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该片讲述1997年韩国爆发金融危机,在国家破产倒计时一周之时,不同阶层和背景的人们作出不同选择的故事。韩元剧烈贬值,美国资本长驱直入,控制韩国命脉。
故事内容围绕三个人展开:
一位是韩国央行的一位女组长,主张将事实告诉国民,却遭到财政局次官的反对。
一位是首尔一家做不锈钢碗的小工厂的小老板。刚刚接受了全国连锁大百货公司的订单。但是,对方没有支付定金,而只是提供了票据——承诺多长时间以后,按照票据提供现金。他想要现金,对方只提供票据——愿意要票据就要,不愿意要,我们就找下一家。他接受了票据,进了原材料。
一位是某金融公司的新秀。看到了危机,主动辞职,决定大捞一把。
可以说,这个故事是《大空头》的韩国版。但也有些许的不同。相比《大空头》结尾冷冰冰的数据,《国家破产之日》之中,至少两次自杀场面,一次自杀未遂。
随着危机如约而至,做空的富二代,带着客户,赚的盆满钵满。
百货公司破产,货款彻底泡汤,小工厂主想靠卖房撑过一劫,结果房价大跌。
“专业”的美女组长,与“昏庸”的财政局次官,就是否要公开危机,以及是否要寻求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救助,各种撕逼,最后黯然离场。
按照韩国法律,还不上债就要坐牢(拘留?)。债是无论如何也还不上的,怎么办?借酒浇愁不解决问题,想想家人,自己已经把家人的财产抵押上了。于是,更觉得自己对不起他们,是他们的包袱,想来想去一了百了。
韩国是亚洲国家,有很深的官僚传统。
危机之前,官僚集团掩盖危机。同时暗中勾结大资本,向其提供信息,为大捞一把埋下伏笔。
危机之时,官僚集团和美国金融资本IMF暗室谈判,和美国签订丧权辱国的城下之盟,完全不考虑国家的前途和韭菜们的利益。
危机之后,官员们转身成为大资本的高管,成为IMF在韩国的代理人之一,继续统治国家。
可以说,影片从三个层面为观众刻画了金融危机到来时,社会的真实反应,当然,最终受苦的还是中小企业以及老百姓。
整部影片演员将人物性格刻画的非常深刻,非常值得大家去看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