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第492期 都说成功难能可贵,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远大前程?

作者:跟芳芳学文学
第492期 都说成功难能可贵,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远大前程?

图片

查尔斯▪约翰▪赫芬姆▪狄更斯,十九世纪英国最伟大的作家,也是一位以反映现实生活见长的作家。狄更斯的作品,描绘了包罗万象的社会图景,闪烁着揭露和批判的锋芒,贯彻惩恶扬善的人道主义精神,塑造出众多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

年龄的增长,社会阅历的加深,让狄更斯作品的内蕴愈发厚重与深刻。晚年时期,狄更斯创作了长篇小说《远大前程》(又译《孤星血泪》),汇总了他所有成熟的思想认识。

作为一位语言大师,狄更斯的语言在斑斓多彩中显露出平和亲切,在冷静叙述中透露着机智幽默,是很容易走近并了解的作家。在阅读故事的过程中,我们不知不觉就会置身于故事的场景里,时时刻刻体验到作家带给我们的悲欢喜乐。

感谢狄更斯,让19世纪文学充满了奋进与呐喊的声音,这一点在《远大前程》中得到了展现。《远大前程》中故事发生的背景,是1812年耶诞节前夕至1840年冬天,主角孤儿皮普(Pip)以自传式手法,叙述了从7岁开始的三个人生阶段。

整部小说贯彻了狄更斯文以载道的风格,通过剧中孤儿起起落落、悲喜交集的人生经历,表达了作者对生命和人性的看法。百年来,该作被多次改编成电影、舞台剧及电视剧,在全世界产生了强烈反响。

孤儿匹普从小由姐姐抚养长大,一心想成为“上等人”。他受雇于贵族郝薇香,并且爱上了郝薇香的养女艾斯黛拉。小时候,匹普好心搭救的一位逃犯在国外发财致富。为报答救命之恩,这位逃犯巧妙安排匹普去伦敦接受上等教育,进入上流社会。

此后,命运似乎跟匹普开了个玩笑:艾斯黛拉另嫁他人,逃犯被擒,遗产充公,匹普的“远大前程”转眼化为泡影。整部小说感人至深又扣人心弦,希望萌生又幻灭的过程激起了广大读者内心的共鸣。许多西方评论家对《远大前程》推崇备至,认为其是狄更斯最出色的作品。

当然,匹普尽管在人生道路上遇到一系列挫折,“灿烂似锦”的前程最终趋于黯淡,但是他的身边仍然有一群可爱的人们始终陪伴,这让他体会到生命中亲情的美好和友谊的可贵。《远大前程》的故事始终贯穿着爱的主题:匹普与赫伯尔特的兄弟情谊,匹普对艾斯黛拉始终不渝的爱令人感动。

在乔敦厚而有些钝拙的性格里,倾注了狄更斯对社会底层善良小人物的诚挚感情;匹普从一个幼小的孤儿到成为乔的徒弟,青年时代又几经生存环境的风云变幻,由于虚荣一度迷失最终又幡然醒悟的成长之路上,始终有乔陪伴在旁。乔对匹普给予了最诚挚的关爱和最无私的帮助,令匹普的人生充满了许多温暖和光亮。

抛开作品而论,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远大前程呢?

也许,远大前程并不意味着堆金积玉的稀奇财宝,也不意味着鲜衣怒马的奢华生活,更不意味着众口称赞的赫赫声名,而是一种无论遇到什么难题都敢于面对的勇气,一份无论世事如何变幻都仍坚守的善良,一个即使很难实现但从来未曾放弃的梦想。

书中匹普的“远大前程”似乎幻灭了,但这并不表明其他人同样无法拥有光辉灿烂的前程。相信扎扎实实努力、踏踏实实进步的人们,还是可以靠着自己的聪明、坚持、敏锐、气魄,开创一个美好的未来。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