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志说安国」安国历史上的中医

作者:辽东春秋
「志说安国」安国历史上的中医

域内医药发达,中医颇多。唐代,县人张易之因善冶药石被荐于朝庭,受幸武后。金末,伍仁村关汉卿以医术高超而任太医院尹。明、清时期,县内药铺林立,药工、店员耳濡目染,人人粗通医道药理,各村亦均有处方、针灸的看病先生。清末,小有名气者有戴绳武、戴湖、张汝翼、宋洛海等。赴外地行医者,或“坐堂”,或“游方”,详情无考。民国7年(1918),挂牌行医者300余人,在官府备案者90人,其中知名者有金钟大药房的坐堂医生陈善基,延寿堂药铺的坐堂医生王文田,奉伯村宋克已,流昌村崔洛如,北娄村郑毓林,西伏落村邢洛如,霍庄村房洛学、张金元等。七七事变后,药铺大部分倒闭,医生歇业,日军投降前夕,从医者不足百人。

  民国35年(1946), 县民主政府组织成立医生联合会,鼓励医生开业,年底开业者达230人。1954年,河北省卫生厅确定安国县为卫生工作重点县。7月,从业中医增至321人,翌年达495人,其中内科240人,外科20人,儿科43人,针灸6人,正骨4人,按摩3人,眼科17人,喉科6人,其他156人。中医占医务人员总数的77.4%。是年,改医生联合会为“安国卫生工作者协会”,时有会员410人。此间,知名中医很多,李鹤鸣、李巽鸣、霍超群、史云如、陈从周、平兆霖、陈木堂、张宝贤、高新淼、焦耀然等均有较深造诣。1956 年改革医疗体制,组织乡医成立联合诊所,部分庸医被淘汰。至1957年保留中医162人,占医务人员总数的67%。1958年,有80名中医带徒150人,经过4年学习,35人取得从医资格。1966 年,有中医180 人,占医务人员总数的50%。李鹤鸣、李巽鸣、霍世昌、王兵山等一代中医驰名县内。之后,中医逐年减少,至1978年仅有92人,占医务人员总数的20.8%,其中中医师1人,医士20人。此后,国家重视中医药事业发展,鼓励中医以自学、老带新等方式深造。

1980年职称评定中,4人被评为中医师,82 人被评为中医士。1985 年,实行医务人员职称聘任制,聘中医85人。1990年,在职的93名中医中,有副主任医师1人,主治医师45人,医师35人,医士4人;中药师3人,药士5人。

(以上是《安国县志》下限1990年情况)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