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在道光的狠命死催下,奕山参照“火烧赤壁”发动袭击,败得很惨

作者:覃仕勇说史
在道光的狠命死催下,奕山参照“火烧赤壁”发动袭击,败得很惨

以随军作战的英国士兵奥特隆尼在《对华战争记》中记:在广州,贸易已经恢复,外国来船迅速地卸货之后,又迅速地装上茶叶。4月14日,钦差大臣奕山和隆文抵达。这就带给当地官员更大的斗志,违背休战条款的军事准备显然从各方面都可以清楚地看到,要塞重新武装起来,军队不断地向广州移动,在城外江面上游的火筏据说也正在建造,并且商店老板也惊慌失措。

大家都惊慌,可英军却是笑掉牙,还嫌挨揍的不够?那就再让你长个记性。不等奕山动手,义律就先发制人了。

5月13日,义律密令英军迅速进入战斗状态,5月17日下午,下令正式进攻,该日,仅留一艘军舰守卫香港,其余海陆军悉数发往广州。18日,义律赶入广州商馆,秘密部署快速结束通商、及时撤退侨民的工作。

随着21日,广州当地的英商们,全数撤离完毕,是日晚上,商馆一带(包括白鹅潭)水城,泊有英舰摩底士底号、卑拉底士号,阿尔吉林号、轮船复仇神号,义律的官船路易莎号以及颠地的商船曙光号。英军的新一轮攻势,即将打响了。

英军的部署动向,奕山倒是及时掌握了,但紧接着他就犯了个小聪明:干脆先发动进攻?打英国人个冷不防?深夜11点,驻守在商馆以西的中国西炮台在奕山的命令下向这些英舰开火,同时,又从上游放下百余只火筏。

这次奇袭由奕山亲自坐镇指挥,连杨芳都没通知。

从作战过程看,更真个让人大开眼界,为了准备这一战,奕山也熬尽了心血,把明朝传下来的几本火器书籍都翻烂,带来的亲兵里,也有京城火器营的资深工匠,他下榻的贡院里,也是日夜加班加点,赶制新型火器,诸如火球火炮火箭之类的新鲜玩意全有,几乎浓缩了之前一二百年,中国火器制造的所有科研结晶。

后人复盘这场广州之战时,也曾有人感慨说,仅看清军的武器,就十分有年代感,几乎就是明朝中期至道光年间,中国火器的一次回顾大展览,十分琳琅满目。

值得表扬的是,奕山还非常擅长现学现卖,赴任广州的一路上,就一直手不释卷,逮住一本《三国演义》玩命看,终于取得了大收获,打算仿照三国周瑜黄盖,给英国人来场火烧赤壁的好戏:火船攻击。

这个攻击计划,以奕山在广东佛山装备的火船和火筏为主,更重金招募了两千多经验丰富的水勇,可谓志在必得。

以随军作战的英国士兵柏纳德在《尼米西斯号轮船航行作战记》描述:“火筏是由装载易燃物的小船所组成,2~8只船不等,用铁链系在一起。中国方面准备了约100只‘筏’,但燃起的只有一打(即12)之数。”

战斗打响后,这些奕山精心准备的招数,呼啦啦全朝着英军招呼过去,一片火海之后,英军基本毫发无损。

不是英军能打,而是奕山这套打法,实在太过落后,比起英军的近代化装备来说,基本差了一二百年。比如这些火船,按照奕山的计划,应该是一头撞上英国船,然后就烈火熊熊,没想到英国大船的航速,比这些小火船还快得多,饶是火船们紧追慢赶,活活烧成灰,都没碰着人家。

在道光的狠命死催下,奕山参照“火烧赤壁”发动袭击,败得很惨

但要说这轮攻击丁点用也没用,也不尽然,在火船追赶中的英国军舰不留神,被清军西炮台逮住机会,狠狠揍了几炮!

可惜清军的炮弹,破坏力小的可怜,根本就打不坏英国船。

但能够打中,对比之前的虎门之战,已经是不小的进步了,不错不错,应该鼓掌。

英国人很生气,立刻发动了对西炮台的反击,在摩底士底号、阿尔吉林号、轮船复仇神号上排炮的轮番轰炸下,西炮台被毁。

轮船复仇神号还溯江而上,打哑了清军的一系列炮台。

而清军这边的损失,以柏纳德在《尼米西斯号轮船航行作战记》记:“在这样地开始并且继续了几天的全面交战之中,中国方面有71艘师船被毁灭,装有六十几门大炮的岸上各炮台被攻陷并且被拆除。”

本来是奕山想偷鸡,但结果不止是蚀把米,更给打的生活不能自理。

可如此悲催战败,到了奕山的奏折里,却成了另一番景象:““四月初一日,令将弁挑选熟习水勇一千七百余名。交都司胡俸伸等带领。分起攻剿。暗藏火器。乘驾快艇。埋伏各处。并督令官兵在沿岸乘势轰击。该弁勇等分为三队。先抄后路。攻其左右。该逆四面受敌。同时火发。弁勇伏身水上。直扑船底。钩住船身。抛掷火器。须臾烧毁西路白鹅潭大兵船二只。大三板船四只。小艇三板船数十余只。东路二沙尾小三板船数只。逆夷被击及溺死者不计其数。总兵张青云等、复于西炮台督兵开炮。其逆夷上岸。均被杀毙。”

这番完全胡说八道的捷报,再次令道光皇帝十分高兴,并传旨嘉奖奕山。但道光皇帝不知道,他收到捷报的时候,那位他正想嘉奖的奕山,已经快被英军揍趴下了!

奕山本以为,这次奇袭战虽然没有达到目的,可也打疼了英国人,也算不错了。没想到对英国人来说,这只算热身运动。

在道光的狠命死催下,奕山参照“火烧赤壁”发动袭击,败得很惨

23日,从香港赶来的英军主力战舰和两千三百名英国陆军,发起了凶猛的反击,清军再次一塌糊涂!

先是24日晚上九时,英陆军从泥城以北的缯步登岸,清守军闻风先逃,二千多名英陆军未遇到任何抵抗顺利登陆。

25日(四月初五日),从缯步登陆的英军直奔广州城北越秀山,攻打护卫广州的拱极、保极、永康(四方炮台)、耆定等4座炮台。

比起好些清军的望风而逃,驻扎在这里的2500多名贵州兵以血肉之躯进行了英勇的抵抗,付出了500名将士殉国、l000多人负伤的代价,还是没能守住炮台。

这是一场实对实的陆地战,英军有9人阵亡,伤68人,创造了1840年中英开战以来伤亡最高纪录。

除了这场惨烈的战斗外,其他地方的战斗,基本都是一边倒碾压。

而越秀山沦陷后,广州城内的一举一动,均在英军俯瞰之中。珠江则完全成为英舰可以任意往来的通道。英军不断从军舰和所占领炮台向城内、城郊各处开炮,“沿珠江二十里间,环东西南三门外,炮声无片刻断”。

如果这攻势继续下去,广州全城的沦陷,只是分分钟的事情。

幸运的是,26日,天公突然作美,大雨倾盆如注,英军进攻只能推迟。

(以上为覃仕勇、张嵚长篇通俗历史书《风雷激荡七十年》节选,欲知上下文内容,请到专栏阅读全书)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