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这个防治白粉虱方法最有效,为什么农民却很少有采用

作者:睢阳农科
这个防治白粉虱方法最有效,为什么农民却很少有采用

白粉虱是继美洲斑潜蝇后传入我国危害最严重的害虫之一,每年8~9月份都会严重发生,许多作物受害严重,特别是在危害作物的同时还传播病毒病,造成的损失更加严重,有些秋季作物如番茄、西葫芦等,由于白粉虱传播病毒病,出现绝收的现象。白粉虱危害这么严重,而且每年秋季都会暴发,难道没有有效的防治方法吗?

这个防治白粉虱方法最有效,为什么农民却很少有采用

一、白粉虱的危害特点

白粉虱为同翅目粉虱科害虫,主要以成虫和若虫群聚在植物叶片的背面刺吸植物的汁液,由于白粉虱具有趋嫩性,成虫主要危害中上部光合作用最强的叶片,若虫由于不能移动,主要在植株的中部叶片,使整个植株的大部分叶片都受害。而且,由于成虫具有迁飞性,几乎中上部所有叶片都有白粉虱危害,因此,给防治带来很大困难。

这个防治白粉虱方法最有效,为什么农民却很少有采用

二、白粉虱常用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主要包括:(1)清洁田园:蔬菜定植前,及时清理田边的杂草,减少成虫的栖息场所;(2)培育无虫壮苗:育苗时,可在苗床上加盖防虫网,防治成虫进入危害幼苗;(3)消灭越冬成虫:入冬前,提前在棚室的通风口处加盖防虫网,防止成虫迁入棚室越冬;(4)黄板诱杀:白粉虱对黄色有很强的趋性,可在辣椒顶端悬挂黄板,诱杀成虫,板间距离4米左右,一般每66m2安放20块左右。由于农业防治的局限性,不能从根本上彻底杀灭和控制住白粉虱的危害和蔓延。

2、土壤处理:在作物移栽定植前或定植时,每亩用5%噻虫嗪颗粒剂1~2公斤,拌细土或有机肥15公斤进行沟施或穴施,由于噻虫嗪具有很好内吸传导特性,能通过根系将药剂吸收后传输到植株的各个部位,当白粉虱危害时将其杀死,由于噻虫嗪能较长时间存在植物体内,因此,具有持续杀虫的效果。

3、化学药剂防治:白粉虱繁殖速度快,田间世代重叠严重,多种虫态同时存在,防治一般要掌握在发生初期,可选用以下比较好的药剂或配方主要有:1.8%阿维菌素乳油(30毫升)+22.4%螺虫乙酯悬浮剂(15毫升)+20%呋虫胺可溶粉剂,兑水30~50公斤,对全株茎叶均匀喷雾;24%螺甲螨酯悬浮剂600~800倍液, 对水30公斤均匀喷雾;50%氟啶虫胺腈水分散粒剂3000-3500倍液进行茎叶均匀喷雾,75%阿维·双丙环虫酯可分散液剂600~800倍液对全株均匀喷雾。20%呋虫胺悬浮剂+1.8%阿维菌素乳油750倍液,22.4%螺虫乙酯悬浮剂+1.8%阿维菌素乳油1000倍液等药剂喷雾,等药剂都要定期喷雾间隔5-7天再施药2次。防治白粉虱的药剂品种很多,速效性也很好,但是,由于白粉虱具有迁飞性等特点,有效期都很短,最长也就15~20天。也无法从根本上控制住白粉虱的危害和蔓延。

从以上三种防治方法看,最有效的防治方法是噻虫嗪颗粒剂土壤处理,这种防治方法,不但持效期长,效果好,而且,还大大减少了施药次数,降低了投资成本。

这个防治白粉虱方法最有效,为什么农民却很少有采用

三、 最有效的防治方法

采用噻虫嗪颗粒剂进行穴施,由于噻虫嗪颗粒剂在土壤中不断释放处药物,被根系吸收后,能传输到植株的各个部位,当白粉虱危害时,即可快速将白粉虱杀死。不但能长时间的控制白粉虱的危害和蔓延,还能防止白粉虱传播病毒病,减少施药次数,降低农药投资成本,还能减少对农产品的和环境的污染,值得大力推广。

这个防治白粉虱方法最有效,为什么农民却很少有采用

四、为什么农民很少采用

土壤处理这种方法最有效,为什么农民却很少采用呢?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轻防重治:农民在病虫害防治方面存在重治轻防的观念,不见虫不打药,只有看到病虫害发生,才开始喷药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很难改变。

2、不知道这样防治:许多农民在定植作物时,只注意施底肥和注意防治土传病虫害,根本不知道用噻虫嗪颗粒剂土壤处理防治白粉虱。

3、经销商没有药:噻虫嗪颗粒剂是最近几年才推出的剂型,大部分经销商只知道有水分散粒剂、可湿性粉剂、悬浮种衣剂等喷雾和拌种用的剂型,根本就不知道用颗粒剂,也就不会销售颗粒剂,农民根本就买不到。

4、成本太高:目前,5%噻虫嗪颗粒剂单价还很高,一亩地需要投资200多元,许多农民很难接受,很难推广。

你的赞赏是对我创作最大的支持。如果你有任何疑问,欢迎加入“睢阳农科服务圈”进行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