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开始这篇文章之前,小编想问大家一个问题:现在的中国男足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国足,技战术风格究竟是什么?这个问题是不是会难倒很多人。如今的国足要说风格,真的不好说,因为根本没人能说清咱们的国足是啥技战术风格,实际上根本就没有技战术风格。
其实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苏永舜指导执教的那支国足,技战术风格特点还是非常鲜明的,短传渗透,传控打法,两翼齐飞,边中结合。不仅球队技战术鲜明,球队中也有如容志行、古广明、沈祥福、左树声、迟尚斌等一大批优秀的球员。那为什么到后来,中国足球渐渐走向了一个四不像风格的境地呢,一切都要从这支球队的来华访问说起。

1983年5月30日,一支来自英国的足球俱乐部来华进行访问,这支球队就是沃特福德。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沃特福德俱乐部还是一支混迹在英格兰丁级(第四级别)联赛的球队。从1977赛季开始,沃特福德请来雷厄姆-泰勒担任球队主教练。经过五年的努力,沃特福特连升三级,并于1982年冲入英格兰甲级联赛。1982-83赛季,沃特福德更是一举获得英格兰甲级联赛的亚军,当年的冠军是红军利物浦。
而当时的中国国家队,由于苏永舜前往加拿大之后,国家队主帅一直都是空着。最终,同样来自广东,但是一直都在京津两地执教的曾雪麟成为新任国足主帅。
1983年6月1日,国足在北京工体迎战沃特福德,这也是曾雪麟上任之后,带领新一届国家队对外的第一场比赛。面对强敌,曾雪麟依然排出4-3-3阵型,门将李富胜,四名后卫分别为朱波、冼惠良、池明华和郑彦,中场由吕洪祥、黄向东、左树声三人坐镇,李辉、林强和沈祥福三人组成锋线搭档。这场比赛之前,沃特福德队的教练员还曾经为国足球员上了训练指导课程。
比赛一开始,沃特福德就高举高打,连续发动攻势威胁中国队大门。第9分钟,沃特福德队前场开出角球,由乔布森头球破门。下半场比赛开始仅仅3分钟,沃特福德队再次利用前场定位球机会,史蒂夫-特里门前包抄捅射入网再得一分。
落后之下,国足全力反击,第66分钟,中国队中场断球,吕洪祥带球连过两人,面对出击的沃特福德门将舍伍德冷静挑射,扳回一分。
追回一球后的国足士气高涨,林强、郑彦、左树声先后都获得破门良机,却都被舍伍德神奇化解。反倒是沃特福德再次利用角球机会,由乔布森再次头球破网。最终,中国队1-3输给对手。
看着比分1-3,似乎差距不大,但是沃特福德此役缺少了四名主力球员,还并不是最强阵容。
6月5日,沃特福德队移师上海,在江湾体育场对阵上海队。上半场第25分钟,上海队由李中华开出角球,队中奚志康头球破门,帮助上海队1-0领先。可惜好景不长,仅仅六分钟之后,沃特福德队就由戴利在门前混战中射门得分将比分扳平。第38分钟,沃特福德队理查德森一脚劲射被张惠康扑出,卡拉汉补射入网,最终,上海队1-2输掉本场比赛。
6月7日,中国队在北京工体再次迎战沃特福德。这一次,此前缺阵的沃特福德主力全部到齐。中国队首发阵容中,门将由杨宁担任首发。开场仅仅4分钟,沃特福德队肯尼-杰克特连过数人后完成一条龙破门。随后,巴恩斯梅开二度,比利塞特锦上添花,上半场比赛结束时,中国队就四球落后。
易边再战,第67分钟,李辉带球突入禁区被放倒,裁判判罚点球,李辉亲自主罚命中,场上比赛1-4。第82分钟,巴恩斯再得一分,完成帽子戏法,最终,中国队以1-5负于对手。
沃特福德以三战全胜的战绩结束这次来华访问之旅。
可以说,这次沃特福德队访华期间,将英式足球高举高打的威力展现得淋漓尽致,给当时的中国足球界震撼非常大。
因为从七十年代中期开始,中国足球不管是地方球队还是国家队,在出访或者外国球队来华访问的各种比赛中,也很少出现这样一边倒的局面,哪怕是球王贝利带领的纽约宇宙队(1977年)以及马佐拉带领国际米兰(1978年)来华访问期间,中国国家队和地方球队都不曾如此狼狈。
1985年,曾雪麟带领国家队又一次冲击世界杯决赛圈资格失败。从此,国内本土崇尚传控打法的技术流派教练员在国字号球队基本就销声匿迹。
为了模仿英式足球的高举高打,国内的甲级联赛出现过进一个头球算两个的奇葩规定。而中国国家队的主教练经历高丰文、徐根宝、施拉普纳(德国)、戚务生之后,又迎来了英国人鲍比-霍顿。
霍顿在中国国家队的执教经历并不算成功。在他之后,南斯拉夫籍的神奇教练米卢倒是成功带领国足闯入2002年日韩世界杯决赛圈,但是你说米卢给中国足球的技战术风格带来多大影响,恐怕也未必。
米卢离任之后,中国国家队主教练的人选继续不停地更换。阿里·汉(荷兰)、朱广沪、福拉多(塞尔维亚)+杜伊科维奇(塞尔维亚)组合、高洪波(两次)、卡马乔(西班牙)、阿兰·佩兰(法国)、里皮(意大利,两次),最后到如今的李铁。
从国足选帅的人选,我们就能看出最近这几十年来,中国足球在技战术风格上不停地模仿变化,今天学你,明天学他,至此,落到如今变成一个四不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