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防垄断敲打还是有用的,双11套路消失殆尽,中国电商集体转向

作者:高飞新视野

在经济学中,关于垄断的争论从未休止。支持垄断的学者认为,垄断不仅利于形成规模经济,降低生产成本,还能够制定规则,统一行业标准。

防垄断敲打还是有用的,双11套路消失殆尽,中国电商集体转向

但反对的人认为,市场经济的本质就在于自由、平等和等价交换,垄断与其背道而驰。尤其是对广大消费者而言,垄断市场下话语权在卖方手里,消费者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价格可能更贵。

在农村待过的朋友多少经历过,镇上8元一支的牙膏,村口小卖部要10元,其他肥皂、盐巴等商品,价格往往要贵一些。这其实就是一种垄断,因为周边几个村子,就这一个小卖部。

防垄断敲打还是有用的,双11套路消失殆尽,中国电商集体转向

还有以前在镇上营业厅充话费,老板一副爱充不充的态度,你还得满脸堆笑,等着他先把手里的事情忙完,因为镇上就这一家营业厅。

其实,互联网电商也是有这种风险的,很多人总认为网购便宜,殊不知想买到高性价比的商品越来越难,各种套路也层出不穷。比如双11先涨价再降价,给消费者捡到便宜的错觉;又比如各种领券做任务,最后只便宜了几毛钱。

防垄断敲打还是有用的,双11套路消失殆尽,中国电商集体转向
防垄断敲打还是有用的,双11套路消失殆尽,中国电商集体转向

幸好,在国家反垄断大潮的推动下,互联网巨头们已经有所改变,更加重视消费者的购物体验,从消费者出发,以消费者为本。就像今年双11,虽然营销造势比往年低调,但实打实的优惠却不减反增。

天猫和京东首当其冲,前者从商品品类发力,邀请29万商家参与双11活动,比以往任何一年都多,尽可能满足大家的购物需求。后者聚焦于优化物流,推出了“小时购”服务,把配送时间缩短到了“小时达”、甚至“分钟达”。

防垄断敲打还是有用的,双11套路消失殆尽,中国电商集体转向

其实,天猫和京东的自我刨析,正是大家喜闻乐见的局面。和这些大企业、大集团相比,消费者本来就是弱势群体,还是要让更多的话语权回归消费者手里。每个人都能享受到互联网科技飞速发展,带来的的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