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名列阎锡山“十三太保”,他抗日寇血战天镇,奉命撤退后被处极刑

作者:泉石流水

1937年7月7日,日寇全面侵华战争开始,在华北兵分三路展开攻势。日寇其中一支攻陷南口后,继续西犯,直向山西东北部天镇县扑来。

天镇地处晋察绥三省边界交会点,西南通大同,若天镇一失,则山西门户大开。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奉蒋介石命令,指挥山西、绥远的部队阻击抵抗。抗战前,阎锡山派部队在天镇构筑国防工事,但是大部分经费被挪用于做生意,只有少部分款项用于修筑工事,因此多数工程并未完成。

阎锡山投入天镇抗战的是晋绥军第61军,军长李服膺。61军虽说是一个军,但编制不满,只有7个团。李服膺是山西省崞县人,保定军校毕业后,一直跟随阎锡山,从排长做到军长。李服膺是晋军将领中的“五台派”,与傅作义、赵承绶等人被称为阎锡山的十三太保。

名列阎锡山“十三太保”,他抗日寇血战天镇,奉命撤退后被处极刑

(李服膺)

李服膺接防后,以盘山为主阵地,由4个团的兵力组成第一道防线。为了激励广大将士,他发出《告全军官兵书》:值此国家民族存亡关头,我辈军人,御侮守土,责无旁贷……

9月1号,在飞机、坦克掩护下,日寇发动了猛烈攻势。奋守在盘山、罗家山一线的官兵同仇敌忾,拼死抵抗,战况异常惨烈。天镇布防时,阎锡山曾电令李服膺坚守三日,三天后却再次电令“续守3天,掩护大同会战”。

盘山位于天镇东南约4公里的地方,是一座高峻险要的山峰,山势如龙蟠吐珠,因此起名盘山。盘山阻击战是天镇保卫战的关键,盘山既可以俯瞰平绥铁路,又能屏障天镇全城。固守盘山的是61军400团。在日军强攻下,全团损失惨重,一营长重伤,二营长阵亡,全团官兵伤亡约500人。

名列阎锡山“十三太保”,他抗日寇血战天镇,奉命撤退后被处极刑

9月7日凌晨,400团阻击日寇整六天,在伤亡惨重、弹尽粮绝之际,团长李生润率残部从盘山败退。盘山失守对天镇战局影响巨大。此时,军长李服膺接到了阎锡山“相机撤退”的密电,于是下令399团坚守天镇城,掩护其他部队撤退。

399团长张敬俊是位山东大汉,生就一股不怕死的虎劲,日军连攻天镇城三天三夜,阵前遗尸无数,就是未能攻破。于是,日寇决定绕过天镇先攻阳高,阳高防守薄弱,很快失守。攻下阳高后,日军折回来再围攻天镇。后路被截,军长李服膺下令399团退出天镇。

名列阎锡山“十三太保”,他抗日寇血战天镇,奉命撤退后被处极刑

(阎锡山)

9月12日,天镇陷落。日军进城后对百姓进行了惨无人道杀戮,全天镇县城当年有7000多人,就被日军杀了2300多人,整个天镇城成了人间地狱。日寇罪恶滔天,天镇人永远都不应该忘记这一惨案。这天是农历8月初八,当地人称这次蒙难为“八八惨案”。

阎锡山本打算筹划“大同会战”,但日军绕开了大同,经察南从蔚县、广灵直扑平型关,进入雁门关内。这样,阎锡山策划的“大同会战”泡汤了,于是下令弃守大同,要求所属部队全部撤至内长城一线,准备同日军在平型关方面会战。

名列阎锡山“十三太保”,他抗日寇血战天镇,奉命撤退后被处极刑

天镇失守,日军屠城制造惨案,“大同会战”不战而逃,引起全国人民的抗议。阎锡山自知无法向国人和南京政府交代,他本想将400团长李生润处死塞责,但李生润听到风声逃走了,这样,噩运就落到李服膺身上了。

李复膺没料到阎锡山会下毒手,当听到被处死刑时,他气愤地说道:“我有你让撤退的电令!”阎锡山没有回答,随后说了句:“你的家人有我关照,不用担心你放心走吧”。最终,李服膺以“放弃阵地,擅自撤离”的罪名,被执行枪决,成为抗战以来被冤杀的第一位高级将领。

名列阎锡山“十三太保”,他抗日寇血战天镇,奉命撤退后被处极刑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