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阮玲玉红颜命殒“人言可畏”,实际是心灵安全篱笆的坍塌所致

作者:妃子笑1234

96年前那个春寒料峭的三八妇女节,当天傍晚的6:38分,一含苞待放的花季女子,蹦跳的心脏聚停,永远定格在了那一瞬间。这么多年来,人们从来未曾忘记她,仿佛她依然鲜活地灿烂在我们身边。她就是一代当红影星,绝代佳人——阮玲玉。即便是快100年的今天,她的音容笑貌始终回旋人们心头:《新女性》《神女》《一剪梅》《小玩意》《野草闲花》《桃花泣血记》《三个摩登女性》《国风》《归来》等银幕形象,是里程碑式的教课书,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电影人。

阮玲玉红颜命殒“人言可畏”,实际是心灵安全篱笆的坍塌所致

绝色佳人阮玲玉

今天的人们都在惋惜她的英年早逝,以及她给自己贴上的标签:人言可畏。事实上,这只是表面现象,更深层次原因,是死于马洛斯的基本需求理论上。

1910年4月26日。阮玲玉出生在一个亚细亚火油栈厂的工人家庭里。上面一个姐姐年仅3岁就夭折。等到阮玲玉6岁时,家中的顶梁柱父亲阮用荣也死了。

一家四口人,在短短3年时间里,就死了2个。

为了生计,母亲只得出来到张家帮佣。用微薄的收入养活母女两个。等到阮玲女8岁时,开始上学。先是私塾,一年后又去了西式学校—崇德女中。度过她人生中最好年华。

现代人一直说,贫穷限制了想象。这句话用到阮玲玉身上也很贴切。当年那个小姑娘,如果知道自己日后会成为大明星,可以赚很多钱,再不为经济困扰,生活富足,轻松地就可以养活她自己和母亲,她怎么又会中断前程似锦的学业,跟一个混混去同居,从此跌到人生低谷——尘埃里,并最后以死,自证清白似的告别这个万千美好的世界呢。

阮玲玉红颜命殒“人言可畏”,实际是心灵安全篱笆的坍塌所致

贫穷

所有这一切都是贫穷带来的罪魁祸首。

今天,我们用马洛斯的需求理论来剖析其中根源。就会发现脉络清晰,一目了然。

出生于1908年的美国心理学家马洛斯,在1943年,发表他的《人的动机理论》著作,首次提出人的层次需求理论,成为其心理学的理论核心。

马洛斯把人活在这个世界上的需求,划分成倒金字塔形。从物质形态到意识领域,全概括到了。

阮玲玉红颜命殒“人言可畏”,实际是心灵安全篱笆的坍塌所致

马洛斯的层次需求理论倒金字塔图

人一出生,最基本的需要是:生理需要,包括食物、水分、空气、睡眠、性等需要;然后是安全需要,人们需要稳定、安全、受到保护、有秩序、能免除恐惧和焦虑等;第三是归属和爱的需要,一个人要求与其他人建立感情的联系或关系。如结交朋友、追求爱情等。第四为尊重需要,尊重自己,尊重他人;第五为最高级别,包括认知需求、审美需求,直至自我实现需求等等。

从这个图表中,不难看出,童年生活的贫困,已经像烙印似的,打在阮玲玉的心上。她渴望过上好的生活,丰衣足食的生活。不再让母亲受苦受累。

100年前的今天,还是男尊女卑时代。也正是封建帝国和中华民国交接的时代。很多传统的糟粕的东西,不可能一下子就从人们的思想中去除。比如女人的一生,主要还是寄托在男人身上。女人依然依附于男人而生活。

因此在年幼的阮玲玉心目中,要摆脱当下的贫困,唯一能做的就是嫁人。这是一条捷径。能够快速摆脱贫穷。所以,张家四公子张达民,基本就是小施手腕,没费什么大力气,就获得了阮玲玉的芳心。

因为阮玲玉特别希望找个靠山,张达民在女孩情窦初开时,用花言巧语,包括物质利益诱惑,使这个还不成熟的姑娘,来不及仔细细想,就一头扎进温柔乡里,以为找到了长期饭票,今后再不用寄人篱下,可以像正常人一样生活了。即便连个名分都没有,她都认了。可想而知,在她内心深处,贫穷带给她的伤害有多可怕。她又是如何迫切地想摆脱。

所以从表面上看,是张达民勾引了这个涉世未深的少女,还不如说,深层次里,是人的最基本的生存需求,迫使阮玲玉作出的决定。

马洛斯的层次理论里,首要的最基本的要素,就是生理需要,包括食物、水分、空气等。是张达民满足了她这个最基本起码的也是最最需要的活着需求,因此才舍身跟张达民在一起的。

阮玲玉红颜命殒“人言可畏”,实际是心灵安全篱笆的坍塌所致

因此杀死阮玲玉的第一杀手,是生理需要。张达民只是附着在这个需要上的影子。

阮玲玉6岁丧父。在这之前,一个大她3岁的姐姐也死了。一个4口,仅剩她和大字不识一个的母亲。

如果把女人比作月亮,那么男人就是太阳。一个家庭中失去男人,就是失去太阳。年幼的阮玲玉,在最需要父亲陪伴的日子,父亲却永远离开了她。

父爱,在一个女孩子一生中起着任何外力无法抵御的作用:那就是力量,是安全,是阳刚,是铜墙铁壁。一个女孩一生没有父爱,那一辈子,她都会缺少阳光。女儿是父亲前世的情人。阮玲玉的天空,缺了一角。

父爱的缺席,如影随形伴随阮玲玉。当谦和潇洒的张达民手捧鲜花,以正人君子的形象出现时,阮玲玉仿佛找到了久违的父爱和阳光。找到了她失去多年的安全。但实际上,不知情的姑娘不知道,张达民给予的是情爱。离父爱差得太远了。

在和张达民的感情纠葛中,应该说安全性占了大多数。因为张家是大户人家,家境殷实,如果和张达民在一起,自己和母亲的生活就有了保障,尤其母亲可以摆脱为人之佣的辛劳,解决生存之基本需要。其次才是少男少女的感情。不能不说,最初的张达民和阮玲玉是有感情的。昆山花园的小径上,那个西装笔挺、英俊白皙,一副阔边眼镜,倜傥之外又频添文气的张达民,和清纯的女中学生,超凡脱俗的气质下,一丝哀怨的漂亮面容阮玲玉相遇时,就如天造地合,郎才女貌,互相取悦欣赏,互为爱慕。也是实情。

阮玲玉红颜命殒“人言可畏”,实际是心灵安全篱笆的坍塌所致

所以张达民呈现给阮玲玉的是马斯洛的安全需要。情感上对于父爱缺失的补充,物质上经济上的有力支撑。

当两人终于花好月圆生活在一起后,因为张家拒认这个佣人的女儿,认为门不当户不对,配不上张家的门槛,所以非但没有明媒正娶,还不接受这个媳妇。阮玲玉在张家没有取得合法的身份证和通行证。

张达民本是纨绔子弟。自己学业不精,经商也不成器。终落得个一事无成。他所有的潇洒,轻狂,都介于父母之手。也就是说,他逃不出父母的手掌心,是一只飞不起的风筝,扶不起的阿斗。本质上是一个寄生虫,而且身带恶习,又赌又嫖。缺少担当、责任。空徒一张漂亮的臭皮囊。等阮玲玉走近后才知道,自己看错人了。但为时已晚。

在她成为大红大紫电影明星之后,有人开始算计她——唐季姗。

唐季姗是情场老手。不但家里有原配,还在外面包养了另一个当红明星——张织云。在商场混迹多年的唐季姗,早就练就一股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手腕。

唐季姗被阮玲玉的美貌倾倒。用一种熟练的风月场合的市侩手段,设计让阮玲玉上勾。尽管阮玲玉有和张达民相爱的经验,但在老道的唐季姗面前,稚嫩的阮玲玉还是被蒙混过关。跌进唐季姗的温柔陷阱里。

阮玲玉红颜命殒“人言可畏”,实际是心灵安全篱笆的坍塌所致

在跟唐季姗的同居日子里,阮玲玉已经摆脱生理上的需求,对食物、水、空气、睡眠的需求。也渐次摆脱了第二层次需求里的浅层次:稳定、安全;这是因为她已经能够自食其力、靠着自己的劳动,赚得正当收入,养活自己、母亲和养女。所以后来她的需求已经上升到第三层次级别,对爱情的需求。

唐季姗通过精心设计的局,令阮玲玉体验到了未曾有过的心动。那份心动应该就是爱情的模样。

虽然阮玲玉和张达民有个短暂的情愫,但经不起7年的马拉松式的长跑,终于把仅存的那一点点很细微的爱,给扯没了。还倒欠了账。阮玲玉发迹了,而张达民没落了。两人位置发生显著变化。最重要的是,张达民竟然要靠阮玲玉来养。原来阮玲玉是要靠着他的。

所以在这段感情里,少了爱情真正的模样。或者说爱情还没来得发芽成长,就已经夭折了。当地位发生悬殊,加之张达民游手好闲,变成一社会不良分子时,所有的缘份一干二净。

此时阮玲玉已经从生活的重担中解脱出来,不用为生活发愁。她收入颇丰,拍片不辍,联华公司开她的工资就有每月一千多元。上下班已经用汽车代步。所以她内心对真正的爱情有了更多憧憬和向往。唐季姗此时适宜地投桃送李,赠送的都是阮玲玉需要的。

阮玲玉自以为碰到了一个真正的男人。这个男人既给了她父亲式的爱,又给了她一个男人的爱。双爱集合在唐季姗身上,不由不令阮玲玉上勾。

所以尽管我们评价唐季姗手段老练,但不得不承认,阮玲玉实际上是在苦苦寻觅那爱的道路中倒下的。

1932年年底,风度翩翩的茶界大亨唐季姗和阮玲玉在联华公司的聚会上相识,俩人的戏幕就此拉开。在得知《城市之夜》1933年新春时要到杭州去拍摄外景的消息后,唐季姗做了有心人。在提前打听到剧组人员抵达杭州的具体时间后,唐季姗早一天出发去布局,致使阮玲玉一行到来时,车子、房间、酒店等一切皆备好,以尽地主之谊的名义招待大家。因为唐季姗在杭城有茶庄,所以显得合情合理,不突兀。令众人无不开心。尤其是在杭州西湖饭店订了最豪华的房间,又在知名的知味观设下丰盛的酒席为外景队接风洗尘……

阮玲玉红颜命殒“人言可畏”,实际是心灵安全篱笆的坍塌所致

阮玲玉的虚荣和自尊皆得到满足。不久,就跌到了唐季姗的怀抱。

可惜,她没有在唐季姗那里找到真爱。唐季姗本就带着采花目的而来,又如何给予阮玲玉想要的真正爱情呢。

如果唐季姗真爱她,那么就会很好的保护她,至少不去触碰她最不想揭的伤疤。但唐季姗故意违背她的心愿,她唯一的底线,去惹恼那个已经沦为人渣的张达民。

此时的张达民穷困潦倒,靠榨取阮玲玉的血汗钱糊口,已经没有当年的张家少爷的一点影子了。变成一市井无赖。堂堂一商界茶享唐季姗,偏要跟这种小人对薄公堂,打口水账,把个阮玲玉弄得想躲无处躲,硬生生被挤到她最不愿见的天光下。所以在临死之前,她把25年的生命划在了:人言可畏上。

表面看起来,是舆论淹没了她,那些无良小报记者杀死了她,唐季姗逼死了她,但最后,归跟结底,是马洛斯的第三层次理论葬送了她。当人们得不到社会需要这层爱时,一样会枯竭凋零。

总结一下:阮玲玉真正的死,是爱。父亲没有给他爱,张达民没有给他爱,唐季姗一样没给她爱。她倒在了缺席的爱中。她一生遇人不淑。事业的成功也没能挽救她心灵的空荡。一代佳人,被评为20世纪风靡亚洲的25位最优秀演员之一。却芳华止跳。

阮玲玉红颜命殒“人言可畏”,实际是心灵安全篱笆的坍塌所致

01:童年的爱,是未来成长路上的巨大财富。特别是家有女儿的父亲们。在女儿的成长过程中,这个父爱一定不能缺席。那是以后任何力量也挽不回来的损失。有人会用一会去寻找。真的好辛苦。

有研究表明,从小一直跟父亲在一起生活的女孩,长大后会更阳光,心胸会更宽广,为人处世相对豁达潇洒,少了很多小家子气,少了怪异和敏感。生活处处充满阳光。

02:事业的成功,只能证明自己的能力,却不能掩盖这份心灵的亏空。所以无论何时,都要学会另一种技能:爱。外界的爱是别人给的,我们要学会的是,自己给自己的爱。

阮玲玉缺实在不会爱自己。不能提供自给自足的爱,一直想通过外界获得。幸运的人也许会碰到,但更重要的是要有自我疗伤的本能。自己爱自己的本能。这样即便哪一天,外界的爱断了,折了,你依然能够好好活着。

阮玲玉红颜命殒“人言可畏”,实际是心灵安全篱笆的坍塌所致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