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一个73岁的老人,也是小学的校长与教师,毛泽东为何下令逮捕他

作者:战史档案

1950年11月,新中国刚刚成立一年,毛泽东主席在处理众多国事时忽然想起一个名字。

这个名字让毛泽东主席耿耿于怀了20多年。

刻不容缓,毛泽东主席亲自起草电令,要湖南省人民政府立刻查明罗克绍这个人是否还在,若尚在人世,则立刻逮捕。

罗克绍,也成为了新中国建立后第一个令毛泽东主席亲自起草电令逮捕的人。

罗克绍是什么人?毛泽东主席又为何会亲自起草电令逮捕他?

一个73岁的老人,也是小学的校长与教师,毛泽东为何下令逮捕他

罗克绍

1877年,罗克绍出生于湖南茶陵。

在晚清政府统治下的中国,历经鸦片战争后,千万国民在贫困交加中挣扎。

罗克绍却出生于占极少部分的富裕地主人家中,出生于地主家境的罗克绍,少年时不愁生计,常常穿着马褂,提着烟斗四处欺负贫苦人家,是当地有名的恶霸之一。

罗克绍很有心计,清政府灭亡后,他深知在军阀混战的中国大地,只有拥有更多的枪,更强的军队,才能不被其他军阀视为案板上的鱼肉。

于是,他开始拿出家中的积蓄,招兵买马,建立属于自己的军队。

1927年,50岁的罗克绍在家乡茶陵县组建了一支二百多人的队伍,在当地势力强大,罗克绍担任茶陵县义勇队的队长。

这一年,蒋介石领导的国民党右派发动政变,实行白色恐怖,对共产党人进行大肆抓捕,屠杀。

一个73岁的老人,也是小学的校长与教师,毛泽东为何下令逮捕他

1927年蒋介石反革命政变

蒋介石在发动政变的过程中,收编了大量的地方武装,罗克绍的队伍就在其中。

蒋介石任命罗克绍为茶陵,宁冈,酃县三个县的团防总指挥,罗克绍的这支队伍也成为了湘赣边界实力最强的一支反动派武装力量。

北伐战争失败,国共合作破裂,毛泽东率领三湾改编后的秋收起义部队上了在湘赣边界的井冈山,在罗克绍的反动武装管辖的地区建立了革命根据地。

1927年10月,在毛泽东改编后的工农红军队伍中担任团长的陈浩接到毛泽东下达的作战命令,率领工农红军队伍攻打茶陵县城,并取得了胜利。

但是好景不长,12月中旬,从茶陵周边县城集结过来的国民党部队迅速对陈浩占领的茶陵县城展开强攻,红军战士坚守茶陵县城一天一夜,最终因敌众我寡而不得不撤出县城,保存实力。

在撤退过程中,从黄埔军校毕业的陈浩,动摇了革命的决心,打算带领余下部队到湘南投靠他在黄埔军校时的老师,国民党军阀方鼎英。

陈浩手下的营长宛希先反对陈浩投敌,并秘密将陈浩准备投敌的消息传递给了毛泽东。

得知陈浩要带队伍投敌,毛泽东与袁文才连夜带领两个连队朝陈浩的队伍驻扎地,茶陵县湖口乡奔去。

一个73岁的老人,也是小学的校长与教师,毛泽东为何下令逮捕他

袁文才

为了阻止陈浩投敌,必须赶在陈浩带领部队出发前到达湖口乡,走小路最近,可是走小路就必须经过江口村。

江口村,正是被罗克绍派重兵把守的地方。

毛泽东本想带领两个连队在不惊动罗克绍的民团的情况下,悄悄地穿过江口村,但是被罗克绍布置的哨兵发现了。

枪声响起,双方在村口展开激烈战斗,不论是从人数上,枪支数量上,还是地形上,罗克绍的民团都占据着有利态势,战事焦灼,一时间难以突破罗克绍的防御,毛泽东心急如焚,若是不能在天亮前赶到湖口乡,陈浩带领部队离开驻地,这支由毛泽东亲自带领出来的革命精英部队就要归反动派所有了。

毛泽东当即决定,由袁文才带领大部分人继续吸引敌人的注意力,毛泽东只带几个人乘木排走水路。

一个73岁的老人,也是小学的校长与教师,毛泽东为何下令逮捕他

毛泽东主席

终于在天刚亮的时候,,毛泽东赶到了湖口乡,但是到了陈浩部队的驻扎地时,已经看不到一个人的身影。

从当地老乡的口中得知,陈浩的部队刚走不远,毛泽东立刻追赶,终于在浣溪街上,追上了这支部队。

毛泽东在湖口乡召开一场连以上干部参加的前委扩大会议,会议上痛斥陈浩等人的叛逃行为,并将陈浩等人逮捕。

毛泽东成功阻止了陈浩叛变投敌,保住了这一支革命队伍,可谓有惊无险。

然而,毛泽东却给阻挡他通过江口村的罗克绍狠狠地记上了一笔,因为罗克绍的阻挡,险些使革命事业遭受重大损失。

自此,毛泽东深深地记住了罗克绍这个反动派的名字。

1928年1月,蒋介石政府开始调集军队对工农红军展开围剿,罗克绍也带领民团参与其中。

在茶陵县尧水区,中国共产党工农兵政府正在开会,不料,开会一事被当地的一位反动派地主知晓,并秘密告诉了罗克绍。

得知此消息的罗克绍,立刻率领民团连夜赶到尧水镇,罗克绍本要将开会地点包围,不成想,民团刚走到街口,就被区农民自卫队的哨兵发现,哨兵开枪后,被罗克绍的民团集体开枪射杀。

枪声一响,正在开会的人立刻准备撤退,农民自卫队在队长尹子斌的带领下,对罗克绍的民团展开反击,却因众寡悬殊,不敌罗克绍的民团,尹子斌战死,最终导致其余18名参加会议的苏维埃干部被罗克绍杀害。

毛泽东知道这件事后,痛心疾首,将罗克绍列为必须除掉的反动派大奸大恶。

1929年3月,实力进一步壮大的罗克绍在茶陵建立了一座兵工厂,此时,罗克绍的队伍已经拥有三百多人。

一个73岁的老人,也是小学的校长与教师,毛泽东为何下令逮捕他

方鼎英

1930年2月,罗克绍在情妇家过小年的时候,被红军指战员袁文才率领红军战士抓住,连同罗克绍的兵工厂一起押到了新城。

袁文才打算将罗克绍的兵工厂收归红军所用,于是并没有杀罗克绍,而是将罗克绍囚禁了起来,要罗克绍为红军队伍买材料造枪。

国民党反动派趁机散布谣言,说袁文才与罗克绍合作,意图反叛,导致袁文才被错杀。

袁文才死后,罗克绍趁机逃跑。

此后一直毫无音讯,仿佛从人间蒸发掉了。

1950年11月,毛泽东主席亲自起草电令,命令湖南省人民政府立刻查明茶陵县罗克绍这个人是否尚在人世,如果罗克绍活着,立刻进行逮捕。

湖南省人民政府接到毛泽东主席亲自起草的中央急电,不敢耽搁,立刻派调查组前往茶陵县进行调查。

当时,罗克绍所在的江口乡居民都是客家人,交通不便,信息闭塞,解放军第一次达到这里的时候,罗克绍表现得很好,他把自己的房屋和土地全部捐献出来,并帮助解放军对土地进行丈量划分,散尽家财后,罗克绍一家人住在破败的房子里,罗克绍打扮地更像是一个乞丐。

不过,罗克绍因为出生于地主家庭,识文断字,算是一个知识分子,解放军就安排他到当地的小学担任校长与教师。

罗克绍本以为可以就此掩盖当年的罪恶,过此一生,没有想到,他的名字还是被毛泽东主席想了起来。

罗克绍的亲戚罗天文,在当地政府做事,罗天文将政府调查罗克绍的事告诉了他,罗克绍奸诈诡谲,他让家人对外宣称他患上了传染病,第二天就不治身亡。

因为是传染病的缘故,他主动要求不举行葬礼,直接下葬。

湖南省人民政府派来的调查员听说了这件事,觉得很蹊跷,罗克绍怎么突然就患上传染病死了呢?还是在调查他的风口浪尖上。

按照当地客家人的风俗,丧葬是非常重视的一件事,即使是感染传染病而死,也不至于没有一点点的仪式,这件事十分可疑。

于是,调查员在获得上级批准后,带人将罗克绍的坟墓挖开,果然,棺材是空的,罗克绍并没有死。

调查员并没有急于搜查罗克绍的踪迹,而是悄悄地盯着他的家里人,果然,在一天晚上,罗克绍的妻子带着饭食到了山上的一个山洞里,调查员带警察冲进山洞,当场抓获罗克绍。

罗克绍后来被关押在长沙,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法院审判,罗克绍在革命时期罪恶深重,判其死刑。

1952年2月,罗克绍被执行枪决。

这个恶霸恶贯满盈的一生终结在一颗正义赐予他的子弹上。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