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东阳市画水镇许宅村古建筑历史文化!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作者:遥望1v4k
东阳市画水镇许宅村古建筑历史文化!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许宅村距东阳20公里,位于东阳西南部,现属画水镇。许宅行政村由新厅、旧厅、上宅、塘里、王金山五个自然村组成,整个行政村以姓为名(民国30年东阳县都乡图所标的许宅即旧厅和新厅两村),许姓占全村人口的72%,其他有李、王、郭、胡、金等20来个姓氏,历来和睦相处。截至2013年,全村1609户,4050余人;而五村中以新厅为大,有556户1502人,占行政村总人口的60.8%。

宋祥符年间(1008—1016),许族后裔许吴迁怀德乡昭仁里(梅岘长店山),繁衍发族,分上宅、下宅十一个村,方圆约四平方公里,许姓人口占画水镇西片的三分之一,蔚为大观,村以姓名,遂称许宅。

东阳市画水镇许宅村古建筑历史文化!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许宅古民居

昭仁许氏宗祠

昭仁许氏宗祠坐落于许宅塘里自然村,坐北朝南,地势前低后高。整个建筑分五进,门楼、前厅、中厅、后厅、边厅和多个天井,占地十亩。宋宣和四年(1122),地方官府为纪念1121年许氏五世祖许琼死战方腊之功绩而建。许氏后人尊其为“祠堂太公”。1340年扩建为“许氏家庙”。明末由兵部尚书许弘纲、其弟许弘纪和八闽总宪许达道三人牵头,扩建成规模较大的“昭仁许氏宗祠”。该祠历今八百九十多年。

昭仁许氏宗祠建筑结构为宫殿式布局,结构非常紧凑合理,厢房配备完整协调,整体形象宏伟壮观。八字形的门面,立有石鼓一对。宗祠两边竖有六根高约2.4丈的旗杆,上端分别挂着标有“许府君祠”的旗帜。宗祠的前厅、中厅、后厅都是三开间,七架前后廊,明间台粱式,次间穿斗式,柱头卷条,碾形礅,平粱背置挂柱。三厅均用30-40厘米直径的石柱,边柱则用烧制的砖仿木建构。祠堂前有两棵直径约一米左右的大槐树,枝繁叶茂。槐树前面有三口呈品字形的水塘,黄田畈至义乌佛堂的大路呈一字形横贯,形成“当朝一品”的图案。

东阳市画水镇许宅村古建筑历史文化!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世德堂

旧厅世德堂建于明朝中前期,距今已600多年。整个建筑分下厅、中厅、后厅三进。中间两个天井,前面一个门堂。门堂前面一口近3亩面积的池塘。厅堂结构属砖木结构,整体形象宏伟大方。中厅上方挂有一块“世德流光”的大匾额。

许氏后人先后几次进行维修,使下中两厅仍保原貌。2004年4月被列为东阳市级文物保护点。

东阳市画水镇许宅村古建筑历史文化!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光裕堂

新厅光裕堂建于明朝正统至景泰年间。相传画山太婆在已建旧厅世德堂的情况下,巧妙设法,利用父亲经商所收银两,再建新厅光裕堂。故有旧厅、新厅之分。而世德堂之“世德流光”匾的涵义即“世德堂”流下“光裕堂”。

光裕堂坐北朝南五开间,前后为门楼、门堂、大厅、穿堂,东西设厢房,结构为砖木结构。光裕堂虽没有雕梁画栋,没有精雕细刻的牛腿雀替,却也朴素大方,不失宏伟气派。厢房建马头墙,显示房屋主人的等级与地位。门堂呈正方形,面积约400平方米,全部用鹅卵石铺就,正中有一个直径近五米的八卦图,寄托人们驱邪避恶的美好愿望,虽历尽沧桑,其图案仍清楚完整的保留着。

东阳市画水镇许宅村古建筑历史文化!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法济寺(祗林寺)

法济寺,在县西南十五里,俗名“祗林寺”,粱开平三年建。天启乙丑重建。许弘纲记“有僧海会、老纳云山力为赞助,乃捐俸若干,仍置簿广募族人”云。据查,祗林寺原址在白象塔。明天启六年(1625)由兵部尚书许弘纲筹资搬迁至山脚重建。寺西南角有一高30米、胸径160厘米、被人视若神明的“龙枫”。树旁有一清泉,终年潺流不息。寺西有一亭阁,内立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严济慈题词“祗林胜景”石碑一块。

东阳市画水镇许宅村古建筑历史文化!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八角井

八角井坐落在许宅新厅“光裕堂”东边储塘下湖的西北角,相传也是画山太婆所建。她在发动族人先后挖掘出台门塘、储塘和湖、河供族人洗涤、灌溉外,又在“光裕堂”东边储塘下湖的西北角挖了一口下底方形,上口八角形的饮用水井,取“八方来财,取之不竭”之意。井水清澈见底,清香甘甜,为全族人用水之源。清末民初,族人许胡喜出钱将八角井向西扩大,并在井的南北做了两条阶梯,使族人取水更加方便。

东阳市画水镇许宅村古建筑历史文化!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古樟

许宅新厅自然村的特色之一是池塘多,樟树多。全村500年以上树龄的古香樟就有六株,分别被市林业部门命名为“古树名木”。

东阳市画水镇许宅村古建筑历史文化!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