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1985年许世友遗体告别:上万人参加,上千辆车排长龙,撼动南京城

作者:枕猫

普鲁士王国时期的“铁血宰相”俾斯麦,他被称为“德国的建筑师和领航员”。

他说“个人既不能创造也无法控制时代,而只能因势利导,凭借着有限的经验和才智,以免船毁人亡。”

而中国共产党则就是逆风而行,为劳苦大众而生,他们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势,站在历史的潮头。

在毛主席的带领下,敢教日月换新天,打破世界格局、建立世界新秩序。这其中也有无数为了新中国,在中国涌现出的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

他们中不仅有开国领袖毛主席,中令国人民的最安心的周总理,更有无数为了革命事业奉献生命的革命者,上千万在战场上的革命战士。

他们在各位将军指挥员的带领下出生入死,团结一致,用肉体抵挡日寇的屠刀,用意志和耐心挫败了国民党的七次围剿,最后解放了全中国,赢得全国解放的胜利。

1985年许世友遗体告别:上万人参加,上千辆车排长龙,撼动南京城

许世友

后来,因他们辉煌战绩、功勋卓著,在1955年被授勋。

有十大元帅,十大大将,57名上将,177位中将,和807名少将,他们一起被称为新中国的开国元勋。

此时,就有一位性格耿直的将军,因自己被封为上将军表示不服,于是他找周总理去说理,认为凭自己的功劳,最起码应该是大将。

此人正是被毛主席称为“勇武刚烈,厚重少文”的三星上将许世友。

可他虽生性鲁莽,却是至忠至孝的好汉,人们称呼他为“猛张飞、活李逵”,而他自己则自称“酒神”,他的一生颇具佳话传奇。

1985年许世友遗体告别:上万人参加,上千辆车排长龙,撼动南京城

毛泽东与许世友

众所周知,中国古代有平民皇帝汉高祖刘邦,也有早年做和尚的乞丐皇帝朱元璋。而许世友将军也一样,也曾做过8年和尚,后来从身行伍,然后一步步成为新中国的开国上将。

许世友将军,原名许仕友,1906年生于湖北麻城(现在属于河南省新县)许洼村,家里有7个兄弟姐妹,排行老三,乳名“三伢子”。

父亲给其取名许仕友,也是希望其长大后能接触到当官的人,有当官的朋友做靠山,日子能有好过一些。然其幼时家贫,一家人近十口人都吃不上饭,不得不一起挨饿。

后来父亲打算用三伢子换两斗稻谷。母亲知道这是孩子他爹要把三伢子卖掉啊,最后在母亲的坚持和不舍下,三伢子被留了下来。

母亲的行为也为新中国留下了这位未来的开国上将——许世友。

1985年许世友遗体告别:上万人参加,上千辆车排长龙,撼动南京城

三伢子八岁时,在街上玩,遇到一个和尚卖艺化缘,他被和尚的功夫深深地吸引了。他一边看一边跟着比划,和尚靠武艺讨来一些吃的,让饥肠辘辘的许仕友也吞下几口口水。和尚见状分好心地分他一点,另外问他愿不愿意跟着自己到寺庙里学习功夫。

8岁的许仕友自然愿意,但是最主要的原因是,跟着和尚到寺庙里去不仅能学功夫,还可以填饱肚子,减轻家里的口粮。

于是8岁的许仕友拜别了母亲,跟着和尚到河南少林庙去了。

在少林寺他一呆就是八年,在这里寒冬酷暑地练就了各种拳法和刀枪棍棒等十八般武艺。

16岁时,母亲病了托人捎信送至少林,据说许仕友是靠着扎实出众的功夫打出少林才得以“出山”,赢得机会回家看望母亲。

回到家中其本打算就陪在母亲跟前尽孝,可偏偏此时大哥在给地主家放牛时,牛挣开了牵绳跑到地主家的田里,不仅吃了,还糟蹋了很多庄稼苗。

于是地主家的小儿子将大哥一顿毒打,此时练了8年少林功夫的许仕友,哪有忍受得了大哥被这般欺压和毒打,于是失手把地主家的小儿子打死了。

此后他被迫弃家离寺,四处流浪。

1985年许世友遗体告别:上万人参加,上千辆车排长龙,撼动南京城

冯玉祥

此时正是1922年,许仕友趁着冯玉祥在湖北招兵买马的机会,打算加入冯玉祥的军队,以躲避官府缉拿。

可是在去参军的路上却被吴佩孚抓了壮丁,成为吴佩孚的兵。在兵营中,他功夫好,因英武过人被安排到保安团。

1985年许世友遗体告别:上万人参加,上千辆车排长龙,撼动南京城

王树声

可是许仕友生来正直看不惯军营中的老兵们新兵和百姓的龌龊行为,这期间他和老兵们发生矛盾,一次许仕友因为生气不出早操,被老兵掀了被窝,一时气急的许仕友,飞起一腿就又把老兵给踢死了。

幸好许仕友的堂舅在军营做班长,为其说情才使得许仕友没有得到惩罚。而许仕友凭着优秀的身体素质到1925年时已经晋升到连长,从而获得了回家探亲的机会。回到家后,许仕友因讨厌军阀混战,和军阀对劳苦大众的野蛮行径,于是他趁着探亲的机会毅然地脱离了军营。

此时他的小时候的玩伴王树声,已经加入到共产党。

经过王树声的介绍,许仕友加入农会,参加了农民自卫军,因其在吴佩孚的兵营里有三年的战斗经验,很快被推举为农会会长。为保护农民的利益,他们组织农民同土豪劣绅和国民党腐败的武装进行斗争。

1927年11月,其便领导了湖北黄麻起义,他们打开监狱,救出广大农民群众。

1928年许仕友加入中国工农红军,从此走上革命的道路。

在我党领导下,许仕友从班长,排长,一直到营长,并在毛主席的认可下成为红四军的团长,师长到军长,直至后来成为两大军区司令员,国防部副部长,成为新中国的开国元勋上将。

1985年许世友遗体告别:上万人参加,上千辆车排长龙,撼动南京城

湖南黄麻起义

自许仕友从军后,他便把名字改了,他认为自己在兵营里就应该和士兵在一起,于是把“许仕友”改为“许士友”。

自加入工农红军后便接受徐向前将军的领导,因其功夫好,先后参加7次敢死队,在战场最前线他用大刀猛砍,吓得敌人闻风丧胆。

4次负伤时也挡住了敌人的一轮轮进攻,保住了我军的阵地,数次为我军杀出一条血路。这期间他从班长一路荣升为28团的营长。

1985年许世友遗体告别:上万人参加,上千辆车排长龙,撼动南京城

万源保卫战

1931年,在许士友带领3个团的红四军,在双桥镇历时50多天的拼力战斗,打出了一场恶战,阻击国民党十几万大军,取得了第一次反围剿的胜利。此次战斗俘虏敌军12000多人,打死1万余人,让国民党溃不成军。

经此一役,许士友在后来官升三级,在1932年从营长直接升为新29军的副军长兼25师师长。

1985年许世友遗体告别:上万人参加,上千辆车排长龙,撼动南京城

徐向前

此时的许士友就是我军的一把尖刀,是我军的先锋。

1933年在徐向前将军的指挥下,师长许士友带领红四方面军仅8万人,手拿大刀在万源同国民党刘湘带领的20万大军展开殊死搏斗。

在坚守阵地的三个多月时间里,他带领队伍挥着大刀,手起刀落,双方杀得天昏地暗,血流成河。在搏斗中,他们粉碎了敌人数百次的进攻,让敌人闻风丧胆,仓皇间狼狈而逃。

此次战役,红四军歼灭敌军8万,俘虏2万,还击落敌机1架,由于战功显著,许世友被升为红四军军长,时年仅仅27岁。

以至于后来他在自传中写道:“这是我参加过的最残酷的战斗,以后我再也没有打过这种仗了。”

而在万源的博物院里,至今仍保留着当年战士在缸沿上日夜不停地磨刀的大水缸,在缸口的磨刀石上留下20几个大口子。

从这些口子上,我似乎看到了当年战士们不停地在“呼哧呼哧”的磨刀,为了上战场杀敌的模样。

1985年许世友遗体告别:上万人参加,上千辆车排长龙,撼动南京城

毛泽东

一直以来,毛主席早就听闻许士友的大名,知其骁勇善战,是带兵打仗的好苗子,但从未见过他。

1935年许士友,随长征来到井冈山,毛主席在会议结束后专门要见他。

见面后看到这位年轻的军长,毛主席非常欣赏。这么年轻就是著名的红四军军长,并且屡战都是战绩优异、毛主席非常喜欢他,便开口问:“你的名字是哪三个字?”

许士友回答:“我是‘仕’字辈,早年父亲给起的许仕友,是希望有当官的做朋友做靠山。后来从军,和士兵在一起,就觉得应该和士兵做朋友,以士兵为伴,所以我自己改成了‘士兵’的 ‘士’。”

1985年许世友遗体告别:上万人参加,上千辆车排长龙,撼动南京城

毛主席笑着说:“你改得倒是名副其实,但是作为我军的领导干部,是要有眼光的,不能仅仅局限在眼前,要放眼世界,做‘世界之友’。”

于是毛主席便建议将许士友改为许世友。他觉得毛主席站得高,看得远,眼界也高,想得也周全。对这个名字他非常喜欢,也非常自豪,最重要的是这个名字是毛主席给改的。

1985年许世友遗体告别:上万人参加,上千辆车排长龙,撼动南京城

抗大旧址

在延安,许世友作为高级将领被安排到抗大学习。

后来,红四军因张国焘事件受到了牵连,许世友自然也被惩罚。而毛主席非常欣赏其优秀的作战指挥能力,曾亲自出面救下了许世友的命。

于是许世友想见毛主席一面。当卫兵报告给毛主席,毛主席同意了。但是许世友又提出额外要求,他要带枪并且要上上膛带着子弹去见毛主席,如此给卫兵增加了难题,但是令许世友没想到的是,毛主席又同意了。

原来,许世友就想知道毛主席对他的诚意到底有几分,但是当他知道他的要求全被毛主席接受后,他却不知所措了。

当许世友荷枪实弹地来到毛主席跟前,他双手将枪奉上,交还给毛主席。从此许世友说是毛主席救了我的命,愿意永远追随毛主席。

而高层担心毛主席启用许世友是放虎归山的行为时,毛主席说:“我们要在战斗中去考验我们的干部和队伍”。

古往今来都说“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而毛主席就是这么知人和用人,从而实现了全国的胜利。

后来在胶东战役,济南战役,全国解放战争,甚至抗美援朝和越南自卫反击战中,到处都有留下了上将许世友的一线指挥的足迹。甚至有他在,由他指挥,毛主席非常放心。

1985年许世友遗体告别:上万人参加,上千辆车排长龙,撼动南京城

抗美援朝

许世友将军爱喝酒,别的将军行军都是带着地图、文件和各种书籍。但是许将军打仗前,每次都要让卫兵做挑夫,帮其挑着两担子酒壶。特别是在扫平胶东地区,攻下济南城担任山东军区司令时,更是到了嗜酒如命的程度。

面对这个问题,毛主席则主动找到许世友说:“酒,是好东西。喝酒可以交朋友。但是酒会成事,也会误事。古往今来,因喝酒误事,打败仗的不在少数。”

于是要求许世友自己约法三章,许世友制定出:“战前军事摆兵布阵,不喝酒;战斗进行中,不喝酒;打了败仗,不喝酒”的三不原则。

解放后,许将军担任南京军区司令,好喝酒的许世友习惯性地以酒品论人品,认为诚实能喝的才是好同志。后来这些同志实在受不了他的这番行为,便把他的状告到周总理这里。

1985年许世友遗体告别:上万人参加,上千辆车排长龙,撼动南京城

周恩来

后来周总理专门请许将军喝酒,总理也不让他用酒杯,而是直接拿碗来喝,结果2瓶酒下去后,许将军已经醉倒,而周总理与其喝的一样多,却仍安然无恙。

第二天许将军酒醒后,总理便告诫他:人的酒量有大小,不能为难其他的同志。

由此许将军真的怕了周总理,再也不敢和周总理喝酒了,也不再以酒品论英雄,为难其他同志了。

1955年,在给战功卓著的将军们授勋时,许世友对被封为上将军衔表示不服,便耿直地去找周总理讨说法。觉得凭自己的功劳,最起码应该是大将。

1985年许世友遗体告别:上万人参加,上千辆车排长龙,撼动南京城

粟裕

而周总理说出两个名字就让许世友心服口服。

第一个便是第一大将粟裕,他身经百战,百战百胜,是我军最优秀的将领,是军事家级别,而许世友曾是粟裕的部下,如此军衔低于自己的老领导,让许世友心服口服。

而另一个便是第一上将的老将军萧克,他参加过北伐战争,南昌起义,长征,井冈山斗争,抗日战争,一生战功无数,这样的老将军都不愿跻身大将,自愿列为上将,如此的高风亮节瞬间让许世友无地自容。

于是以后每次遇到周总理,许世友将军都觉得无地自容。

1985年许世友遗体告别:上万人参加,上千辆车排长龙,撼动南京城

萧克

晚年的许世友将军和儿子许光聊天时说:“我这一生最怕的就两个人,一个是你奶奶,另一个就是周总理”。而他最佩服的两个人,还是自己的母亲,另一个就是毛主席了。

也许是从小被卖的经历,让其触动很大。

14岁时父亲去世,母亲靠单薄的身体养活一家七八口人。后来兄弟姐妹一个个去世,唯有自己活了下来。

所以其七八十年来一直记挂着母亲。在少林寺做和尚学功夫的时候,听到母亲病重,便打出少林,回家照顾母亲。

在走上革命道路的时候,临行前给母亲磕头下跪,俗话说:当兵三年无孝子,觉得以后没法为母亲尽孝了。并且在打仗时经常梦到母亲,想到母亲一个人在家便嚎啕大哭地醒来。

1985年许世友遗体告别:上万人参加,上千辆车排长龙,撼动南京城

1948年秋天攻打济南,攻下济南后,许世友做山东纵队司令员时,其儿子许光从老家赶到济南,其看到儿子便想到母亲还在老家。于是喊着儿子;“走,回家接你奶奶去!”将母亲接到济南。

到达济南后,其在堂屋内摆了把椅子,让母亲正襟危坐,自己带着儿子再次磕头下跪喊道:“娘,孩儿不孝,这么多年让您受苦了。”

一个将军,粗野的大汉,用最质朴的语言,简单地勾勒了这么个令人感动的画面。

本以为母亲从此便可以与自己生活在一起,自己有时间膝前尽孝。而母亲总归农人思想,闲不住,总记挂着家里的几亩薄田,受不了每天儿子媳妇好菜好饭地伺候着,于是装病要求儿子把自己送回老家去。

而第三次下跪,是在南京军区做司令员时,一次去大别山战备检查时正好路过家乡便借道回家,期望能给母亲一个惊喜。

1985年许世友遗体告别:上万人参加,上千辆车排长龙,撼动南京城

而到达村口时,看到瘦弱的母亲一个人背着柴草往家里走。

顿时的辛酸涌上心头,此时的他也不顾及自己是将军,是司令,是国家的高官了,在司机和秘书及一行人面前,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大喊:“娘,孩子不孝,回来看您来了”。娘俩的泪水顿时汹涌而来。

他的这一跪,感动了无数乡亲,传到军营里也是一番佳话。由于许将军军事工作繁忙,自个没法在老母亲身前尽孝,后来他将事业有成的大儿子辇回老家,让儿子在奶奶身边伺候,替自己尽孝。

如此维护中国数千年来的孝道,再一次感动了军政界的同仁,让人敬重佩服。

1956年,党中央要求移风易俗,发表干部去世后《火化倡议书》,所有干部都在倡议书上签字唯独许世友拒绝签字。

他讲“百善孝为先,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因此,他反对自己去世后火化,坚决要求回老家土葬,和母亲葬在一起。

1985年许世友遗体告别:上万人参加,上千辆车排长龙,撼动南京城

对越自卫反击战

1985年元旦后,80岁的许世友肝癌晚期,在住院时他自知来日不多,于是留下遗言,并让秘书向中央打报告,以“自幼参加革命,活着报效生母不足,死后回家乡土葬,在老母亲身边以尽孝道”为由,向中央申请土葬。

元旦后报告就打上去了,中央一直没有批复,与病魔抗争的日子里,他几次在昏迷中醒来后,首先要问的就是打上去的申请报告,中央批复了没有。

为了能够回家土葬,他以北京医疗条件不好,路窄人多为由,拒绝去北京军区总院治疗。其实他知道如果去了北京,在北京去世自己遗体就回不来了,就没法达成其回到母亲身边尽孝的初衷了。

1976年在其70大寿时,其就要求儿子许光在老家为其打造一口棺材,待去世后回家下葬。儿子将棺材打造完成邀请其回家验收时,正值越南自卫反击战,此时在战场的许世友讲:“如果我能回来,就回家验收;如果死在战场上,就不用验收了,直接用这口棺材下葬”。

1985年许世友遗体告别:上万人参加,上千辆车排长龙,撼动南京城

并且嗜酒如命的他,在最后的病床上都想喝酒,他甚至偷偷地跑到卫生间去偷着喝,医生知道后,警告他这种行为无异于“喝毒药”。

可好喝酒的他,真的是太馋酒了。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医生为了满足他的愿望,不得不用棉签蘸着茅台,抹在他干裂的嘴唇上,他伸着舌头去舔,去品美酒的芳香。

1985年10月22日下午,80岁的许世友将军仍未等到中央的批准,最终闭上了眼。

许将军去世后党中央还没消息,实在没法办了,他们将报告直接交到邓小平手上,最后由邓小平回想许世友的这一生,想到中央在1956年这份《火化倡议》,想到这都30年过去了为何许世友对这份文件为何还不觉悟,还这么不开窍呢?

1985年许世友遗体告别:上万人参加,上千辆车排长龙,撼动南京城

邓小平

可这份文件只是倡议,而许世友当年也并未签字认同。并且在1956年许世友找到毛主席提出自己的意见时,毛主席对50岁的许世友说,你未来的路还长着呢,以后你会改变观点的。

可是30年过去了,其并未改变生要尽忠、死要尽孝的初衷。

此时邓公觉得,如果拒绝难免不近人情,但是同意的话又为未来开了一个不好的口子,两难之下只好做出“照此办理,下不为例”的批示。许将军去世四天后,王震老将军亲自带着邓小平的批示赶到南京向亲属传达中央的意见。

王老将军评价说:“许世友同志,一生在60年戎马生涯中,战功卓著,九死一生,是一位具有特殊性格、特殊经历、特殊贡献的特殊人物。邓小平同志签发的这个特殊通行证,是特殊中的特殊。”

由此,许世友终于得到中央首肯,获得这份独一无二的土葬特批,最终完成了自己的心愿。

但是对于许将军的去世,邓小平同志给出:只进行遗体告别仪式,不开追悼会;不公开登报讣告宣传此是;不立碑;不许家属外传等六不指示。

于是许将军的遗体告别仪式便在默默中进行。

1985年许世友遗体告别:上万人参加,上千辆车排长龙,撼动南京城

许将军作为天生悍将,是毛主席忠实卫士。他精忠报国,忠孝虽难双全,但是他恪守气节,先忠后孝、入土伴母的忠勇孝义,感动了无数的人。

遗体告别仪式这一天,虽然是大家都知道不许声张,在默默地进行,但是军界的同志、朋友、战友们,对老将军的威名和事迹,是无不知晓的。加之老将军的确让人敬重和佩服,于是他们都自发赶到南京为老将军送别。

下午3点到5点的遗体告别仪式上,原计划3000人,没想到却有上万人参加。来参加遗体告别仪式的各军区干部乘坐的一千多辆轿车,排在院门外犹如两条长龙。它们整齐一致,一字排开,首尾相接地停在军区大门到中山门,西大门到鸡鸣寺的道路两旁。

如此壮观的场面,在80年代中期,中国的汽车并不多见的时刻,真的是壮观,让人叹为惊奇,一时轰动了南京城。由此老将军回乡土葬的事情,为了不打扰群众,不得不秘密进行。

1985年许世友遗体告别:上万人参加,上千辆车排长龙,撼动南京城

邓小平与许世友

老将军家乡听说英雄回故乡安葬,本想隆重地去接老将军的灵柩,也被制止。

11月9日凌晨,根据中央的要求,老将军的遗体秘密地被送往河南老家秘密安葬。

根据上级要求,他们凌晨出发,一路上不许开大灯,不许摁喇叭,不通知地方,全程禁止拍照,禁止录像。为了不打扰群众,车队白天休息,晚上赶路,成功了避开了人们的视线,静静地将许将军的遗体安葬安葬在工兵们经过数个夜晚挖好的墓穴中。

其墓西南40米处,正是老将军父母的合葬墓。

由于老将军去世后,很多人去墓前吊唁,一年后,在王震老将军的建议下,在杨尚昆和徐向前的支持下,他们以私人的名义,以不计功,不冠职,不叙史的前提下,让范增仅为老将军题下“许世友同志之墓”,为百年后的老将军立了块碑。

1985年许世友遗体告别:上万人参加,上千辆车排长龙,撼动南京城

许世友同志之墓

而老将军的墓中,则陪葬了其心爱的四样物件,一把其形影不离的手枪,两瓶其一生挚爱的茅台酒,许将军生前的手表一块,还有100元钱。

据说是酒壮胆,枪打鬼,钱买路,再加上10张10元的钞票正好100元,寓意“十全十美,实心实意”。

而回顾老将军的一生,也正像其80岁寿宴的那首诗一样,是其一生的写照:

《百万子弟唱大风》

八旬回眸忆平生,鼙鼓旌旗铺征程。

太行立马啸长夜,五台金鸡报晓钟。

冀南烽火壮士梦,胶东青纱父老情。

决策千里谁称雄,三军主帅毛泽东。

四十春秋数捷报,百万子弟唱大风。

伏枥老骥戎心在,匣中宝剑紫气凝。

导师遗训岂敢忘,帝国主义是战争。

握手一笑泯恩仇,温故永志前车铭。

央视 :百年经典 传奇将军—— 许世友

长篇评书:单田芳《少林将军许世友》, 改自同名小说,原作者:陈廷一。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