化蛟龙而来。

该桥位于草池堰场口,民间传言与岳钟琪将军有关,但无史料记载。

系旧时简州至三岔坝必经之桥,长39米,宽2米,高3米,为7墩9孔石平桥,清康熙三年(1664)建,多次被水淹没。

民国三十七年(1948)夏大雨,绛溪洪水暴涨,被冲去桥面石两块。1964年修复,至今完好如故,桥东岸有癞巴石桥坊一座,额日:“广济桥”,后被洪水冲毁,已无存。今简阳市、成都高新区,东部新区皆立文保碑保护。

成都东部新区那些正在消失的桥

四、白马桥

此桥位于平泉县遗址,在今草池街道白马村绛溪河之上,乡人称为“白马滩桥”,系清道光十四年(1834),为乡人集资所建。桥长33米,宽1.6米,桥面厚0.5米,9孔8柱,八龙翘首,历180余日竣工,费钱800余缗。清简州知州宫思晋为撰《新修白马桥记》取“马于义为龙,白于义为玉”之意,故名"白马桥”。今桥存如故。

成都东部新区那些正在消失的桥

五,长春桥 回龙场外绛溪河上,有长36米,宽1.3米,7墩9孔之石平桥一座,为清嘉庆三年(1798)建,桥南岸有桥坊一座,额曰"长春桥”。左右一联云“授书当有老,题柱岂无人”。因人民公社化后于下游修小小电站后,桥被水长期淹没,1972始加高1.5米,成为桥上之桥,以通行旅。

成都东部新区那些正在消失的桥

六,跳磴桥 位于长河公社五爱大队黄泥沟,绛溪支流海螺河上。原系较古之跳蹬(一步一蹬),于清嘉庆十一年(1806)重修,始将磴与磴间安上石板为桥,长50米,99孔,高1米,但毎逢夏季洪水暴长,行旅不便。1977年下游毛家沱水电站大坝加高后,水位提高,桥被常年钝没,1982年始按每两孔一跨加高桥墩,搭成石平桥,亦为桥上之桥。

成都东部新区那些正在消失的桥

七,龙谭拱桥 此桥位于草池街道白马村龙潭沟口绛溪河滨,系石砌单孔拱桥,工艺精细,纵跨8米,横阔2.5米,高3.5米。由里人捐资,于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三月初六日建成。桥无碑记,捐资者姓名及建桥年月均刻于拱卷中心石上,两端饰以“太极”,“莲花”图案。桥面已圮,尚可供耕作过往。

成都东部新区那些正在消失的桥

(图为配图源自网络,与文字无关)

本文部分内容摘自《三岔区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