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胃“门”关不紧导致反酸、烧心

作者:星星飞翔

相信很多人都有过类似的经历,吃完饭或者躺下休息后感觉口里泛酸水,胸口后面热热的。

反酸、烧心是消化科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据统计发生率可达10%。大多数反酸、烧心都是由胃食管反流病引起的,少数由消化不良引起。

胃食管反流是怎么回事?

胃食管反流简单来说就是胃液(甚至食物)从胃往回倒流到了食管或食管外,偶尔发生一两次可以理解,属正常的生理现象,但如果反复发生就是一种疾病了。

胃有两个开口,进食物的叫贲门(与食管相连),出食物的叫幽门(与小肠相连)。位于上部的贲门具有“自动感应功能”,吞咽的时候会自动打开让食物进入胃中,不吞咽的时候会自动关闭,这样胃液或胃中的食物才不会随随便便地流到食管中去。

但这个“门”偶尔也会出些小毛病,最常见的就是关不紧,就像门没关紧漏风一样,胃液甚至食物就会沿着这个没关紧的“门”流到食管,甚至口腔或气管中去。

如何自我判断胃食管反流?

●可以通过下面问题进行简单的自我判断●

1. 是否常有起源于胃向上传导的不适?

2. 这种不适是否常伴有胸骨后的灼热感?

3. 抑酸药能否有助于缓解症状?

注:如H2受体拮抗剂(某某替丁)或质子泵抑制剂(某某拉唑)。

4. 过去一周是否有四天上述症状发作?

如果对四个问题的答案都是“是”的话,那么就有85%的可能是患有胃食管反流,建议您就诊内科或消化内科。

一般医生经过初步检查后会开一些抑酸药,如果吃了有效,那就更有可能是这个毛病了。当然,如果年龄偏大,医生可能会建议您先做个心电图及胃镜排除一下其他问题。

<b>治疗胃食管反流,改变“一劳永逸”的想法</b>

胃食管反流的治疗目标是治愈食管炎,消除症状,防治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预防复发,关键在于阻止反流的发生和减少胃酸的分泌。

虽然大多数人在医生的帮助下反酸、烧心的症状可以缓解或完全消失,但客观事实告诉我们,胃食管反流属于慢性复发性疾病,目前国内外尚无任何一种方法可以完全治愈该病(使其不再复发)。我们应该理性地看待这种疾病,改变“一劳永逸”的想法。因此,做好生活习惯、饮食习惯的调整是非常重要的。

改善生活方式,是成功的第一步

● 吃饭要讲究 ●

不宜过饱,少食多餐,每餐适当减少进食量,因为饱食易出现食管下部括约肌被撑得松弛。

睡前2小时不宜进食。

避免餐后立即卧床。

避免食用容易导致反流的食物,包括高油脂食物、甜点、巧克力、咖啡等。

提示

当然,这些能够加重反流的食物并没有严格的判断标准,如果您吃了某种食物觉得诱发或加重了反流症状,应该记录下来并尽量避免再次食用。

● 穿衣要讲究 ●

避免穿紧身衣裤,腰带别系太紧,因为这样会使腹内压力增加,容易诱发或加重反流。

● 睡觉要讲究 ●

单纯把枕头垫高是不能有效缓解反流的,正确的做法是使床头整体抬高10~15cm,使上半身抬起,保持仰卧时食管倾斜,这是物理抗反流。另外,就寝时左侧卧位使得贲门开口斜向上,也有助于减少、减轻反流症状。

● 保持身材 ●

肥胖导致腹内压增高,容易发生反流,因此保持一个好身材是关键。

● 降低腹压 ●

腹压升高会加重反流,例如用力咳嗽或便秘时用力会诱发反流。因此如果有慢性咳嗽、便秘也应积极治疗,减少因腹压增加而诱发反流的机会。餐后避免弯腰、端重物,以免增加腹压诱发反流。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胃食管反流效果良好,常用的药物主要分为以下三类。

●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

主要有质子泵抑制剂(某某拉唑)和H2受体拮抗剂(某某替丁)。

质子泵抑制剂比较常用,效果更确切、作用更强,能持久抑制基础和刺激后的胃酸分泌。因此治疗胃食管反流首先推荐使用质子泵抑制剂,常用的有埃索美拉唑、雷贝拉唑、兰索拉唑、奥美拉唑等。

●中和胃酸的药物●

如铝碳酸镁咀嚼片,可起到黏膜保护作用,促进食管炎或溃疡的愈合。这类药物往往作用时间短暂,只能临时控制症状。

● 促进胃肠动力的药物●

如多潘立酮等,能促进胃排空,降低胃腔内压力,减少反流的发生。但多潘立酮因为适应证问题和心脏病风险被警告需慎用。因此,不推荐在没有医嘱的情况下自行服用多潘立酮。

手术治疗

如果胃食管反流很顽固,经过上述治疗无效,且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这时要考虑胃食管结合部有没有结构或器质性问题的可能性(例如合并食管裂孔疝)。

外科医生认为,既然是“门”关不紧,那就需要动手术来修一修这个“门”,目前主流方法是腹腔镜下胃底折叠术或食管裂孔疝修补术。

内容来源: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胃肠健康那些事》

编辑/王静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