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呐喊与行动”主题优秀作文

作者:老谢语文堂
“呐喊与行动”主题优秀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材料一:近一年来,西方国家中有一名少女爆红。她在社交平台上已经拥有超过430万粉丝,很多人视她为偶像、环保斗士。她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侃侃而谈,面斥各国领导人。虽然她今年才16岁,却已经登上了《时代》杂志封面,更被评为“2019年影响世界的100人”。她就是瑞典少女格蕾塔·通贝里。

材料二:2019年9月27日,浙江小伙沈钧亮代表“蚂蚁森林”公益项目到联合国总部领取最高环保荣誉奖“地球卫士奖”。“蚂蚁森林”通过日常绿色出行、在线支付水电费等低碳行动积攒“绿色能量”,以种植真树,带动5亿人参与低碳生活,并将碳减排量转化为种植在荒漠化地区的1.22亿棵真树,其中超4成能量由95后青年贡献。

以上两个新闻事件在励志中学掀起了热议,有同学为瑞典少女的敢于呐喊钦佩,有的同学则不以为然,认为中国青年默默地为地球种树更有价值。为此,励志中学团委举办了一次辩论赛,正方是“呐喊比行动更重要”,反方是“行动比呐喊更重要”。请你选择其中一方写一篇辩论词,为自己的观点进行辩护,并驳斥对方的观点。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立场,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范文示例

行动,改变世界

今天我们探讨的是在环境与生态保护上行动与呐喊何者更重要的问题,我方始终坚持行动胜于呐喊的观点,因为只有行动方可使人类走出生态破坏、环境恶劣的“围城”。

我方看来,行动即实践,才是改变世界,走出僵局和困境的必由之路。生态环境的破坏是长期的过程,那么保护修缮也绝非朝夕之功。我方不否认要先认清问题再解决矛盾,但同样也不认同只呐喊而放任自流的态度,其结果终将祸及己身。

近年来,雾霾预警的频发、森林面积的萎缩、垃圾围城的困境等现象都成了我们经济发展前路不可规避的险滩绝壁。中国当下的困难并非个例.早在上个世纪初,梭罗在《民尔登湖》已宣告“工业的利爪将伸向世界的各个脚落。”可见,环境保护早是人类发展的题中之义。

破坏与消亡是否已成定局?

不过因为你行动在此过少而想得看,曾经的沙地在库布齐人的治然理下绿浪蓊郁;望,浙江水道在河长制的实行下重焕锦鳞游泳的生机;见,三江湿地上兼葭苍苍,鹤唳朝阳。

而这一切,都是人民辛艰汗水与踏实坚持的成果。

浙江小伙沈钧亮创建的“蚂蚁森林“积攒“绿色能量“,让荒滩沙丘变为华盖荫荫的人间奇迹不也是众人特别是当代青年扎实苦干的成绩吗?

所以说,对方辩友,呐喊恐怕比不得行动来得真实而强劲吧!瑞典少女格薷塔·通贝里在国际气侯变化大会上的侃侃而谈,固然令人深省,但是再伟大的想法不付诸实践都不过空中楼阁、镜花水月。

诚然,呐喊在一些领域与问题内有震人心神的伟大力量,一如鲁迅先生“可是向来如此,就对吗?”的凝重呼告唤醒了不知多少麻木的魂灵。可是,在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的层面,实干才真能致变世界,为我们的明天拨开阴霾,拂去黄沙,让我们的子孙后代重回蓝天绿水、青山红日的怀抱。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励志中学的同学,让我们以实干改变世界,以奋斗成就辉煌。方此,当我们在落日的地年线上再回首时,必是草木蔓发,青山可望!

以呐喊指明方向,以疾呼凝聚力量

我方认为,呐喊比行动更重要。反方辩友固然认为。浙江小伙沈钧亮为代表的中国青年默默种树,是将保护地球生态落到实处的最好诠释。然而,假若没有了瑞典少女格雷塔·通贝里的呐喊呼吁,没有了无数环保人士的奔走呼告,一群低头缄口的行动者,是无法将行动背后的理念传播给下一代、弘扬给更多等待被指明方向的人的。

呐喊,便是一种发声,是一种形成思想上共识的顶层设计,是为行动提供的驱动力。

行动首先得向正确的方向运动。如果每个人都闷着头行南辕北辙的事,那么一味的行动只能让每个人溺亡于脚踏实地、有所作为的幻梦中。鲁迅先生曾经提出过一项比喻,有一间万难破毁的铁屋子,里边的人都昏睡而将入死灭。此时如若无清醒者,用呐喊将他们唤醒,则众人都必死无疑;而如若他们醒来了,则尚有冲破牢笼的可能。我们所需的,恰恰是能及时纠行动之弊的呐喊者,是能为实干家拨去前路之阴霾的清醒者。当今有网络世界,光怪陆离,无数网民听风即是雨,视众生为敌肆意开炮。是时候让更多鲁迅先生一般的清醒者以呐喊指明一个社会前进之方向了。

登高而招,则见者远,顺风而呼,则闻者彰。声音,在社会中是极有感染力和传递性的。三民主义在《民报》上一经刊出,短短几个月内便有平民甚至军阀大言民族、民权、民生了。方向一旦被指明,正确之理念一旦被说出,则如丢石子入水,荡起千层涟漪,在人们的口口相传间植入社会心理的深处了。而一言不发的行动,则不具有如此力量,且与闭门造车实无两异。这样的行动,即便正确,也只局限在一波人和一段时间内,其生生不息的蓬勃动力也无从谈起。只有越来越多的人站出来为环保而发声,全世界才能掀起真正为环保而行动的浪潮,环保的绿色理念才能一代代的被保留传送下去。是呐喊疾呼,使得行动有了广泛而久远的影响力和执行力。

我方所倡导的呐喊并非空喊。是服务于现实的理想主义,而非空想,呐喊更是一个民族的自我意识与清醒认识所在。我们应当立足于呐喊的起点,为社会和国家找寻到进步的方向,让更多人凝聚成足以燎原的力量,这样便能将名为呐喊的利箭射出,直抵名为行动的靶心。

呐喊是更深刻的行动

感谢反方二辩的发言。我想首先请大家回过头来,看一看我们的辩题。我方的观点是:呐喊比行动更重要,请注意这个“更”字。是的,诚如刚才二辩选手所说,不去行动呐喊什么也不是,但我们呐喊真的只是物理上的声响,一句口号吗?我们呐喊是为了更多人听到以至于行,我们发光是为了更多人看到以至于行动。

真正的呐喊是什么?鲁迅先生在《墓碣文》中写道:于浩歌狂热之际中寒;于天上看见深渊。于一切眼中看见无所有;于无所希望中得救。呐喊是先行者对后来者的唤醒,是一束光点亮希望的传递,呐喊是行动的起源,只有呐喊换来更多的同行者,所谓行动才被注入灵魂。

瑞典少女格蕾塔·通贝里在联合国气象大会上侃侃而谈,被《时代》评为“2019年影响世界的100人”,她敢于思考勇于表达,在各国领导人面前,她将自己作为青年人对环保的思考表达出来,让全世界都听到她真诚的呐喊。试问,其影响之深,受众之广,会让多少普通青年触动,而他们的行动,又会带来更大的成效。一人呐喊力薄,但一人唤醒众人行动,力量是巨大的。

浙江小伙沈钧亮代表蚂蚁森林到联合国领取最高环保荣誉奖“地球卫士奖”,这难道不也是呐喊的一种体现?如果这位中国青年,仅仅是“默默为地球种树”,他的能量不过是几百棵、几千棵树。但联合国颁奖、媒体宣传做的工作,恰恰就是呐喊,让更多人知道,让更多人学习,让蚂蚁森林推行的“积攒绿色能量”行动蔚然成风,这就是呐喊的力量。

文明之所以鲜活、生动,以其长久的生命力活跃在历史的画卷上,就是因为每一代的拓荒者先行者都曾呐喊,去叫醒“铁屋子里睡着的人”,鲁迅为什么弃医从文,因为既然他已经剖析清楚了社会的疾病,他便不能眼看着病人的坠落,病不在身体,病在灵魂。他要呐喊,让中国人看看自己的内心;他要呐喊,让中国人自己医治自己。如果他不执笔为抢,而是继续行医,他也许会成为优秀的外科大夫,治几百人几千人。但他让自己的心去燃烧,去发光,去呐喊,中国旧社会从此有光了,人们便不再沉默。更多新青年去斗争、去拼搏、去传播发展新思想,去以行动去救治中国。

在今天,过去那个时代面临的问题已不存在,但我们仍要呐喊。因为呐喊是一颗心串起一颗心,一份力量凝结一份力量的最好方式。呐喊是更为深刻的行动,我们发出的悲壮而有力的呐喊,是让行动更有力量的来源。

谢谢大家。

绝知此事要躬行

瑞典少女格雷塔·通贝里在联合国气候大会上面斥各国领导人,呼吁人们保卫环境,我钦佩于她的勇气,也赞美于她的精神,可保护环境,光是靠喊口号便能成功的吗?当然不可能。故我方认为“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行动比呐喊更有效力。

塞罕坝林场从万里沙场蜕变成万亩林场,绿树成荫。一棵棵郁郁葱葱的大树如同披着盔甲的战士,保卫着当地环境,以免遭受风沙的侵袭。它的成功是塞罕坝人民一代又一代干出来的,他们用心浇灌欢喜,终成佳话。没有罕坝人民的身体力行,沙漠里能长出树来?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天眼之父南仁东为圆一眼万年的梦,走遍了贵州上百个窝凼。一年四季,刮风下雨,从不停止勘测的步伐。朝如青丝暮成雪,熬过无数个黑夜之后,终筑天眼。没有不断的实践,要想铸成FAST天眼难道不是天方夜谭?

无数的仁人志士已告诉我们,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浙江小伙沈钧亮代表的“蚂蚁森林”项目带动了5亿人参与低碳生活,将碳减排量转化为种植在荒漠地区的1.22亿棵真树。这成功的背后是无数热血青年、能人志士不懈奋斗,挥汗如雨的结果。他们不驰于空想,不鹜于虚声,脚踏实地去做,有一份力,发一分光,让这个地球多一分澄净,少一分阴霾,多一块沃土,少一方荒山,多一分葱郁,少一分凋敝。这种默默奉献的精神令我高山仰止。

于环保如此,于国家更应如此。国家兴旺,与有荣焉,国之进步,在我青年,国家的伟大复兴离不开有志青年的身体力行。往昔的臭水沟如今已成清澈的小溪,过往的泥巴路如今,已成平整开阔的大马路。一代又一代栉风沐雨自担当,成就了今日之中国,而未来之中国人仍要靠新一代青少年去创建。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一代又一代的身体力行,必能装点此关山越来越好看。

志之所趋,愈远弥坚,“行”的风雨无阻,“心”的一往无前。知行合一,方能筑就美好未来,用行动去创造奇迹吧!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