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彭羕是益州大才,却被冤杀,他的死到底谁该负主要责任?不是马超

作者:图说三国

熟读汉末三国史,我们不得不承认,虽然蜀相诸葛亮,千百年来,一直被世人歌颂,但他终究是人而非神,其本身也有很多该被诟病的地方。例如,他缺乏知人之明,不仅错用了很多像马谡那样的庸才,还曾埋没甚至冤杀了不少大才,例如魏延、刘封,等等。今天我们要说的主人公,也是被诸葛亮冤杀的大才之一。他不是别人,正是彭羕。

彭羕是益州大才,却被冤杀,他的死到底谁该负主要责任?不是马超

彭羕是益州名士,因为情商很低,早在刘璋时代,就被贬为了奴隶。后来刘备入主益州,他受到了庞统和法正的联名举荐,被刘备任命为了治中从事。刘备非常认可他的能力,“数令羕宣传军事,指授诸将,奉使称意,识遇日加”。可是,诸葛亮却觉得,彭羕是一个狂士,“心大志广”,不能重用,所以经常向刘备打小报告。刘备听从了诸葛亮的建议之后,开始疏远彭羕,甚至将他贬出了益州。

彭羕是益州大才,却被冤杀,他的死到底谁该负主要责任?不是马超

这让彭羕难以接受,所以他临行前,去找同样不得志的马超喝闷酒,最终说了一句“卿为其外,我为其内,天下不足定也”,有谋反的嫌疑,遭到马超告发,于是最终被处死。彭羕仅仅是一个谋士,而且还是一个既将离开权力中心的谋士,他根本不可能掀起什么浪花。而且他既然主动投奔了刘备,大约也没有什么谋反的念头,只不过是想要体现自己的价值而已。可是,没有人去考虑这些,彭羕最终还是被杀了,因此我们才说,他的死算是冤杀。那么,他被冤杀一事,到底谁该负主要责任呢?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

一、诸葛亮

彭羕是益州大才,却被冤杀,他的死到底谁该负主要责任?不是马超

对于彭羕被冤杀一事,诸葛亮的影响贯穿了始终——他最先提出,彭羕“心大志广,难可保安”,导致刘备对其疏远,甚至下令将其贬出益州;彭羕入狱之后,曾写信向诸葛亮解释此事,并请求原谅,诸葛亮无动于衷;甚至彭羕最终被处死,说不定也有诸葛亮的“功劳”,因此,彭羕之死,诸葛亮要负很大的责任。

二、马超

彭羕是益州大才,却被冤杀,他的死到底谁该负主要责任?不是马超

在这件事情中,马超的责任虽然不及诸葛亮,却也不少——彭羕来找他喝闷酒,原本可能仅是想发发牢骚,他却主动拱火,说“卿才具秀拔,主公相待至重,谓卿当与孔明、孝直诸人齐并驱,宁当外授小郡,失人本望乎?”意思是说,你能力卓越,主公也看重你,觉得你不比诸葛亮、法正逊色,现在竟然要将你贬出益州,这是想要寒所有人的心吗?他的一番话,看似完全站在了彭羕这边,于是彭羕也借着酒劲“畅所欲言”,先说刘备可能老糊涂了,又说了那句有谋反嫌疑的话。

这个时候,马超却不敢继续答话了,毕竟他在蜀汉看似位高,却无实权,又不得刘备信任,只能“常怀忧惧”。于是,为了自保,他选择了出卖彭羕。也就是说,他“诱导”彭羕说出大不敬言,然后又背叛了这个“盟友”,最终害得彭羕入狱被杀。

三、刘备

彭羕是益州大才,却被冤杀,他的死到底谁该负主要责任?不是马超

刘备看似自始至终,都没怎么参与此事,但是他同样要负不小的责任,毕竟不管是诸葛亮打小报告,离间他和彭羕的关系;还是马超举报彭羕有谋反的嫌疑,最终如何定夺,都需要他拍板。也就是说,真实决定彭羕悲剧命运的人,其实是刘备。

四、彭羕

彭羕是益州大才,却被冤杀,他的死到底谁该负主要责任?不是马超

当然了,要对此事负主要责任的人,还要属彭羕自己,为什么要这么说呢?首先,彭羕本身情商非常低,《三国志》提到,刘备刚刚开始重用他,他就开始飘了,甚至“形色嚣然,自矜得遇滋甚”,当时诸葛亮打算严抓益州的吏治,他自己一头撞上来,诸葛亮怎么可能放过呢?

其次,虽然他和马超都不得志,但是两人并没有什么太深的交情,而且马超不忠不义,早已人尽皆知,他却主动找马超说这些容易令人误会的事情,最终被举报,实属咎由自取。再者说,虽然他并不具备谋反的条件,但是他说出的话,的确大不敬,身处官场却不懂谨言慎行,就算没有诸葛亮,没有马超,大约也长久不了。

本文所有资料均来自于《三国志》《三国志集注》等书,小编保证内容之真实性,同时无任何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