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没有老女排名字的《夺冠》,还能唤醒多少国民记忆?

作者:分手专业高手

“ 这一段国民记忆需要他们的名字来唤醒 ”

1

前几年看《摔跤吧!爸爸》把我看嗨了,看完就跑回家写文大加安利。标题带着满满的歧视味,叫《这么好看的体育电影竟是印度人拍的》——写得真心不错,建议你们都搜来拜读一下。

没有老女排名字的《夺冠》,还能唤醒多少国民记忆?

那时我就被一个问题尬住了:只能在奥运会开幕式上找到的都好意思拍体育电影,还拍得那么好看,我们这种体育竞赛强国为毛就拿不出一部像样的体育片?

《夺冠》上映前我还在微信群里磨叨此事,有人反驳道,我们有体育电影啊,《少林足球》。

群里顿时安静了。

可想而知我多么期待这部《夺冠》。

没有老女排名字的《夺冠》,还能唤醒多少国民记忆?

2

尽管没能逃出“期望越高,失望越大”的心理定式,但看完电影之后,我还是决定原谅陈可辛同学,他的水准在线。按照豆瓣的五星评价,陈可辛电影始终徘徊在三星到四星之间,既不爆,也不烂。《夺冠》的观感正在这个档位。

让我痛惜的是,本来这部电影可以再调亮一颗星,可套用某专家的那句名言“谁让你不幸生在中国”,于是乎,这颗星灭掉了。

没有老女排名字的《夺冠》,还能唤醒多少国民记忆?

作为一名中国影迷,我本该早已习惯了各种外力对电影创作的干涉。可每次事到临头,仍难免焦躁。尤其这次,《夺冠》直到即将上映,才遭遇陈忠和风波与更名风波。也就是说,这个电影差点就躲过了最后这一轮删改。而这一轮删改对影片影响有多大,你们看了就知道。整个前半段的叙事都变得磕磕绊绊,人设和情节衔接显得莫名其妙。彭昱畅饰演的陪练角色存在感大大被削弱,以至于不了解中国女排历史的人,会纳闷为什么影片要选择一个男性陪练的叙事视角?

没有老女排名字的《夺冠》,还能唤醒多少国民记忆?
没有老女排名字的《夺冠》,还能唤醒多少国民记忆?

为什么?因为这个陪练就是陈忠和,将中国女排第二次带上巅峰,夺取雅典奥运会冠军的前女排主教练。这个角色是片中男一号,是郎平角色的关键陪衬,承担着不可替代的叙事作用。然而,他在电影里连名字都没有。

不仅陈忠和没名字,袁伟民也没名字,老女排统统没名字。这就是中国电影的奇观,日本有江上由美,美国有海曼,古巴有路易斯,唯独我们的老女排在一部表现中国女排的电影里连名字都不许提。

网上至今都能看到所谓陈忠和版的预告片。其中有陈忠和抢运动员餐的鸡腿吃、被郎平发球打晕等等有趣情节,而这些情节在上映时都被删掉了。原因是陈忠和向体育总局告状,说电影丑化了他,要求删除关于他的全部戏份。一部电影删除男一号的全部戏份会是什么效果?

紧接着人民网趁乱推出一篇令人懵逼的奇文《中国女排不该在争议中上映》。虽然谁也看不懂这篇文章到底站什么立场,但是人民网的扑棱蛾子扑棱一下翅膀,就能在演艺圈刮起一场风暴。

没有老女排名字的《夺冠》,还能唤醒多少国民记忆?
没有老女排名字的《夺冠》,还能唤醒多少国民记忆?

中国排球协会随即发出一份声明,指责电影未经授权使用中国女排形象和相关标识,导致电影临上映时将《中国女排》更名为《夺冠》。

再然后疫情爆发,算是把大家都救了。陈忠和也不闹了,人民网含糊话也不必分析了,排球协会的要求也得逞了,电影局也不怕背失察之锅了,剪刀手们的居家隔离期间都有活干了。

没有老女排名字的《夺冠》,还能唤醒多少国民记忆?
没有老女排名字的《夺冠》,还能唤醒多少国民记忆?
没有老女排名字的《夺冠》,还能唤醒多少国民记忆?
没有老女排名字的《夺冠》,还能唤醒多少国民记忆?

看过电影就知道,影片中的陪练,也就是陈忠和,是一个性情而可爱的角色。如果他抢鸡腿、被打晕等等黑情节没被删除,这部电影的上半身就会很丰满动人。如果他们在电影中都是有名字的,这部电影的燃情分会翻倍,感召力会翻倍,因为这一段国民记忆需要他们的名字来唤醒。他们是袁伟民、陈忠和、张蓉芳、梁艳、孙晋芳、周晓兰、陈招娣、曹慧英、陈亚琼。

女排精神的核心其实是爱国主义,女排精神的国民记忆其实是对那个朝气蓬勃的八十年代中国的记忆。像我这种一向反感电影中夹带爱国梗的人,都被此片中无遮无拦的民族情绪所感染。我们爱郎平,爱女排,就等于爱这个国家。这种浑然天成的民族情感、无比珍贵的国民记忆,既无须粉饰,也容不得阉割。

陈可辛说,这部电影拍得太难了。

没有老女排名字的《夺冠》,还能唤醒多少国民记忆?

我没权力去为这部电影所涉及各方的是非曲直做一个评判。我只知道这部电影若在好莱坞或宝莱坞拍,陈忠和会有名字,还会去抢鸡腿、被打晕,至于他是不是不爽,可以向法律讨个说法,但无权阻止上映。这就像美国人李小龙的女儿认为《好莱坞往事》丑化了李小龙形象,只好跑到中国电影局告状一样。

居然还成功了。

3

陈可辛的导演功力自不必怀疑。《夺冠》各个方面都做得比较整齐,画面和配乐刻意精致。也许是中国女排这个题材的特殊性,影片力图呈现一场承载更多民族情怀的宏大叙事,而且基本做到了。

没有老女排名字的《夺冠》,还能唤醒多少国民记忆?

文戏的摄影角度和台词设计上带着舞台剧色彩。比如关键人物说话时,周围的声音都会被屏蔽,营造出一种独特的效果。比赛场面的平行剪辑用得行云流水,节奏感和燃情度可圈可点。

精美的画面加上有气势的配乐,使这部片子看起来更像是中国女排的加长版MV。体育电影能做到这个水平就保证了观赏性,事实上,我印象里没见过不好看的体育电影。

没有老女排名字的《夺冠》,还能唤醒多少国民记忆?

所以抱怨归抱怨,我依旧很喜欢这部电影,我只是觉得可惜……

郎平的女儿白浪是一个惊喜,吴刚饰演的袁伟民也颇具激情,黄渤只算中规中矩,彭昱畅戏份被剪不好评价。女猪脚巩俐令人大失所望。

坐在赛场边的主教练郎平确乎是一副深不可测的模样,但这幅面沉似水移植到巩俐的漂亮(相对于郎平)脸蛋上,就只剩下了木然,全然消失了郎平的兵气。据我对巩俐演技的总结,巩俐只有在露出她的虎牙时,才是一个好演员。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