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嬉笑怒骂皆成文章——读王小波《黄金时代》

作者:一曰不读书

很多年前暑假的结尾,在大连的一间青旅里读到了王小波的《黄金时代》,匆匆一看,觉得很有趣,现在终于花了两天时间把这本书看完了,才明白一个有趣的灵魂背后隐藏着太多的故事和辛酸,尽管他是在用一种玩笑的语气去讲述这些故事,为这些主人公戴上一张张面具,但是在每一张面具背后都藏着一份对于时代的不甘心。

作为一个作家,他与自己的时代应该怎样相处呢?生活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这一批作家被称为迷茫的一代垮掉的一代,他们目睹了最黑暗的中国,甚至身在其中经历过哪些痛苦与折磨,他们有的人再也没有拿起过手中的笔,与政治的风云变化相比,作家心中的绮思早已被折磨的所剩无几,要么反抗,要么做沉默的大多数,要么给自己精心打造一个虚假的自我,欺骗观众,愚弄人生。

对于王小波实在了解得不多,但是在看完《黄金时代》后我构建出了一个我认识的王小波,通过那些文字为他画了一幅画像。

他会是什么样子呢。个子很高,不爱打理自己,所以头发和胡子总是乱糟糟的,他不沉默,但是话很少,他有一双很黑的眼睛,也许在你看不到的角落,他正在注视着你,他会把当做一件趣事写进自己的作品中,写作的时候喜欢喝咖啡,患有失眠症,往往在黑夜里才能去尝试着脱下自己的面具。

一个小说家会给自己笔下的人物中投入多少的自己,是自我的反映,还是内心潜意识的体现。王小波的文字很超现实,很快读完,但很难读进去,很难读出自我,也许是我们离开那个时代已经太远了,也许是那个时代留给他的烙印实在是太深刻了,成为他影子的一部分,但是的确会在某个瞬间,你会觉得你能看到他,他躲在这些精美包装的书的背后,嘲笑着读者,嘲笑着自己,我们所了解到的永远都是一部分的他,我们了解到的所有人都只会是片面的,寂寞和孤独,那些被粗俗和性包装背后的文字,藏着一个个破碎的王小波。

生活最奇妙的地方就在于我们和我们所处的环境密不可分,有的人销筋断骨地逃了出去,有的人掌握规则后操纵环境,有人成了奴隶,可笑可叹,但是无可奈何~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