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毛主席逝世后,李敏给高智打去电话:高叔叔,你为何不来悼念爸爸

作者:鉴史文学社

2016年7月高智因病住院,毛主席的孙子毛新宇及其家人得知这件事后,立刻从北京飞往西安看望他。

当时高智已经被病痛折磨的不能说出话,但当他见到毛主席后人的时候,还是强撑自己,十分艰难地说:“我想毛主席,我很想他,当初真的后悔离开他啊!”

同年9月9日,也就是毛主席逝世整整40年后,他的秘书高智也因病逝世。

那么当初高智为什么要离开毛主席呢?他晚年为什么后悔离开毛主席呢?

毛主席逝世后,李敏给高智打去电话:高叔叔,你为何不来悼念爸爸

高智

高智1928年出生在陕北佳县,15岁考入当时在全国都很有名气的陕北绥德师范,16岁加入共产党,不久后高智被调到中央办公厅机要室工作。

1952年的某天,叶子龙代表组织找高智谈话:“高智啊,现在组织上要交给你一个重要的任务,不知道你能不能顺利完成?”

高智听后很是疑惑,便说:“不知道组织要交给我什么任务?不管什么任务,保证坚决完成!”

叶子龙笑了笑,说:“组织经过商量后决定,调你去毛主席的身边担任秘书,你能完成这一任务吗?”

高智听了叶子龙的话十分紧张,他担心自己是陕北人,如果去毛主席身边工作的话,他会听不懂自己的话,便委婉的说:“主任,您也知道我是陕北人,我担心主席听不懂我说的话,而且我也担心听不懂主席的湖南话……”

叶子龙安慰道:“你不要担心,毛主席在陕北这么多年,你还担心他听不懂你说的话?你去毛主席身边可以学习更多的知识,对自己的成长是非常有利的。”

毛主席逝世后,李敏给高智打去电话:高叔叔,你为何不来悼念爸爸

叶子龙

尽管高智身上的压力很大,但经过叶子龙做工作,他树立了信心,同意接受组织的安排,去毛主席的身边工作。

1952年夏日的某天上午,高智到中南海丰泽园报到,毛主席的另一位机要秘书罗光禄带他去见主席。快到主席门口的时候,高智紧张的满头大汗。

罗光禄将这一切都看在眼里,他拍了拍高智的肩膀,示意他不要紧张。当时毛主席穿着睡衣,背靠在床头,高智不由自主地快步走到主席的面前,说:“主席,您好!”

毛主席缓缓起身,紧紧地握住高智的双手,说:“欢迎,欢迎。”紧接着便亲切地和高智谈话,继续问他:“你今年多大了?在哪里上过学?”

高智告诉毛主席,自己完小毕业后就考入了绥德师范学校,学习了一年的知识后就被调到延安工作了。

毛主席一听是绥德师范学校,立马来了兴趣:“绥德师范我是知道的,这所学校在陕北可是非常有名气的。这样一来,你还是我身边工作人员中文化程度最高的一位同志了。”

毛主席逝世后,李敏给高智打去电话:高叔叔,你为何不来悼念爸爸

也许是因为这些对话拉近了两人的关系,毛主席亲切地对高智说:“欢迎你来我身边工作,以后就留在我的身边,帮我做点事情,好不好?”

听到毛主席如此和善的话语,高智激动地点点头,回答道:“我一定会好好在您身边工作的!”

毛主席的卧室简朴干净,没有什么豪华的摆件,最大的特点就是书多。

在高智的印象里,经常有人从湖南老家韶山来北京看望毛主席,而他们来北京的费用都是由毛主席出的。平常他们需要添置什么东西,也是毛主席出钱。

高智回忆说:“毛主席一家人不管是吃饭、穿衣还是孩子上学,一切费用全靠主席的工作,而主席一个月工资只有400多块,他还有自己的花销,是根本不够的,所以只好从他的稿费中支出。”

毛主席是一个十分心善的人,他总是尽心帮助那些为党和人民做出贡献的以及生活上有困难的人。尽管如此,但毛主席从未给自己的亲戚开过后门,也从未让他们享受什么特殊的照顾。

毛主席逝世后,李敏给高智打去电话:高叔叔,你为何不来悼念爸爸

毛主席和秘书

毛主席身为农民的儿子,他深知劳动人民的疾苦,他平时穿戴朴素,衣服是破了又补,补了又破,同样的,毛主席在吃食方面也十分节俭。

新中国成立初期,卫士武象廷担任毛主席生活管理员没几天。某天毛主席来到厨房,看到武象廷正在忙碌,便问他:“武象廷,你在做什么啊?”

武象廷回答道:“我刚买完菜回来。”毛主席开玩笑地说:“你改行了啊?以后你们饭菜只要做得干净就好,不用买那些贵重的东西给我吃了。”

毛主席担心武象廷听不懂,继续说:“现在是冬天,西红柿和黄瓜之类的蔬菜都很贵,这些就不要买回来给我吃了。我们可以用白菜来代替,都是蔬菜,没什么不一样的。”

除此之外毛主席每个月还要检查家庭的收支账,到外地视察的时候,他虽然日理万机,但还是不忘自己伙食费开支。

毛主席逝世后,李敏给高智打去电话:高叔叔,你为何不来悼念爸爸

毛主席

某次毛主席到庐山开会,他找来高智:“高智啊,你和李师傅核算一下,看看我的伙食费有没有超,如果超了的话,记得补上去,不能让当地补贴。”

李师傅认认真真算了一遍,汇报说:“主席,伙食费没有超过。”毛主席又问:“煤钱算进去了没有?”李师傅回答道:“已经算进去了。”毛主席还是不放心,又嘱咐道:“超过了绝对不能让当地补贴!”

这件事令高智印象深刻,他没想到毛主席身为国家领导人也可以这么节俭,最重要的是坚决不占国家一分一毫。

1960年12月26日是毛主席67岁生日,他不主张做寿,但每到这一天,毛主席身边的工作人员都会提醒他一下,再做一碗长寿面给他吃。

毛主席不忍心拒绝工作人员的好心,有时候还会将身边的同志请来,一起吃顿便饭,聊聊天。

毛主席逝世后,李敏给高智打去电话:高叔叔,你为何不来悼念爸爸

毛主席和李银桥

这一天毛主席原本打算在晚饭的时间和大家聚一聚,但不知道怎么回事,他上床后一直睡不着。毛主席索性起床,将李银桥喊来,嘱咐道:“你和高智说,让他们一起来吃饭,吃过饭我再去休息。”

于是叶子龙、汪东兴、王敬先、林克、李银桥、封耀松以及高智七人,便来到毛主席的办公室,和他一起吃饭。毛主席平日里吃饭就很简单,尽管这天是生日,但由于是国家困难时期,所以吃的也很简单,只有几个素菜和一盘辣子。

毛主席和大家聊了一会,然后语气沉重地说:“今天借着生日的日子,将大家聚在一起吃吃饭、聊聊天。你们都是我身边的老人了,大家聚在一起吃顿便饭,可是现在老百姓都遭了灾,挨饿受冻,我心里实在是难受啊……”

毛主席还和大家聊到早年革命斗争的一些事情,要求他们认真阅读马列著作。紧接着毛主席突然将话题一转,说:

“大家不能老是浮在上面,浮在上面容易空虚。大家要想办法去基层工作,多多深入实际,老老实实向群众学习,不然一直坐在办公室看文件是不行的。”

然后毛主席睁大双眼,环视一圈后说:“你们谁愿意下去工作?”当时高智就坐在毛主席的右边,他抢先说道:“我愿意下去!”

毛主席逝世后,李敏给高智打去电话:高叔叔,你为何不来悼念爸爸

毛主席和工作人员

毛主席看了看高智,伸出大拇指说:“好!”紧接着又问:“你们还有谁愿意下去的?”大家一个接一个地报了名。

毛主席看见大家踊跃报名,心里别提多高兴了,他激动地说:“好!你们明天就下去!”高智听到毛主席的话有些犹豫,他说:“主席,明天就下去不行啊,还得学习学习,准备一下才行。”

毛主席点点头,觉得高智说的话很有道理,便说:“那好,你们去北京参加为期两个月的培训班,做好准备再下去。以后要轮流下去,其他同志等你们回来再下去。”

次日早上7点多,毛主席按电铃将高智叫过去拿夜里批示过的文件,同时还交给他一封用铅笔写的信,指示他去交给汪东兴办。这封信是连夜给准备下去的几个人写的:

除了汪东兴外,其余六人全都下去,你们不用去山东,改去信阳专区。信阳的情况开始好转,也有救济粮可以吃,对你们的身体会更好一些。我给你们每个人都准备了一份药包,让护士长给你们讲讲怎么用。淮河流域的气候要暖和一些,比山东要好。 一月二日去北京训练班上课两个星期,在此期间你们要好好准备准备,请汪东兴同志做准备,你们如果很饿的话,我就给你们送去牛羊肉。
毛主席逝世后,李敏给高智打去电话:高叔叔,你为何不来悼念爸爸

1961年1月15日晚上,毛主席又在颐年堂接见了高智等人,经过两周准备的他们都穿着下乡的衣服,毛主席看后很是满意,随后和大家一起合了影。

下乡的同志除了原定的高智等6人外,机要室和警卫局也抽出了几名干部,共计10人。

在接见他们的时候,毛主席又谈到下乡的意义,他说:

“现在是国家困难时期,很多老百姓都吃不上饭,我对此时很担心的。你们下去的时候要好好和群众接触,看看他们遇到什么困难,食堂是否可以继续开展?如果群众有意见的话,都要及时反映上来。 你们一定要说真话,不要虚报。下去以后既要了解当前农村存在的问题,也要向群众学习一些生产的知识,记住了吗?”

高智等人点点头,随后他们按照毛主席的指示,去河南、江西搞调查研究,也带回许多真实的情况,向毛主席做了详细且真实的汇报。毛主席听后很是高兴,一一表扬了他们。

高智在毛主席身边工作了整整10年,他早已将对方当成自己的家人,因此毛主席也会和高智说一些烦恼自己的小事。

毛主席逝世后,李敏给高智打去电话:高叔叔,你为何不来悼念爸爸

有一次毛主席对高智说:“高智啊,你觉得我能管住多少人呢?”高智听后有些疑惑,但还是回答:“您是国家主席,您能管的人可多了!”毛主席摇摇头,说:“我管不了这么多人,我只能管两个半人。一个是你,一个是罗光禄。”

高智问道:“主席,那半个是谁呢?”毛主席说:“江青我只能管半个。”高智说:“她是你老婆,你就全管了吧。”毛主席长叹一声,说:“我管不了这么多,我只能管她半个……”

毛主席对黄河也是十分关心的,自从他第一次考察过黄河后,主席一直惦记着第二次考察黄河,同时也想考察一下长江。毛主席还想过第二次考察黄河的时候不能坐火车了,一定要骑马考察,这样才能观察的仔细。

1961年3月,毛主席在广州中央工作会议上提到,他要去视察黄河、长江。毛主席说:“我很想恢复骑马的制度,不坐火车,也不坐汽车。到时候可以骑着马沿着黄河走一圈,也可以视察周边的情况。不需要多少时间,有三年就可以了。”

1961年8月,毛主席在庐山和张仙朋说起了自己的志向,其中有一条就是骑马去黄河、长江视察,从这里足以看出毛主席对黄河与长江有多么关心了。

毛主席逝世后,李敏给高智打去电话:高叔叔,你为何不来悼念爸爸

毛主席和高智父女俩

1962年4月19日,这一天是高智终身难忘的日子,因为是他离开毛主席的日子。

这天下午,高智正在家里休息,值班室的卫士通知他说:“毛主席下午三点要找你谈话,你准备一下。”

高智抱着5岁的女儿高丽,提前来到中南海颐年堂,将女儿交给工作人员后,他进了主席的房间。

毛主席见到高智来很是高兴,一边亲切地让他坐在自己的身边,一边对他说:“高智,你在我身边工作了这么多年,工作的很好,我也很满意。李银桥他们都决定离开,现在想征求一下你的意见,你是想继续留在我身边工作,还是和他们一起离开去其他地方?”

在和毛主席见面之前,高智已经知道李银桥等人决定离开的消息,如今听到毛主席的话,他还是有些紧张的。

从个人感情上讲,高智是不愿意离开毛主席的,他早已将毛主席当成自己的家人对待,更像是自己的父亲。但一想到毛主席曾说过不能老是浮在上面,要到基层去,才能了解百姓们的真实生活,才能锻炼自己。

于是高智对毛主席说:“主席,说实话我是不愿意离开您的,我想在您身边工作一辈子。可是我记得您说过做人不能老是浮在上面,尤其是之前去过河南、江西考察后,我更感觉到您说的是对的,所以我还是决定到基层去工作。”

毛主席逝世后,李敏给高智打去电话:高叔叔,你为何不来悼念爸爸

毛主席点点头,很欣慰高智能说出这些话,随后问他:“那你想去哪里工作呢?”高智回答道:“我是陕西人,我还是想回家乡工作。”

毛主席说:“那好,那你就去西安工作,回自己的家乡。你先回去考察一下,我随后就来。”

毛主席顿了顿,说:“高智啊,不管你到了什么地方,做怎样的工作,都要继续为我做点事情。”

高智听了毛主席的话,双眼早已充满热泪,除了连连点头回应外,再也说不出其他的话了。

毛主席看到高智这个样子也是有些难过的,他拍了拍高智的肩膀,说:“高智啊,你妻子不是快生孩子了吗?不如等她生完孩子,住段时间再离开,不要这么着急走。”

高智听了毛主席的话有些犹豫,没有直接同意。那么高智为何没有同意毛主席的意见呢?

其实非常简单,当时高智的妻子已经快要生产了,但高智想如果等妻子在北京生孩子加坐月子的话,恐怕还要耽误两三个月的时间。如果直接去西安生孩子的话,那么就能早点投入到工作当中,早点为国家做点事情。

高智将自己的想法告诉给毛主席,希望主席能够理解自己,毛主席听了高智说的话,再看看他坚定和不舍的眼神,一时间挽留的话也说不出口了。

毛主席逝世后,李敏给高智打去电话:高叔叔,你为何不来悼念爸爸

毛主席和高智

高智起身准备和毛主席告辞,当他走到门口的时候,主席却突然将高智叫住:“高智啊,我和你一起拍张照片,留作纪念好不好?”

高智转过身,来到毛主席的身旁慢慢扶起他,两人一起走出颐年堂,就在颐年堂的门口拍了一张合照。

离开毛主席前,高智将自己定好的学习计划交给主席,又把主席办公室和卧室的文件都整理了一遍,向毛主席作了交代。

在高智离开前,毛主席让他为自己去陕北考察黄河的事情做好准备,并说:“我们之前东渡黄河的事情,你还记得吗?我的老青马被挤下了黄河,它拼命游,才游上了岸。”

毛主席顿了顿又说:“转战陕北的时候,你经常打前站,这一次你还打前站,我随后就来。我到了陕西后,要骑着马沿着黄河走一趟……”

1962年5月7日,高智离开中南海,离开毛主席的身边,回到了自己的家乡。

毛主席逝世后,李敏给高智打去电话:高叔叔,你为何不来悼念爸爸

高智回到陕西后,在省外办等地工作,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除了省上个别领导外,很多人都不知道高智曾在毛主席身边工作了10年的时间,他也很少向别人提及这件事。

高智一直盼望着毛主席能够早点来陕西,他要陪着毛主席沿着黄河走一趟,他还想和毛主席说说话,不过非常可惜的是这个愿望始终没有被实现。

1964年毛主席开始准备将第二次考察黄河的计划付诸实施,他指示身边的工作人员要练习骑马,还要学会查阅资料,做好各方面的准备。1964年夏天,毛主席还曾在北戴河骑马走过几圈,然而令主席没想到的是这竟是他最后一次骑马。

由于种种原因,毛主席并未能来到陕北完成这一心愿。但是高智并没有忘记毛主席给他布置的任务,他在1965年去印尼之前,曾乘车从西安到北京,沿路对黄河进行了调查,还做了十分详细的记录。

比如说哪个地方有什么山、有什么沟、有什么洞,洞有多长多宽都会记录下来。

毛主席逝世后,李敏给高智打去电话:高叔叔,你为何不来悼念爸爸

毛主席等人

1965年1月13日,当高智到了北京后,就立刻前往中南海见毛主席,毛主席高兴地向他询问西安到北京途中,黄河的情况。

除此之外毛主席还说:“我想要骑马沿着黄河走一圈,可一直都脱不开身,一直都不能如愿。我对陕北也是有感情的,在江西呆的时间短,在延安呆的时间长,我还想回去看看,吃陕北的小米,沿着黄河走一圈……”

这次毛主席和高智的谈话持续了快一个小时,高智告辞的时候,毛主席拉着他的手说:“高智啊,你以后要常来看看我,我很想你啊……”

高智眼含热泪答应了,然而令高智万万没想到的是,这次竟然是自己和毛主席最后一次见面。

之后高智也多次想去北京看望毛主席,但很可惜的是由于工作太忙,始终没有时间。于是高智决定给毛主席寄去陕北的小米,用小米寄托自己的思念之情。

毛主席逝世后,李敏给高智打去电话:高叔叔,你为何不来悼念爸爸

1976年9月9日毛主席与世长辞,这一消息被传出后犹如晴天霹雳,令高智久久不敢相信。

这天晚上高智喝了一整晚的酒,一边喝一边流泪:“主席啊,您还没有来陕北看看,还没有骑马沿着黄河走一圈,您怎么就走了啊……”

毛主席去世后,高智曾给组织写去一封信,请求去北京参加毛主席的追悼会,不过由于种种原因,高智的请求没能得到准许。

从这以后高智每天都要借酒消愁,直到9月13日,北京相关工作人员给他打来电话:“高智啊,之前在毛主席身边工作的同志都来了,你怎么没在呢?”

就连毛主席的大女儿李敏也给他打了个电话:“高叔叔,你为什么不来悼念爸爸?希望你和你的爱人明天就能来。”

高智这才和妻子前往北京参加悼念活动,高智在毛主席的遗体前站了许久,他的眼泪不断地往下流。

高智难以掩饰自己的悲痛,他有许多话想和毛主席说,然而千言万语都汇成一句话:“主席,您安息吧!我永远会记着您的!”

2016年9月9日,也就是毛主席逝世后的40年,高智因病逝世,享年88岁。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