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秦孝文王嬴柱只当了三天秦王,毫无功绩,为何美谥为孝文?

作者:大秦铁鹰剑士

谥号是对死去的帝妃、诸侯、大臣以及其它地位很高的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谥号制度始于西周。谥号有美谥,平谥,恶谥三种,一般帝王很难得到恶谥,基本上都是美谥,至少是平谥。孝、文都是美谥,炀、厉、幽、灵则是恶谥。

先秦时代,人们对谥号很看重,因此帝王的谥号基本上能反应这位帝王的功过是非,通常用一个字或两个字来取谥。后世谥号泛滥,从一个字、二个字泛滥成很多字,既不能反映帝王是非功过,又不方便记忆,于是庙号、年号渐渐取代了谥号。

虽然谥号用得少,但不代表谥号就不存在,比如大名鼎鼎的康熙皇帝。康熙是爱新觉罗·玄烨的年号,清圣祖是爱新觉罗·玄烨的庙号,康熙皇帝的谥号是: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功德大成仁皇帝!存在感很低的秦孝文王嬴柱在位仅三天,但他获得了孝文美谥:“孝”展示了嬴柱孝顺父母;“文”体现了嬴柱文治煊煊!

秦孝文王嬴柱只当了三天秦王,毫无功绩,为何美谥为孝文?

秦孝文王

公元前267年,秦昭襄王的长子,悼太子在魏国死去,秦昭襄王十分伤心。战时立贤不立嫡,立长不立幼,因此公元前265年,秦昭襄王立二儿子嬴柱为太子,并封为安国君。跟史上最有权利的太子朱标相比,嬴柱作为太子存在感十分低,大小事务他从不主动插手,秦国朝堂似乎忘记了这位太子。大小政务均由丞相范雎、秦王嬴稷处理。

嬴柱天生仁弱,并非雄主之才,秦昭襄王在太子死后两年才立他为太子,也是因为诸子中没有雄才大略之子。秦昭襄王一代雄主,征战七国,吞灭二周,威震天下,不过他十多个儿子中,没有一位雄主之才,嬴柱虽非雄主,但也是守成之君。范丞相认为,儿子不行看孙子,嬴柱的儿子嬴异人有雄主之才,有了这层关系,嬴柱才坐稳了太子之位。

秦孝文王嬴柱只当了三天秦王,毫无功绩,为何美谥为孝文?

秦庄襄王

嬴柱好色多妻妾,嫡妻华阳夫人无子,夏姬生有一子名异人,异人是庶出公子,因此被派到赵国当人质。在吕不韦的包装下,异人变成了名士,具备有雄才大略之才,秦昭襄王多方考查后,立异人为太子的世子,以确保大秦后继有人。嬴柱也做过一件好事,那就是推荐水家名士李冰入秦治蜀水,修建了都江堰,解决了巴蜀大地的水患,并将巴郡、蜀郡改为郡县,不再设置诸侯。

公元前251年,秦昭襄王薨,嬴柱即位为秦王,不过为了表明孝道,嬴柱为父服丧一年,国政交由丞相蔡泽、吕不韦处理。公元前250年,嬴柱服丧满一年,宣布正式即位为君,立华阳为王后,异人为太子。即位当天,秦王嬴柱颁布政令:大赦罪人,善待先王功臣,厚赐宗室亲戚,开放苑囿游乐。三天后,嬴柱在与夏姬行房之时暴毙,终年53岁!

丞相蔡泽认为,嬴柱虽然当秦王时间短,没有实际功劳,但是他大赦天下罪人,善待先王功臣,厚赐宗室亲戚,开放王室林苑,其文治煊煊,足以比肩先王,故建议谥号为秦文王!秦国众大臣觉得给嬴柱谥号为秦文王不妥,毕竟“文”谥是上谥中的上谥,秦国又以耕战立国,以法制治国,嬴柱对秦国毫无贡献,给嬴柱谥号为秦文王十分不妥!

秦孝文王嬴柱只当了三天秦王,毫无功绩,为何美谥为孝文?

秦孝文王与华阳王后

谥号为“文”的帝王都是千古明君,比如周文王姬发,晋文公姬重耳!魏国第一王谥号为“惠”,齐国第一王谥号为“威”,秦国第一王谥号为“惠文”,赵国第一王谥号“武灵”。由是观之,嬴柱要是谥号为秦文王,会被天下列国耻笑。吕不韦及时纠正了这一虚名,建议谥号改为“秦孝文王”,以“孝”为主,以“文”为辅,孝字体现的含义是孝顺父母。

根据《逸周书·谥法解》中的解释:五宗安之曰孝,五世之宗;慈惠爱亲曰孝,周爱族亲;秉德不回曰孝,顺于德而不违;协时肇享曰孝,协合肇始。由此可知,“孝”这个谥号的含义远远超过“孝顺父母”本身,“孝”谥的含义是顺天命、有大德,应人和、创新世。

根据“孝”的谥法解释,秦孝公嬴渠梁的“孝”取意于“秉德不回,顺于德而不违;协时肇享,协合肇始”。秦孝文王的“孝”取意于“五宗安之,五世之宗;慈惠爱亲,周爱族亲”。

秦孝文王嬴柱只当了三天秦王,毫无功绩,为何美谥为孝文?

秦孝公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