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笑面人》幽默风趣的影评,其风格深受喜欢

作者:第一妈妈学派

直到今天,它的评分高达8.5,网络评分也有7.8分,是一部值得一看的经典默片。

当然,它的经典多亏了优秀的创作者们。

《笑面人》的导演保罗·莱尼(Paul Leni)是一位德国电影人,其风格深受“德国表现主义电影”的影响。

简单概括,就是电影画面明暗对比强烈,造型抽象夸张。

《笑面人》幽默风趣的影评,其风格深受喜欢

保罗·莱尼导演《蜡人馆》

《笑面人》是保罗·莱尼1927年奔赴美国后拍摄的。

尽管为了迎合好莱坞的商业口味,他的独特风格有所收敛,但你仍能看到,整部电影场景、服化道非常精良,很有质感,可以说是那个时代真正的大制作。

《笑面人》幽默风趣的影评,其风格深受喜欢

此外,扮演笑面人的康拉德·韦特(conrad veidt),也堪称伟大的演员,出演过几部“电影史第一”。

比如他主演的《卡里加里博士的小屋》(Das Cabinet des Dr. Caligari),是“德国表现主义电影”的开山之作,也被认为是全世界第一部恐怖片。

其夸张、诡异的视觉效果,对后世恐怖片影响极深。

他主演的《与众不同》(Anders als die Andern),则是全世界第一部正面表现同性恋的电影。

在《笑面人》中,他通过佩戴假牙演出了格温普兰诡异的笑,而这个的形象,也催生了《蝙蝠侠》中的头号反派——小丑的诞生。

《笑面人》幽默风趣的影评,其风格深受喜欢

1940年,三位《蝙蝠侠》的编辑坐在一块头脑风暴,想为蝙蝠侠设计一个强大的对手。

他们希望这个坏蛋是一个小丑,且性格幽默,还充满矛盾性。

在设计小丑的外形时,他们直接参考了《笑面人》中康拉德·韦特的剧照。

就这样,伟大的反派——小丑诞生了。

《笑面人》幽默风趣的影评,其风格深受喜欢

在经历了许多漫画和电影的演绎、重塑后,今天的小丑已经成为漫画史乃至电影史上最有魅力的反派之一。

尽管相关资料表明,小丑的诞生只是参考了笑面人的外形,但仔细想想就会发现:

小丑和笑面人其实有着相同的精神气质,那就是人类的嬉笑背后所隐藏的悲剧性。

就拿笑面人来说,他的脸虽然在笑,可他的笑却是因为人贩子割开了他的嘴,而他痛苦的内心,也因为这笑脸而被人无视。

而且,电影已经美化了他的命运,原著小说的结局是格温普兰和蒂双双殉情。

这是何等的悲惨。

《笑面人》幽默风趣的影评,其风格深受喜欢

而小丑,在漫画《蝙蝠侠:致命玩笑》中,编剧同样完善了他的悲惨过往:

身为化学工程师却辞职去做喜剧演员,结果却一败涂地,穷困潦倒。

当妻子快生孩子时,他接下了一桩偷窃化工厂的犯罪任务,想给妻子凑点医疗费。

谁知,妻子却在一场触电事故钟意外身亡,而他也因为蝙蝠侠的追击而掉进了化学池,从此身体变异,成为小丑。

小丑是在经历了巨大的悲痛后成为小丑的。

所以他的笑,是对抗这个残忍而荒谬的世界的一种武器,是一种极端的悲剧性。

其实,现实中的小丑,其命运都是惨烈的。

他们大多是西方古代的侏儒,或中国古代的说唱艺人,身体畸形,依靠夸张表演博主人一笑,以此谋生。

《笑面人》幽默风趣的影评,其风格深受喜欢

可是他们的生死,他们的快乐与否,却无人关心。

而且在中国古代,说唱艺人是主人的财产,主人死了,他们还要跟着一起陪葬。

即使后来陪葬的换成了说唱陶俑,它们也往往是和猪俑、狗俑这些畜类放在一起的。

所以,小丑的笑不是因为快乐,它只是一张画皮,是谋生的道具而已。

其实,现实中也有很多“笑面人”,他们的脸上堆满了笑容,但内心却满是焦虑、愤怒和崩溃。

在职场中、在家庭中、在朋友圈里、在长辈面前、在孩子跟前,他们必须保持自信风趣,要随时露出微笑。

《笑面人》幽默风趣的影评,其风格深受喜欢

可他们的内心,可能已经濒临抑郁,甚至自杀的边缘。

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成年人。

一群为了谋生而抹去了喜怒哀乐、时刻保持着微笑、精于逢场作戏的“笑面人”。

对他们而言,最珍贵的不过是一次发自内心的微笑。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