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喜报!青白江区城厢镇入选成都市乡村文化振兴样板镇

​喜报!青白江区城厢镇入选成都市乡村文化振兴样板镇

喜报!喜报 !

青白江区城厢镇

入选成都市乡村文化振兴样板镇

​喜报!青白江区城厢镇入选成都市乡村文化振兴样板镇

2021/11/11

在中共成都市委宣传部等公布的首批成都市乡村文化振兴样板村镇名单中,青白江区城厢镇入选成都市乡村文化振兴样板镇。

​喜报!青白江区城厢镇入选成都市乡村文化振兴样板镇

城厢镇在乡村文化振兴方面

是如何做的呢?

下面,跟随小厢一起去看看吧~

​喜报!青白江区城厢镇入选成都市乡村文化振兴样板镇

☆ 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提升 ☆

一、党建引领,强化阵地建设

​喜报!青白江区城厢镇入选成都市乡村文化振兴样板镇

对15个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实施亲民化改造,增设图书阅览室、舞蹈室、书法室等多功能活动室,满足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要。

​喜报!青白江区城厢镇入选成都市乡村文化振兴样板镇

二、问需于民、加大服务供给

加强广播电视、数字网络服务能力建设,提升基础服务水平。辖区内现有广播电视公共服务网点15个、3个行政村应急广播村村响全覆盖。

​喜报!青白江区城厢镇入选成都市乡村文化振兴样板镇

推进城厢古镇项目建设,形成“风情绣川、厢逢九思、1956文创园、雁归东湖、千年西街、蓉欧客厅”六大组团,赋能24个文化场馆。

☆ 新时代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

一、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喜报!青白江区城厢镇入选成都市乡村文化振兴样板镇

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为契机,在全镇范围内开展“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宣讲活动活动20余次,组织各村(社区)集中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17次,通过“走出去”或“请进来”的方式,开展专题实践教育10余次。

二、弘扬乡风文明,凝聚干事共识

积极开展读书活动、普法宣传等主题活动,累计播放红色电影4次,群众参与人次达800余人次;多种方式推进居民群众移风易俗,养成文明新风尚。指导各村(社区)成立党员志愿者队伍,常态化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活动120余次。

​喜报!青白江区城厢镇入选成都市乡村文化振兴样板镇

城厢镇十八湾村获得国家级“民主法治示范村”、四川省“乡村振兴战略示范村”、四川省“百强名村”、四川省一村一品示范村等称号,十八湾村、龙潭社区、康家渡社区获评成都市“百佳示范社区”。

☆群众性文化活动开展☆

一、落实文化惠民,促进居民就业

​喜报!青白江区城厢镇入选成都市乡村文化振兴样板镇

将川剧传承发展与乡村振兴相结合,探索川剧文化产业化发展路径。大力推进川剧艺术普及、传承,让川剧与文创、旅游相结合,促进当地居民就业,带动群众增收。

二、开展文化交流,扩大活动影响

与四川蜀蓉戏剧社、四川职业艺术学院等单位合作,开展蜀蓉剧社文化交流,通过川剧进校园,川剧夏令营、冬令营等活动,促进川剧文化进校园,年均3600人次。打造成都市川剧特色学校城厢中学,建立川剧社团,培养川剧爱好者、传承人100余人,年均改编创作川剧作品2个以上。

​喜报!青白江区城厢镇入选成都市乡村文化振兴样板镇

在城厢镇龙潭社区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内建立蜀风晓苑川剧文创中心,为城厢居民提供川剧表演体验服务,服务群众2万余人次。以送文化下乡、“城厢之春”民俗文化艺术节等为抓手,邀请花园沟青年川剧团、社区川剧队伍等团队为各村(社区)群众开展川剧展演,年均30场以上,惠及群众3万余人次,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喜报!青白江区城厢镇入选成都市乡村文化振兴样板镇

三、创建特色品牌,擦亮文化名片

​喜报!青白江区城厢镇入选成都市乡村文化振兴样板镇

累计举办30届城厢之春民俗文化艺术节,呈现舞龙、舞狮、板凳龙、过街连箫等民俗节目,为群众全方位展示城厢天府文化古镇的非遗文化、民俗文化记忆原真生活方式。文艺队伍由原来的2支发展到33支,实现辖区内各村(社区)全覆盖。文艺骨干由100余人发展到1400余人,并建立了龙灯队、川剧座唱团、连箫队等特色文艺队伍10余支。

​喜报!青白江区城厢镇入选成都市乡村文化振兴样板镇

涌现出原创歌曲《城厢赞歌》、情景剧《美丽新村十八湾》、小品《家》、金钱板《打出鱼水情》等优秀文艺作品。“城厢之春”这一文化IP活动品牌曾先后被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网、四川日报、四川工人日报、成都日报等多家媒体宣传报道。

☆ 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 ☆

一、保护传承乡村文脉

​喜报!青白江区城厢镇入选成都市乡村文化振兴样板镇

镇域内有省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10余处祠堂,60余处古代院落,10处工业遗址,几乎完整保留着4街32巷的老城肌理。

城厢镇已有1600余年建制史和1400余年县治史,创造了灿烂的“书院文化”“县治文化”“宗祠文化”“英雄文化”,涌现出了谢湜、魏长生(川剧之父)、彭家珍、流沙河等一大批仁人志士和名家大师。传统舞蹈——小金龙2011年被列入第三批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992年以来,城厢镇先后获评“四川省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全国重点镇”等多项荣誉,2016—2019年,连续四年获评“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

二、开发利用传统文化

​喜报!青白江区城厢镇入选成都市乡村文化振兴样板镇

城厢镇大力推进天府文化古镇项目建设,依托城厢会客馆、邓公楼等地标性建筑,设置“城厢红色记忆、城厢印迹、千年古镇,百年城厢”等展陈,将红色文化与天府文化有机结合。打造了集川剧艺术的传承、发扬、交流、研习、培养等生态产业链为一体的贵和川剧艺术文化创意园和川剧文化共享平台蜀风晓苑川剧文创中心,成立了“彭登怀”名师工作室,引进了花园沟青年川剧团等座唱团队,形成了“川剧艺术传承交流基地”+“社区川剧文创中心”+“名师工作室”+“优秀川剧团队”的川剧传承推广体系。

☆ 乡村文化产业融合发展 ☆

一、推动文化融合发展

​喜报!青白江区城厢镇入选成都市乡村文化振兴样板镇

围绕“城厢古镇三年全面建成”目标,有序推进厢逢组团、风情绣川组团、蓉欧客厅组团、西街组团、1956文创园组团等70余个方案的编制,确保2021年完成全部设计。力争2023年古镇风貌全面呈现,全力推动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申报。成立古镇景区管理委员会,强化政企民合作,促使运营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着力做好景区管理运营、业态完善、文化活动、研学建设,开展古镇特色文化娱乐活动,持续提升景区商业价值、接待能力及特色文化质量,将古镇景区开发与城厢古镇原住民生活场景有机融合,呈现“全景引客、全时迎客、全民好客、全业留客”的可持续性发展场景。

二、加大社会资本参与力度

​喜报!青白江区城厢镇入选成都市乡村文化振兴样板镇

紧紧围绕乡村振兴,以发展林盘经济为突破,推动农村城市融合发展,不断提升农村片区发展承载力和人民幸福度,努力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生态乡村。持续推进杨氏·花塘橙香、蓝城·春风里等乡村振兴产业化项目建设,打造集农业生产、乡村旅游、风情度假、健康疗养等优势产业于一体的乡村振兴示范片区。

让我们一起为城厢点赞

为家乡点赞!

​喜报!青白江区城厢镇入选成都市乡村文化振兴样板镇

编辑:芙芙

信息来源:成都市青白江区乡村振兴推进中心

​喜报!青白江区城厢镇入选成都市乡村文化振兴样板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