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遥远的向日葵地,李娟似开启了一个金色的世界,文笔轻快充满哲思

作者:新锐散文
遥远的向日葵地,李娟似开启了一个金色的世界,文笔轻快充满哲思

起初被李娟的《阿勒泰的角落》所吸引,后来被她的《冬牧场》坚韧的生存的意志所深深打动,《遥远的向日葵地》似乎是开启了一个金色的世界,文笔也有一些转变,轻快而充满哲思。

“乌伦古河从东往西流,横亘阿尔泰山南麓广阔的戈壁荒漠,沿途拖拽出漫漫荒野中最浓烈的一抹绿痕。大地上所有的耕地都紧紧傍依在这条河的两岸,所有道路也紧贴河岸蔓延,所有村庄更是一步都不敢远离。”李娟笔下的向日葵地就在这片干涸的土地上,作者成熟而又有张力的寥寥数笔,就将我带到了遥远的北疆。李娟说“大地最雄浑的力量不是地震,而是万物的生长啊.....”李娟一家人就像这大地上的植物一样,艰难地生,不屈地长。

“沙尘暴来时,地窝子如娜亚方舟漂流在茫茫大海之中,是满世界咆哮中唯一的安静。小团黑暗。大家在黑暗中屏息等待,如同被深埋大地,如同正在渐渐发芽。”这就是他们的家,到处都是土的,刮一阵风,就都成了白眉大侠,到嘴边的白稀饭一会会就糊了厚厚一层黑色。一个废弃了的地坑,可以让他们抵抗零下30多度的极寒天气。没有水源,要到很远的地方去背雪,化开雪水做饭,这是怎样的生存的意念才能支撑下来啊!

遥远的向日葵地,李娟似开启了一个金色的世界,文笔轻快充满哲思

乌伦古河南岸,唯一的一点没有远离绿色的土地,母亲种了九十亩葵花地。洒下的种子每一次破土而出都惊心动魄,四次被鹅喉羚所啃食,历经了四次不放弃的补种,终于在最后一次留下了一些种子,留下了一些希望。夏天,酷热的北疆密不透风的向日葵地里,母亲汗流浃背弯腰耕作,方圆百里也不见一个人,索性赤裸着身体在地里中央,用舞者的姿势劳作着,像一幅浓重的油彩画直击心灵。

我妈锁了门,发动摩托车,回头安排工作:“赛虎看家,丑丑看地,鸡好好下蛋。”然后绝尘而去。荒漠中的女人不是水做的,在风沙里穿行,在土里刨食,坚毅果敢,雷厉风行,无休无止的农活却依旧没有让这个坚强的母亲压倒。母亲是书中的灵魂人物,支撑着整个家,而李娟的乐观正是来自于母亲。那些干涸枯燥的生活,艰苦的环境,贫乏的物质生活都没有磨灭她的灵气,趣味盎然的文字中是对生活的热爱,对这片土地的执着。

母亲也是一个有生活情趣,而且内心温暖的人。小狗小猫,小鸡小鸭,牛和羊,这一切有生命的东西,她都喜欢。他们是自然中一部分,母亲仿佛就是一个哲学家,万物共生,也是一个生态环境保护倡导者,是他们的好邻居。蜜蜂飞舞,群牛过河,赛虎和丑丑扒拉着主人的衣襟,扭动屁股的热情,旱鸭子忘记了游泳,收留的大猫竟然是个武林高手。

在等待葵花收购的日子里,每天晚餐后,一家人去散步。跟屁猫要去,丑丑和赛虎也去,一只胆大的兔子也非要跟去。未入圈的鸡也会跟上来,天色渐晚,当鸡眼盲看不见的时候,母亲便抱着它继续走。这一行人马在圆月之下,长风之中前进,母亲像是马戏团的老板带着全体的演职人员做巡城演出。心中愈加愉悦,脚步轻盈地快要飞起来。

遥远的向日葵地,李娟似开启了一个金色的世界,文笔轻快充满哲思

月夜散步,是全书最精彩最温暖的部分,很有喜感,让人感到一种平静美好。向往这样的傍晚,这样和谐的画面,也眷恋那样的生活,宁静,轻松,一场场一幕幕犹如电影的镜头,让人沉浸其中。

外婆是个幽默开朗的人,八十八岁的时候从四川老家追随他们来到了新疆生活,蜗居在狭小的地窝子里。九十六岁的时候,终于带走了她准备了二十多年的寿衣。天遥地远,外婆终究还是没能回到故乡。而作者的后续也让人潸然泪下,那一年,卖完最后一批葵花籽,回家途中叔叔突发脑溢血,中风瘫痪了,至今不能自理,不能说话。自此,他们家再也没有种地了。刚才的快乐瞬间坠入深渊,原来她带给我们的欢笑和力量是裹着泪写完的。就像向日葵地,历经坎坷却依旧蓬勃生长。人的命运、人的意志、人的勇气与热情倾注其中。麦浪滚滚,田畦蜿蜒。在大地上,除了白昼之外,麦田的金色是最大的光明。哪有什么快乐,只不过是知道了生活的真相,依然热爱生活。

一个地窝子,一片葵花地,月光下,全家散步的情景依旧历历在目......

是的,每个人的心中都应该有一片金灿灿的向日葵地。

作者简介

遥远的向日葵地,李娟似开启了一个金色的世界,文笔轻快充满哲思

作者简介:吴维杏,80后,热爱生活,追寻美好,喜欢用笔触记录平凡中的美好,温情中的感动。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