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关于《山海经》南次三经丹穴山。(鳳皇故居)

作者:狰猶

原文:又东五百里,曰丹穴之山。其上多金、玉。丹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渤海。有鸟焉,其状如雞,五采而文,名曰鳳皇。首文曰德,翼文曰義,背文曰禮,膺文曰仁,腹文曰信。是鸟也,饮食自然,自歌自舞,见则天下安宁。

(PS:《经》中部分文字依原文用繁体)

①关于丹穴山。

1.吴任臣《山海经广注》:《尔雅》:“岠齐州以南,戴日为丹穴。”《淮南子》云:“丹穴太蒙,反踵空同。”《梁元帝集》:“度青丘而跨丹穴。”卢柟赋:“南丽丹穴,北馺空同。”,皆谓此。《玉海》云:“通鳳穴以游文轨,袭龙庭以冠带。”又云:“流沙蟠木,鳳穴龟林。”鳳穴即丹穴也。

2.汪绂《山海经存》:广西南丹州有丹穴之山,绝壁高峭不可上,谓之鳳台。土人云:“于其下尝得鳳毛及所堕卵。”即此山也。

3.毕沅《山海经新校正》:《尔雅》云:“岠齐州以南,戴日为丹穴,丹穴之人信。”《庄子》云:“越王子搜,逃乎丹穴。”

①懿行案:《尔雅》云:“岠齐州以南,戴日为丹穴,丹穴之人智。”《庄子·让王篇》云:越王子搜“逃乎丹穴”。释文引《尔雅》。

②关于金、玉。

#关于《山海经》南次三经丹穴山。(鳳皇故居)

金玉解释

③关于“丹水注于渤海”。

1.郭璞《山海经注》:渤海,海岸曲崎头也。

2.吴任臣《山海经广注》:丹水今出冢岭山。郦道元云:“名高猪山也。”《吕氏春秋》:“尧有丹水之战,以服南蛮。”又:丹水南有丹崖山,赪壁霞举,若红云、秀天二岫,更为殊观。

3.汪绂《山海经存》:此渤海非山东渤海也。

4.郝懿行《山海经笺疏》:“渤”,俗字也。《说文》云:“郣,海地。一曰:地之起者,曰郣。”《史记·封禅书》作“㴾海”,《汉书·武帝纪》作“㪍海”,《扬雄传》作“勃解”,并通。

5.周明:毕沅本校“渤”作“勃”,且以“勃”解

④关于雞。(雞,鷄,今鸡字)

郝懿行《山海经笺疏》:《史记·司马相如传》正义、《文选》注颜延之《赠王太常诗》、《艺文类聚》九十九卷及《初学记》五卷引此经,“雞”并作“鹤”,薛综注《东京赋》引作“鹄”。

⑤关于翼文,背文,膺文,腹文。

郝懿行《山海经笺疏》:《海内经》作“翼文曰顺,背文曰義”,《广雅》与《海内经》同。《周书·王会篇》云:“西申以凤鸟。凤鸟者,戴仁,抱義,掖信,归有德。”

袁珂《山海经校注》:王念孙校作“翼文曰顺,背文曰義”,引有多证。郝注同王校。

《抱朴子》:“夫木行为仁,为青。凤头上青,故曰戴仁也。金行为义,为白。凤颈白,故曰缨义也。火行为礼,为赤。凤嘴赤,故曰负礼也。水行为智,为黑,凤胸黑,故曰尚知也。土行为信,为黄。凤足下黄,故曰蹈信也。”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⑥关于“饮食自然”。

毕沅《山海经新校正》:《尚书》:“鸟兽咸若。”然,若音同也。

郝懿行《山海经笺疏》:《初学记》引此经,作“不饮不食”,误。

⑦关于鳳皇。

1.郭璞《山海经注》:汉时凤鸟数出,高五六尺,五采。庄周说凤,文字与此有异。《广雅》云:“凤,雞头、燕颔、蛇颈、龟背、鱼尾。雌曰皇,雄曰鳯。”

2.王崇庆《山海经释义》:鳳皇之灵者,有道而出,无道而隐。

3.吴任臣《山海经广注》:《樂叶图徵》云:“五鳳皆五色,为瑞者一,为孽者四。其四者皆似鳳并为妖。一鹔鹴,二发明,三焦明,四幽昌。”《玄览》云:“鳯青曰鹖,赤曰鹑,黄曰焉,白曰鹔,紫曰鷟。”天老说鳳云:“濯羽弱水,暮宿丹穴。”陆机《七徵》云:“拾朝阳之遗卵,纳丹穴之飞鳯。”安成王教云:“鹑火之禽,不匿景于丹山。”颜延之诗:“聆龙暩九渊,闻鳳窥丹穴。”庾信《宇文宪碑》:“鳳沈丹穴,龙亡黑陂。”又诗云:“丹穴更巢梧。”王勃《乾元殿颂序》:“桐珪作瑞,凰毛曜丹穴之英。”吕吉父表云:“鳯生而五色,怅丹穴之已遥。”周邦彦《汴都赋》:“鸑鷟離丹穴而来集。”,指此也。

4.杨慎《山海经补注》:西有鳻雀,东有谏珂,北有定甲,南有锦驼,皆窃鳳形而似者也。

5.毕沅《山海经新校正》:《周书.王会解》云:“戴仁,抱義,掖信,归有德。”此所云者,言首有文,是归有德;翼有文,是归有義;背有文,是归有礼;下悉同也,非云有文在身曰德曰義也。

6.郝懿行《山海经笺疏》:“鶠,凤,其雌皇”,见《尔雅》。郭引《广雅》“龟背”,今本作“鸿身”,《尔雅》注与此注同,唯“五六尺”作“六尺许”也。《说文》云:“天老曰:凤之象也,鸿前麐后,蛇颈鱼尾,鹳颡鸳思,龙文龟背,燕颔鷄喙,五色备举,出于东方君子之国。翺翔四海之外,过昆仑,饮砥柱,濯羽弱水,莫宿风穴,见则天下大安宁。”

7.《山海经图赞》云:“凤皇灵鸟,实冠羽群。八象其体,五德其文。附翼来仪,应我圣君。”(《艺文类聚》卷九十九)

8.《小学绀珠》卷十:鳳象者五,五色而赤者凤;黄者鹓鶵;青者鸾;紫者鸑鷟,白者鸿鹄”。

9.张岱《夜航船》太史令蔡衡曰:“凡像凤者有五色,多赤者鳳,多青者鸾,多黄者鵷雏,多紫者鸑鷟,多白者鸿鹄。”

10.《韩诗外传》:“黄帝即位施惠。承天一道,修德,唯仁是纡,宇内和平,未见凤皇。唯思其象,夙昧晨兴,乃招天老而问之曰:‘凤象如何?’天老对曰:‘夫凤,鸿前,鳞后,蛇颈而鱼尾,龙纹而龟身。燕颌而鸡喙。戴德、负仁、抱忠、挟义,小音金,大音鼓。延颈、奋翼、五彩备举,鸣动八风,气应时雨。食有质,饮有仪。往即文始,来即嘉成。唯凤为能通天祉、应地灵,律五音、览九德。天下有道,得凤象之一则凤过之。得凤象之二则凤翔之,得凤象之三则凤集之。得凤象之四则凤春秋下之。得凤象之五,则凤没身居之。黄帝曰:“于戏,允哉!朕何敢与焉?”于是黄帝乃服黄衣、戴黄冕,致斋于宫,凤乃蔽日而至。黄帝降于东阶,西面,再拜,稽首曰:‘皇天降祉,不敢不承命。’凤乃止帝东园,集帝梧桐,食帝竹实,没身不去。”

#关于《山海经》南次三经丹穴山。(鳳皇故居)

鳳皇(清.汪绂图)

#关于《山海经》南次三经丹穴山。(鳳皇故居)

鳯皇(《观山海》图)

作者观点:1.鳳皇出丹穴之山,泛游四海。(旧本皆作“鳳皇”,非“鳳凰”也。后人改之,简化为凤凰也)鳳皇非梧桐不栖,非醴泉不饮,非练实不实,高洁傲然,为瑞为祥,自歌自舞,声若佩鸣,现则天下安宁。

2.依华沅之注,所谓:“首文曰德,翼文曰義,背文曰禮,膺文曰仁,腹文曰信。”非言其文像德字、義字、礼字等等,又非言其头上花纹叫德/翅膀花纹叫義等等。乃是:“言首有文,是归有德;翼有文,是归有義;背有文,是归有礼” : 头上有花纹,是有‘德’的象征;翅膀上有花纹,是有‘礼’的象征等等。

3、鳳皇五彩而有文,纹征五德(德、义、礼、仁、信)五德其文,故为瑞鸟。

4.关于鳳皇涅槃,否定。在于西方有不死鸟衔木自焚,从灰中重生。(“涅槃”二字从佛经)中国古时不信,今时亦不可信。

此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