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毛泽东,朱德与马克思,恩格斯之间的联系

作者:我们都是战神的信徒
毛泽东,朱德与马克思,恩格斯之间的联系

毛主席

毛主席与朱老总很像马克思,恩格斯。有人说了恩格斯是伟大的革命导师,一人之下而已,怎么会被低估。然而,提起恩格斯,人们首先会想到他与马克思之间的伟大友谊,想到他为马克思的无私奉献。这固然成就了恩格斯,却也给他的成就定型。他就是马克思伟大的朋友与助手而已。再加上恩格斯的谦逊以及对马克思的推崇,以至于人们都想起那句著名的话“马克思是第一提琴手,我是第二提琴手”。

事实真是如此吗?一方面,马克思与恩格斯二人的友谊应是人类历史上最令人感动的友谊之一,但另一方面,二人的才华的重叠与互补,才是最了不起的。马克思对哲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学、历史学有深厚的造诣,大家已经熟知。那么恩格斯呢?政治学、历史学、语言学、军事学、生物学、文学……他仿佛是一个开挂的巨人,很少有人知道,恩格斯到底有多少才能。然而,至少马克思是心知肚明的。马克思说过:“坦白地向你说,我的良心经常象被梦魔压着一样感到沉重,因为你的卓越才能主要是为了我才浪费在经商上面,才让它们荒废。”这话不仅仅是感谢,更是事实。《资本论》是二人共同的结晶,恩格斯在其中有多少贡献,难以言表。然而,恩格斯总是习惯于退居幕后,把最耀眼的光芒无私的赋予马克思。人们颂扬恩格斯,但同时也确实很大程度上弱化了恩格斯的才能与贡献。

朱老总的情况与恩格斯非常类似。

朱老总谦逊低调,从不居功自傲,他愿意静静的在毛主席身边工作协调,而不会有一丝争锋的味道。毛主席非常理解朱老总的这种特质,而且也知道朱老总为革命事业,为军队,为人民做出了多大贡献所以一生对朱老总尊重爱护,所谓朱毛,密不可分。其实,从指挥游击战,到抗日的持久战,再到解放战争的三大战役,已经很难分清楚哪些是毛主席的思想,哪些是朱老总的创见。或者说,二者的智慧,已经融为一体。

美国著名记者史沫特莱曾这样评价朱德同志:他有一种特殊的能力,能随时忘掉身边的艰难困苦而乐观向前;他总能用坚定的信仰、高远的情怀点燃将士理想,照亮前进征程。

赵溶将军回忆,朱老总常说,我这个总司令是一个牌子,是党和大家要我当的。因为群众要革命,军队要打仗,总得有个头头或代表来统一大家的思想,整齐大家的步伐。但这个头头究竟是谁?是带有偶然性的,可以姓朱,也可以姓张、姓王、姓赵……关键是看谁能最好地为人民服务,最好地代表群众的利益,看谁能领导部队打胜仗,领导革命到胜利。因此,他一再告诫大家,不要过分地宣扬他个人,而应该大力地宣扬党,宣扬毛主席,宣扬人民群众,特别是宣扬那些为革命抛头颅、洒热血而英勇牺牲的先烈们,宣扬那些千千万万默默无闻、埋头奉献的英雄模范们。一个人离开了党的领导,离开了群众的拥护,是任何事情也办不成的!…………1930年12月的一天,月色昏暗,星光稀微。一个军人来到红一方面军总部,将一封信交给值班参谋阿杨,并要他马上送给朱总司令。杨参谋考虑到送给朱德的信都是有重要情况的,所以也没来得及问送信人是谁,便匆匆将信送到了朱德手中。

朱德打开信,凑在微弱的马灯前一看,立即倒吸一口凉气。只见信中写道:

蒋介石先生:

你寄来的钱已收到了,谢谢关心。我将在适当的时间,把红军队伍拉过去。朱德我也会选择适当的机会解决。

毛泽东

12.10

一向沉稳的朱德此时思维有些乱了:毛泽东要将红军队伍拉到蒋介石那边去,还要解决我。这是真的还是假的?再仔细询问杨参谋送信人是谁,杨参谋回忆说是个年轻人。

朱德又仔细地看了一遍信,情绪渐渐冷静下来了。他自言言语道:“这封信如此重要,他为何不当面交给我,又不要我打收条,这其中定有蹊跷!”

经过翻来覆去的琢磨,朱德对此信产生了怀疑,认为这是一封伪造的信,凭他与毛泽东长期的合作,相信毛泽东不是这样的人。他分析此信是有人恶意要离间自己与毛泽东的关系,想搞垮红军。

“哪个龟儿子干的?哄鬼嘛!只有傻瓜才会上当。”朱德冷笑一声,就像没事儿一样上床睡起了大觉。

第二天一早,毛泽东还没起床,朱德就叩响了他的房门。毛泽东一边穿衣一边问道:“是朱军长吧,有么子事,这样急呀?”

朱德不请自进,并一屁股坐在床沿上,不慌不忙地把信递过去,笑眯眯地说:“不急,不急,给你看样东西。”

毛泽东打开信一看,大惊失色,急忙把信退还给朱德:“这样的信怎么送给我呀?应该交给组织,由组织派人来抓我!我是反革命,是叛徒啊!”毛泽东说完,点燃一支烟,低着脑袋凝思默想。

“这不是你写的嘛,很清楚!”朱德还是笑眯眯的,他的为人就像他的名字那样名副其实:朱德——红色的品德。

“何以见得?”毛泽东反问,表情极其严肃。

朱德还是微微一笑,轻松地说:“很简单,要真是你写的,信就不会落在我的手中了。你说我分析得对不对?”

毛泽东的表情并不轻松。他吐出一口烟雾:“你就这么相信我?”

朱德宽厚地笑笑说:“我带着南昌起义队伍上井冈山之前,就考察过你毛润之,你毛润之对革命的忠诚和坚定性,红军中是有口皆碑的。这样的人怎么会是阴谋家、反革命?”

朱德拿起那封信说:“你再仔细看看,这信的笔迹虽然模仿得很像,可你写字的笔画较细,而这封信的笔画很粗。另外,你在签名时,毛泽东三个字写的是长方形,细细长长的,而这信的字体却是圆圆的,没有一点力度。还有,在信的末尾日期上,你一般不用‘12.10’这样的洋字码,通常用汉字表示……”

毛泽东的表情在不断变化,听到这里,他猛地扔掉吸了一半的香烟,激动地站了起来,一把握住朱德的手说:“知我者,朱总司令也!玉阶兄,原来我认为你是一个性格粗犷的人,没想到你观察问题竟这么细致入微,连我的字也有如此之深的研究啊!”

朱德笑笑说:“润之啊,这可不是闹着玩的,险些砍了你的脑壳。要是真的那样,红军就分裂了,最后我的脑壳也保不住了!”

“你说得很对!”毛泽东沉下脸思考着说,“敌人此次离间不成,可能还会再出毒招,我们要有所准备哟!”

“是啊!”朱德点点头,“你一定要注意安全…… 正如朱德与毛泽东所料,刘敌一计不成又生一计。他要置毛泽东于死地,又想出了一招刺杀毛泽东的阴谋。

刘敌物色的杀手是红二十军的一个排长,此人表现十分优秀,却被李韶九当成“AB团”分子关押了起来,就在他即将被李韶九处决时,是刘敌带着人救了他。从此,这个排长视刘敌为救命恩人。

这时,刘敌对这个排长说,眼下红军被打成“AB团”的人被杀了一批又一批,这都是毛泽东授意李韶九干的,要想阻止这个灾难,只有杀了毛泽东,红军才能被挽救。这个排长听信了刘敌的谣言,接受了刘敌交给的刺杀毛泽东的任务。

出身于黄陂的这个排长非常熟悉自己家乡的地形,加之他是红军干部,出入红军总部十分方便。白天侦察了一番,掌握了总部首长所住的房屋地形,晚上便开始行动。

夜幕降临,这个排长悄无声息地进入总部西面的一间房屋,发现是一间空屋,没有人住。他想明明自己打探到毛泽东就住在这里,现在怎么会没有人住了呢?他并不知道,这间房屋的主人在半小时前是朱德,并不是毛泽东。而且,十分警觉的朱德常常一个晚上要换两三个地方,就在半小时前他搬到了另一个住处。这个排长扑了个空,否则被害的是朱德而不是毛泽东。

第二天上午,这个排长又仔仔细细地观察打探,终于了解到毛泽东的住所,决定天黑后再行动。可是,他的行为早已被朱德所发觉,就在他晚上实施刺杀时,被朱德派去的潜伏哨击毙了。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