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界限感,是人与人交往需要把握的一个尺度

作者:连苇911
界限感,是人与人交往需要把握的一个尺度

文/连苇 2021年第202篇

人与人之间交谈,不论是对自己的孩子,还是对周围的成年人,都应该做到点到为止。即使是亲人。

因为两人之间交往深度的不同,关系就像橡皮筋一样,时松时紧。但是到底何时松何时紧,自己要学会察言观色。

有些人做得很好,走得近时说话亲密些,较远时客气些,不会出现两人脸红脖子粗的情况。

有些人总是把握不好这个度,20岁也好,50岁也好,动不动与这个人断交了,与那个人断交了,发誓再也不联系了。

我觉得成年人之间争吵都很可怕,两个人站在那里,彼此指责对方的过错,很可笑但也很恐怖。

一言不合还要动手,看着都很吓人。

实在没必要。我还是喜欢那种关系,话不投机不说那么多就行了,这次交往不顺利、不开心,下次少见面就行了。

但是一定不要搞得见面连点头微笑都没有,成了仇人。这种交往方式太极端了,成熟的人应该学会在关系发展到此地步之前,就及时制止。

这两天我发现,成年人的固执超过我们能想象的地步,每个人都在以自己的思维和逻辑指导自己的行动,即使你能看见他马上就要撞到南墙了,提醒他一句,他不会听你的。

有些人会找你倾诉,你或许会给出建议,但是你给或不给作用都不大,他依然会按照自己的想法行事。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即使是同一血缘关系的人,想法及行动都差别巨大。所以不要用自己的认知去打扰别人的生活,也不要被别人的想法所左右。

后一种你会不自觉地选择,因为你会下意识地受自己的思维控制。

把握好与别人关系的尺度,需要你拥有大度、包容的气势。矛盾和冲突是怎么产生的,就是因为彼此看不顺眼,说了出来,爆发了争吵,吵吵吵最后变成了打。

吵过打过,就很容易老死不相往来。如果你能成熟、包容到吵不起来的地步,那更不会打,最后也就是少说话少见面而已,不会成为死结。

吵、打都是一个巴掌拍不响的事,如果对方出言不逊,你不理,那就吵不起来。如果对方这次让你吃了亏,不管是语言上还是物质上,你不在意,只是告诫自己下次要注意,只可做做表面功夫,不可深交,那最起码以后见面表面上是能过得去的。

但是有些人不这样做,一句难听话不想听,一点亏不愿意吃,事事据理力争,喜欢对别人的事发表评论,如果别人不按自己的意思做,就必须把他扭过来。

刚开始,对方出于礼貌、客气,会不计较,久而久之,怨气在对方心中累积,早晚会爆发。

这时候,你发现,他不再是那个不管心里对你是否言听计从,至少面上从来不跟你争执的人了,你认为是对方叫嚣、不分青红皂白,其实是你越界太久了。

所谓“君子之交淡如水”,说话点到为止,做事注意尺度,时刻把握好人与人之间交往的界限,让自己处于一种游刃有余、不极端的关系中。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