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一书一世界丨苏红方

作者:掌上曲靖

很早的时候,我就幻想,如果我有了自己的家,家里一定要有一个巨大的书架,上面都是我喜欢的书。而今这个梦想基本实现,在工作之余,我会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去享受一份独属于自己的惬意和美好。

说起读书,我总是会想起卢照邻的《长安古意》:“寂寂寥寥扬子居,年年岁岁一床书。”我想着身边的诗人扬雄,居于陋室,坐拥寂寥,穷困潦倒,却满床满架的书,这里面大概有一份坚持,有一份孤独,更有一份随性,一份自得,有一份只属于自己的快乐。其实这里面或许还有很多对抗的东西:杨雄在用书营建一个尾于自己的堡垒。

后来读《树上的男爵》,知道科西莫一辈子待在树上不下来,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那么美,可背后全是绝望和对抗。现实生活中,我们不可能在树上度过一生,也不可能如海子那般采用极端的方式对待生命。面对生活,我们可以在书中寻找自己的铠甲。

书,给我一个温情的桃花源。这里落英缤纷,芳草鲜美,阡陌交通,鸡犬相闻;这里民风淳朴,天下太平。在这里,放下所有的琐事和疲惫,去静静地听听鸡鸣和虫唱,去静静地闻一闻花香和草香,青山悠远,天空辽阔,大地苍茫,江流远逝,此情此景,天地安详,静若太古。心,像被流水冲洗和抚摸,只有安静和清明。

书,给我太多的温情和支撑。在我觉得人生无路可走的时候,会在书里找到继续走下去的力量。这条路,蜿蜒崎岖却鲜花盛开。“昨夜西风凋敝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我们的人生,谁没有这样的时候呢?无助、孤独、寂寞、彷徨、无路可走,甚至无计可施。可当我在《苏东坡传》里看到苏轼在刑部的大牢里寂然端坐,在黄州开荒种地,在偏远的惠州小镇路边吃下粗糙的饭,在儋州钓鱼挖草药,我惶惑了:这可是当年的殿试第二名啊,这个是天下闻名的苏轼啊!仕途坎坷,被贬到儋州,被贬到尘埃里。可是,苏轼依然在尘埃里开出花来;等到从渡海归来,还是那个少年。凡常我辈,与苏轼相比,判若云泥,还是继续低头,坚强地走脚下的路吧,因为苏轼这一类人,给了我太多的精神力量和支撑,支撑我继续走下去,然后在生命的某一天,蓦然回首,发现灯火阑珊处,有我们寻找等待的生命馈赠。

书,让我看到了生命更多的可能性,现实生活也因此生机勃勃。在书里,我能看到的东西太多了,人也不再局限于生活的硬壳之下。书,打开了世界之窗,我可以尽享天下山川美景,遍览他人阅历。感受四季的流转,关照天地变换,对话人生困境,探索生命意义,聆听哲人教导。大卫·科波菲尔的成长与爱情,哈姆雷特的延宕和坚持,加西亚·马尔克斯的魔幻与现实;高适的官位和才情,王安石的坚持和落寞,纳兰性德的挣扎和抗拒,史铁生的孤独与沉思,每一个人的生命力量,都给予我启示,这些人生坎坷,让我们的生命释放出坚定的力量,并由此创造出生命更多的可能性。

书,给我们营造了一个属于我们自己的天地,在这里,我们是天地之主,在这里,我们是自由之神。生命、爱情、哲思、意义、未来、梦想,在这里熠熠闪光;这种光芒折射到现实世界,照亮我们的人生之路。让我不飘不浮,不争不抢,扎实又稳定地走自己的路。

读书,让我成为一个不太苟且的人。工作十多年,我略通人情世故,世间寒温,更明白人一不小心就败给眼前的苟且。这十年,我在阅读里渐渐看明白世情和自己,学会成长和自赎,和自己和解,与世界和解。所以我们的阅读,不仅为了知识,更是为了我们漫长的人生,或许有一天,我们需要借助阅读的力量,来使我们更轻松、更坦然地行走在天地苍茫之间。像陶渊明那样,像李白那样,像苏轼那样,在荒芜的人生路上,期待自己可以像风一样穿过荆棘,迎来春暖花开。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