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特小姐》是一部传记影片,主要讲述英国维多利亚时代著名童书作家比阿特丽克斯·波特创作“比得兔”的故事,该片于2006年在英国首映。
波特小姐出身于19世纪英国上流社会一个贵族家庭,家境优渥,可偏偏相貌平平,着装灰暗朴素甚至毫不起眼,可能这源于她无意亦不屑于以外貌取悦他人。
作为一名富家千金,波特小姐并不像她母亲那般高高在上、目空一切。波特小姐说,不要看不起商人,她的爷爷就是印染厂起家的,归根结底,这个家庭才是充满欲望的载体,因为它和其他世俗的暴发户一样机关算尽、虚伪做作、不择手段。

波特小姐身材高挑,然而并不苗条;体态还算轻盈优雅,但还远未达到那些混迹于贵族社会舞会中的女子的纤弱和楚楚动人;她的眼角有着明显的鱼尾纹,昭示着它的主人并没有对它的放肆生长采取任何措施,而是任其日渐衰老;她的妆容也是普普通通,与精致毫无关系,当然她似乎也并不乐于花费时间来研究化妆技术。
波特小姐是孤独的。因为她认为,那些所谓的贵族小姐,每天把所有的心思都放在如何挑选精美的服饰,如何画出最精致可爱引人注目的妆容,如何训练自己的行为举止以达到某些特定人规定的高贵礼仪的标准,或者卖弄风情去吸引贵族绅士的目光,抑或去参加那些所谓上流社会的聚会,这些都太过无聊,简直就是浪费生命。波特小姐甚至认为这样行事的贵族女孩们非常的可怜,因为她们千篇一律、毫无思想,可能也因此她几乎没有朋友。
波特小姐喜欢读书、画画,哪怕只是到大自然中随意走走,因为只有在这些场合她才是真正自由快乐的。她经常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一幅接一幅地画画,还不时地与她画中的人物对话——她把它们当成自己最亲密的朋友,无话不谈。
波特小姐拥有一颗温柔善良的心。她的教养、学识远在其他人之上。有一次,她去参观印刷厂,不小心把墨汁洒到了衣服上,她的仆人简无论如何清洗也没有处理干净那些污渍。波特小姐回到家,了解了那件衣服的情况,非常真诚地对简说,真抱歉我把衣服弄脏了,给您添麻烦了……这样的态度和语言,完全不是那个时代一个本应高高在上的贵族小姐的姿态。如果不是尊重仆人、对仆人的照顾抱有感恩之心,波特小姐绝不会如此谦卑、宽容、诚挚、为他人着想。
波特小姐和诺曼的姐姐米莉约定终身不嫁,做彼此最好的朋友。圣诞节的时候诺曼向她求婚了,她立即征求米莉的意见,而且非常贴心地说,我和诺曼在一起了,你就是一个人了。如此时时处处充满善意的波特小姐!
波特小姐才华横溢、慧眼独具,她一次次推掉了母亲帮她物色的合适婚嫁的贵族公子,因为她只觉得他们除了爵士头衔和能够继承的财产外简直一无是处。
波特小姐说,她并不想像别的女孩那样,一门心思扑在如何嫁给一个有经济条件的贵族公子,她期待的是志趣相投、相互欣赏、相伴终生之人,如果这个人一直都不出现,那么她也做好了终身不嫁的准备。
即便是在这方面与父母分歧严重,她依然顶住巨大的压力,坚定不移地践行自己认为正确的价值观念,比如:人无高低贵贱之分,生而平等;要选择与爱的人相伴一生;不以金钱、名利为标准来评判他人;保持人格、思想和经济上的独立,这样才更容易获得幸福。
但即便是这样如童话般美好的波特小姐,命运也没有给她更多厚爱。
她的爱情本就比别的女孩来得晚了些,又非常坎坷曲折。在商讨《比特兔》出版的过程中,波特小姐和书商诺曼先生相互确认了彼此的心意。他们的爱情故事非常简单,自始至终都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件,也没有惊天动地的誓言,就那样平平淡淡、细水长流、自然而然。
但这桩婚事首先就遭到了波特小姐家庭的反对。波特太太说,诺曼家是出版商,是低贱的,不是贵族圈子,与波特家门不当户不对。无奈之下波特小姐不得不答应了父母的提议:她随父母去乡下湖区度假,和诺曼先生分开3个月,如果3个月后他们仍然彼此相爱、初心不改,波特夫妇就同意他们的结合。这个考验对波特小姐和诺曼先生来说并不算什么,因为距离只会让他们更加频繁地思念彼此。
“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这样纯粹美好的爱情故事仿佛注定无法逃脱悲剧的结局。诺曼因病猝然离世。波特小姐急匆匆赶回伦敦,见到了诺曼的姐姐,她无法接受那个她期待已久朝朝暮暮的爱人就这样消逝了,她都没来得及和他道别。听着米莉讲述诺曼去世前的点点滴滴,波特小姐逐渐面色如土。她回到家,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好几天滴水未进、泪流不止。由于过度悲伤,波特小姐甚至失去了创作的灵感。她不得不转换环境定居乡下。
波特小姐坚定、自信,温文尔雅,不惧世俗,活出真我,她一直坚持着自己的热爱,追寻着自己的梦想,创作了一个又一个动人的故事——在这样极度痛苦的情境下,她依旧努力展现出了属于自己生命的精彩。
其实,又何止是波特小姐呢,人生的剧本经常不会按照我们的预期上演,长久寂寞后的短暂狂欢,幸福毫无征兆地戛然而止,哀伤或是喜悦的眼泪,你永远不知道会在哪一刻降临。也许这就是跌宕起伏、喜怒哀乐掺杂的百味人生,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置身其中感受此刻的风起云涌或是丰富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