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评论丨“记者很忙”,是记者节最好的庆祝方式

作者:红星新闻
走过泥泞,继续跋涉,是“忙碌成为常态”的题中必有之义,也是我们期冀越过山丘的信念所在。

或许是前一天多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继续增加的缘故,2021年的记者节,多了一丝冷峻的气味。

本轮疫情阴云还未散去,新闻事件层出不穷,这个记者节注定更忙碌,更有随时在线的状态。某种意义上,这是特别忙碌的一个记者节。

这一天的仪式依然是浓重的,温情依然是加倍的,但新闻工作者没有谁会把这一天当成一个可以休养生息的日子。

这一天,记者们会在路上奔波,编辑们会值守夜班。这本来就是记者节的常态。

疫情背景下,线索会更多,任务会更多,“阵地”也会更多。“11月8日”依然是由无数个“采访日”“出报日”凝聚而成的“非常日”。这也是众多媒体的选择。

评论丨“记者很忙”,是记者节最好的庆祝方式

↑新闻现场的记录者。图为2019年除夕夜,红星新闻记者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重症医学科隔离病房,记录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农历新年。

我们无法想象记者节是一个静默的存在。对任何一个有着职业操守和敏感的媒体而言,记者节的本色都是“动起来”。

这一天,“节”的意义是崇高的,它融合着从业者的新闻理想和荣誉感,继而激发为每一个个体的生产动能。

在这一天,或许没有多少人说“节日快乐”,或许我们中的很多人也来不及听“记者节快乐”。“遗忘”当然是一种假象。记者同伴们,依然被关切,依然被祝福,依然被期望,但更重要的是,依然习惯了记者节这一天的常态化忙碌。

这种忙碌是有序的,是有张力的。

如果“忙碌”有品位,记者的忙碌一定是最有品味的一种:忙而不乱。这并不是傲慢,而是一种诚实的感受:被人们关注、被价值观“雕塑”的必然结果即如此。

一个“记者”不可以闲下来,无事可干;一个“记者战队”不可以失去了追问与洞察之力,庸庸碌碌。否则将是可悲的。

对记者乃至媒体的忙碌而言,它的“架构”是这样的:一直在路上+24小时热线。它的价值源于这些:群众的呼声、记者的在现场、新闻的话语方式……在新媒体时代,“记者很忙”“媒体很忙”演化出种种特质与亮色。它不仅源于“泪流满面”的力量,也源于媒体转型的自信。

评论丨“记者很忙”,是记者节最好的庆祝方式

↑新闻现场的逆行者。图为红星新闻记者在采访河南暴雨时涉水前行。

我们依然在记录“最纪录”。昨天,中国女航天员首次太空出舱,记录和诠释这一历史一刻,是媒体的本职。就如同我们会一一数着每一年的记者节的“序号”,将2021年记者节表述为第22个记者节一样,我们每天、每月、每年,都有极不平凡的脚印需要做上记号。

但在每一个平凡的日子里,记录真实,鞭挞丑恶,弘扬人间道义,是“记者”更为深沉的愿望。有人说,“用事实说真话,让悲观者前行”;有人说,“执笔行文,仗义执言”;有人说,“用笔尖、用镜头、用声音,捕捉世界每一束光亮”……这些话语经历了岁月的“烹煮”,变得醇厚、深邃。无疑,这条烟尘滚滚的大路上,难有孤独而行的人,难有迷路无措的人。我们共鸣着,我们共望着,我们也共赢着。

“记者很忙”,这是记者节最好的庆祝方式和行动方式。

红星新闻评论部

编辑 汪垠涛

红星评论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

评论丨“记者很忙”,是记者节最好的庆祝方式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