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北周武帝攻占晋阳,直逼邺城,齐后主一路逃亡禅让幼主高恒

作者:挑灯读史梦屠龙

1

  屋漏偏逢连夜雨,北齐宜阳王赵彦深死了。

  他历事累朝,常参机密,以温和严谨著称。他死后,朝贵掌中枢机密者,只剩侍中,开府仪同三司斛律孝卿一个以心报国的忠臣了,其余剩下的都是奸佞小人。

  赵彦深,出身名门,三岁丧父,幼孤贫,少聪慧,性孤赏。最初只是尚书令司马子如贫贱门客,抄抄写写而已。后推荐给神武帝高欢作文秘,高欢评价说,彦深作事歉虚谨慎,旷古绝伦。

  高欢崩,秘不发丧,文襄帝高澄担心各地有变,亲自巡抚,专门委托赵彦深留守晋阳,任大行台都官郎中,确保大后方无虞。及后来高澄顺利交接,深以褒美,被高澄引为心腹。

  高洋继位,仍掌机枢,进爵为侯。累迁秘书监、大司农。每逢巡游,常令辅助太子主持政务。后外放东南道行台尚书、徐州刺史,为政举措得力,甚得人心,后因政务突出,诏回任侍中,仍掌机密中枢。

  孝昭帝高演时更是引为亲信,重大人事任免,都先让他铨定,重大决策,也多先听一下他的意见,行事稳建,甚得信任。高演任丞相辅政时,许多大臣私下劝进,而赵彦深独不进言,高演就对亲信王晞说,你们老对我说天下归心,为何不见赵彦深劝进呀。高演非常重视赵的意见。赵彦深私下讲道,以前时机不成熟不愿贪劝进之功,现在才劝进是大势所趋,完全出自公心。

  武成帝高湛时期,累迁尚书左仆射、齐州大中正、监国史、尚书令、特进,封宜阳王。后主时为祖珽谗言所间,外放为西兖州刺史,后祖挺失宠,重诏中枢任司空、司徒。看到江河日下,忧国忧民,而后主周围都是奸佞小人,自己除了难过也别无他法。

  因病去世,享年七十。

  国事糜烂至此,齐后主整日享乐麻麻痹自己,性格懦弱却是一个多情种,见一个爱一个而且每一个都爱的死去活来。

  先是对胡皇后爱的歇斯底里,遇到穆黄花又是爱的死去活来,即使胡皇后被太后废掉也藕断丝连,经常诏来宠幸。

  听说父亲高湛为母后花巨资营造珍珠裙袴,后主专门让人为穆皇后重金打造类似的东西。

  等看到穆皇后的侍婢冯小怜,聪明灵巧,善弹琵琶,精于歌舞,后主马上又爱的天翻地覆,倾城倾国而不足惜,本想封为皇后,考虑到穆皇后的感受,拜为淑妃,两人坐则同席,出则共马,誓同生死。

  冯小怜后来被北周所俘,赐给代王宇文达,虽然宇文达非常宠幸,有次弹琵琶时恰逢弦断而作诗一首,

  虽蒙今日宠,

  犹忆昔时怜。

  欲知心断绝,

  应看膝上弦。

  不管两人之间行事多么荒唐,但二人之间的感情还是值得称赞的。

北周武帝攻占晋阳,直逼邺城,齐后主一路逃亡禅让幼主高恒

 冯小伶图

  2

  属于后主的时间已经不多,武帝计划实施二次伐齐。

  出师以前,武帝专门召开御前会议,为再次出兵伐齐统一思想。武帝对群臣说,

  朕去年身体屡有不适,所以没有能够一击而胜,不过收获也挺大,通过上次出征,对对手的情况大致了解,齐军的战斗力简直同小孩子玩游戏似的,况其朝廷昏聩混乱,朝政被奸佞小人所掌控,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朝不保夕。上天赐给我们机会而不去谋取,恐怕会留下遗憾。

  去年进军河阴,就似后背挠痒,没有能够一击扼喉。

  晋州本是高欢起兵发迹之地,也是北齐军事核心所在地,这次我们进攻晋州,对方一定派兵来援;我们严阵以待,守株待兔,以逸待劳,发起攻击后一定可以攻克。

  然后势如破竹,倾军东进,直捣邺城,天下一统。

  可能众将领还没有完全从上次失败的阴影中走出来,武帝讲的踌躇满志,可将领们听后并不是很积极。

  武帝说,

  机不可失。凡阻碍我军事行动的人,一律军法制裁!

  通过第一次伐齐的无功而反,武帝已经意识到战略上的失误,从河阴出发肯定是不合适的,重新调整战略,接受大臣的建议,准备从汾曲攻占晋阳,再一举拿下邺城。

  公元576年十月,武帝亲帅大军二次伐齐,兵分左右各三军,分别由越王宇文盛、杞公宇文亮、随公杨坚为右三军,谯王宇文俭、大将军窦泰、丘崇为左三军,齐王宇文宪、陈王宇文纯为前军。

  随公杨坚第一次进入我们的视野,他就是后来天下一统隋朝创始人。

  武帝帅军抵达晋州(今绛县南),陈兵在汾曲,派各部占领有利位置。

  派内史王谊监督各部进攻平阳城。

  北齐的行台仆射海昌王尉相贵据城抵抗。

  北齐后主诏令集结部队到晋祠,准备帅部从晋阳率领各路军队向晋州进发,援助平阳,救兵与救火,北齐后主这边还磨磨唧唧,北周武帝当天就从汾曲赶到晋州城下督战。

  城中情况危急,人心惶惶。

  北齐的行台左丞侯子钦出城向北周投降。晋州刺史崔景嵩防守北城,趁着夜色也派使者出城向北周请求投降。

  王轨率领众军响应崔景嵩。

  天还没有亮,北周将领段文振,手持长矛和几十人先行登上城头,和崔景嵩一同赶到尉相贵住处,拔出佩刀向尉砍去。城上喊杀声震天,齐兵大溃,四散奔逃,克晋州,俘虏尉相贵和甲士八千人。

  而北齐后主此时正和冯淑妃在晋阳北面天池狩猎,晋州告急军情从早晨到中午,驿站快马来了三次。

  右丞相高阿那肱训斥道,

  皇上难得好心情,边境发生军事冲突,这是很平常的事,何必急着来奏报!

  到晚上,告急信使再次到来,‘平阳已陷落‘,这才向后主奏报。

  后主着急返回,冯淑妃却要求再守猎一次,后主犹豫了一下,心想既然平阳已失,着急也没用,不如陪淑妃再围一局,让她满足。

  后主内心已经麻木。

北周武帝攻占晋阳,直逼邺城,齐后主一路逃亡禅让幼主高恒

 北周进攻路线示意图

  3

  齐王宇文宪攻下洪洞、永安,更图进取。

  北齐烧断桥梁据险防守,北周的军队无法前进,便驻屯永安,派永昌公宇文椿驻军鸡栖原。

  后主分兵一万向千里径进发,又分出军队向汾水关进军,自己统帅大军直扑鸡栖原。

  守护汾水关的柱国宇文盛告急,齐王宇文宪亲率领军队去救援。北齐军队惧怕退走,宇文盛在后面追击,北齐军队败回。

  很快驻军鸡栖原的宇文椿告急,北齐军队逐渐逼近,宇文宪又回师救援。

  两军对峙,双方都沒轻易出兵,至夜不能,恰巧武帝召宇文宪回去,他便引兵夜遁。

  北齐看到北周临时用柏树搭建军营还在,所以没有发觉,到第二天,才知道宇文宪的军队撤走了。

  后主派高阿那肱率领前军先行,仍亲自调度诸军。

  十一月,后主终于到达平阳。

  武帝认为北齐军队刚刚集结,兵势强盛,打算西还以避兵锋。

  开府仪同骠骑大将军宇文忻劝说道,

  以陛下的圣明威武,齐主荒淫奢纵,何必担心不能打败他们!如果齐主缓过劲找到感觉,君臣同心协力,那么就是有商汤、周武王的气势,也不易消灭对方。

  现在齐主昏庸、奸佞当道,军无斗志,虽有百万之众,实际是送给陛下的礼物。

  军正王纮说,

  齐国纲纪败坏,到目前已两代了。

  天佑周室,一战扼咽。取乱侮亡,一战而定,就在今天。错失机会而放虎归山,臣实在不能理解。

  武帝虽然认为他们的话有道理,但还是帅军西返。

  虽然武帝天姿圣明,毕竟没有大战的经验,对前卜未知的大决战还是心存畏惧的。和早期宇文泰和高欢的对抗完全不同,他们都是战争狂人,久经沙场,胜败常事。武帝不同,没有失败的洗礼,非常希望战胜,尤其第一次大战,谨慎行事也在情理之中。

  武帝留下齐王宇文宪防后,北齐军队追来,宇文宪和宇文忻各领一百名骑兵冲杀过去,杀死北齐的勇将贺兰豹子等人,北齐军队退走。宇文宪率军渡过汾水,在玉壁追上武帝。

  剩下孤城平阳,北齐军队包围了平阳,昼夜发起进攻。战况激烈,双方死伤惨重,城上的敌楼和矮墙都被夷平,残存的城墙,只有六七尺高。双方短兵相接,马匹都可以随意从城墙上进出,城外援兵不至,人们都感到担心害怕。北周刚任命的晋州剌史,开府同三司大将军梁士彦慷慨从容,对将士们说,如果今天战死,我一定先你们而死。

  于是大家激昂奋起,喊声动地,无不以一当百。北齐军队稍稍后退,梁士彦下令妻妾、军民、妇女,昼夜修城,三天修好。

  北周国主派齐王宇文宪率兵六万驻屯涑川,远远远为平阳声援。

  北齐挖掘地道进攻平阳,城塌陷了好几丈,将士们乘势准备进入城内。

  北齐后主下令暂时停止,让人把冯淑妃召来一同观看攻城盛况。

  比褒姒烽火戏诸侯还要可气,战况稍纵即逝,不做死不会死,自做孽不可活,什么奇皅都有。

  冯淑妃穿衣打扮需要半天时间,北周利用这段宝贵的时间,全员出动,用木头堵住了下陷的地方,失去最佳战机,平阳城便没有被攻克。

  平阳错失战机,没有收复,后主没有任何遗憾,反而玩兴正浓。

  冯淑妃听说晋州城西的山头上有圣人的遗迹,便想去那里观看。

  生死存亡之际,他们还有如此雅致,不知是真的心大还是脑残,也许帝王的心我们真的不懂。

  去那里要经过一座桥,后主担心城中的箭会射到桥上,便抽调用来攻城的大木头在离城较远的地方另造了一座桥。

  后主和冯淑妃过桥时,桥梁损坏,到晚上才返回。

  周武帝返回长安后,一直惦记着平阳战况,如果平阳失守武帝可能也就没信心再来,可发现平阳坚守,心中的信心战胜了怯弱,下诏各路军出兵解平阳之围,同时放还俘虏,让他们回去通风报信,告诉北齐援军即至,让齐军恐惧,同时也让城里了解后增强斗志。

  紧接着,武帝亲帅大军从长安到达高显(闻喜县和蒲城县附近),派齐王宇文护率所部先发平阳,随后武帝也到达平阳前线。各路援军共八万人逼近围城齐军,东西列陈绵延二十余里。

  原来北齐担心北周的军队突然袭击,在城南凿通护城河,从乔山连接到汾水;后主派出大批军队,在护城河的北面列阵。

  武帝命令齐王宇文宪驰马去陈前观察敌情。宇文宪回来报告说,

  齐军人数虽对,但士气低落,可一击而溃,很好对付,请先破敌然后吃饭。

  武帝听完很高兴,说,

  如果象你所说的那样,我就不用担心了!

  其实武帝对这场大战一直很忐忑,毕竟没有大决战的经验。

  然后武帝骑着战马,带着几个随从到阵前巡视,所到之处就喊着主帅的姓名鼓励慰问,将士们受到武帝鼓励信任很兴奋,士气高涨,个个都做好了奋勇杀敌准备。

  战前,随从请武帝换匹良马。

  朕独自骑着再好骏马,又有何用!

  武帝想到阵前去,策马来到护城河停了下来,对方士兵也列阵河边,齐刷刷一眼望不到边,从早上到下午,双方相峙不战。

  其实双方对胜败都没有底,双方都是囯君亲帅大军列阵对峙,真的是决定两国命运的一场大决战,如果北齐这次战败,囯将不国,如果北周战败,双方又回到了历史原点,处于两囯鼎立阶段。

  北齐后主更是拿不定主意,问身边高阿那肱说,

  打?还是不打?

  高阿那肱说,

  我们军队的人数虽多,但战斗力强的不过十万,其中生病负伤和在城四周打柴做饭的又占三分之一。从前攻打玉壁时,援军一到就马上撒退。今天的将士,怎能胜过神武帝时代的将士!不如不打,退守高梁桥。

  安吐根说,

  一小撮贼人,从马背上直接杀死,然后扔在汾水中而已!

  过分强调忠勇而不正确面对敌情,盲目轻视都是不智之举。

  现在很多所谓的爱国者口号比谁喊的都响,根本没有考虑实力对比和战争结果。

  后主还是犹豫不决。

  随行太监们说,

  他是天子,陛下也是天子。他尚且能从老远的地方来,我们为什么只是守着护城河,显得我们很害怕的样子!

  后主觉得有道理。

  不听取军事将领的意见,大监的几句话让他茅塞顿开。

  于是填塞护城河,把水引走,渡河攻击。

  武帝看到齐军过河,非常高兴,亲帅各路军队杀了过去。

  双方军队刚接触,后主和冯淑妃一起骑着马去观战。东面的部分军队稍稍后退,冯淑妃害怕说,

  我们的军队打败了!

  录尚书事城阳王穆提婆说,

  皇上快离开!皇上快离开!

  后主就和冯淑妃退奔高梁桥。

  开府仪同三司奚长向后主劝阻说,

  军队时进时退,是作战时的战术需要。目前部队编制没有被打散,陛下离开这里又到哪里去!马脚一动,就会引起战士惊恐混乱,士气一旦泄了,很难重新振作。恳请陛下迅速回去给大家鼓舞士气!

  武卫张常山从后面追过来,说,

  军队很快就收拢完毕,编制完整。围城的士兵士气也没有影响。天子最好返回。如果不相信我的话,请求天子领太监去巡看。

  后主听完之后准备返回,穆提婆却拉着后主的胳膊说,他的话难以相信。

  后主便带冯淑妃向北退走。

  一看后主退走,军心涣散,全无斗志,北齐军队大败,死了一万多人,军用物资器械,数百里间堆积如山。

  唯有安德王高延宗全军而回。

  武帝帅军进入平阳。

  梁士彦见到武帝,握着武帝的手激动地流着泪说,

  臣几乎见不到陛下了!

  武帝也动情落泪。

  武帝看到将士疲惫,准备率军回朝。

  梁士彦勒住武帝的马劝谏说,

  现在齐国的军队败退溃散,人心不稳,如惊弓之鸟,此时发起进攻,一定可以打败他们。

  武帝听从了他的意见,握住他的手说,

  守住晋州,这是平定齐国的基础,如果失去,就会大事不成。朕没有前忧,只忧虑后变,你干系重大,请确保晋州安全!

  帅领将士们追赶北齐军队。刚打完大仗,大家觉得人困马乏,都坚请西归休养。

  武帝说,如不乘胜追击,给敌人以喘息,放虎归山,将留后患,机会失去将不再有。你们如果坚持不往,朕将单骑前去。

  将领们于是不敢再说。

  大军兵至汾水关。

   4

  再说后主从晋州逃跑后,一口气跑到洪洞,本来准备停下休息再说,后队人声嘈杂,有人喊追兵到了,于是又匆忙上路。

  本来后主支援晋州,许诺收复后就立她为左皇后,同时派人去晋阳取皇后服御过来。正好逃跑路上碰到取服装的使者,后主亲自为冯淑妃牵着马扶着马鞍,让淑妃穿好衣服,再出发。

  一路担忧,后主进了晋阳还忧惧不知所措。

  齐主大赦。

  然后向计于朝臣,面对强敌,我们应该怎么办?

  大家回答说,

  应该减少赋税,停止劳役,以慰民心;收拢溃败兵士,背城拼死作战,以稳定国家。

  后主想把安德王高延宗、广宁王高孝珩留下镇守晋阳,自己北上朔州,如果晋阳失守,就投奔突厥,群臣们都认为这样不可,后主不听。

  人心惶惶,大家都忧心重重。

  开府仪同三司贺拔伏恩等宿卫近臣三十余人投奔西周。

  高阿那肱自领部下一万镇守高壁(灵石附近),其余军队防守洛女寨。

  武帝帅领军队扑向高壁,高阿那肱望风而逃。齐王宇文宪克洛女寨。

  武帝同宇文宪会师介休。

  开府同介休刺史韩建业举城投降。

  有人举报高阿那肱暗通北周,后主命令侍中斛律孝卿去核实,斛律孝卿认为这是胡说。回到晋阳,高阿那肱的心腹又告发高阿那肱谋反,斛律孝卿又认为这是胡说,将告密者处死。

  等后来后主从晋阳返邺时,只有高阿那肱等十余骑跟随。

  我本来想说斛律孝卿识人还是挺准的,虽然高阿那肱平时飞扬跋扈,在大是大非面前还是另人尊敬的,不过后来邺城失陷,还是投降了北周。也不知资治通鉴记载这段的目的何在。

  齐主在晋阳诏令安德王高延宗、广宁王高孝珩招募兵士。并告诉高延宗自己准备北去朔州,高延宗流泪苦谏,后主不听,密遣左右先送皇太后、太子等北去朔州。

  当夜,后主也准备北奔朔州,诸将都不愿跟随。

  次日,周师到达晋阳城外。

  齐主再次大赦。

  改元隆化。

  任命安德王高延宗为相国、并州刺史,总领山西诸军。

  临别对其言,

  并州兄自取之,我今天先走了!

  高延宗回道,

  为了江山社稷,恳请陛下不要走。臣愿为陛下出死力战,必能破敌。

  穆提婆在旁边却说,

  天子大计已定,请王爷不要再阻挠!

  于是齐主趁夜色从五龙门突围而出,准备北往投靠突厥,随行官员纷纷散去。

  领军梅胜郎下马劝谏,后主一看没人愿随,只好转向邺城。

北周武帝攻占晋阳,直逼邺城,齐后主一路逃亡禅让幼主高恒

陆令萱剧照 

  穆提婆一看形势如此,转身向西投奔周军。穆提婆母子被后主宠幸多年,关键时刻却作出如此卑鄙之举,真是打后主的脸啊。

  陆令萱都觉得无脸再见后主,自杀而死,满门抄斩。

  穆提婆在北齐的影响力太大了,其位置之高宠幸程度之深无人能及,他的叛降对北齐打击太大,齐后主太生气了。

  北周武帝非常高兴,封他为柱国、宜州刺史同时,还专门对北齐群臣下诏讲,

  如果能竭力献计献策,对消灭北齐有用,就能授官加爵,重重奖赏。反之我们的将士,逃到齐朝,不论贵贱,一律加以歼灭。

  因此北齐官吏相继向北周投降。

  周武帝与宇文宪大军合围晋阳,四周黑衣兵士与黑云笼罩。晋阳岌岌可危,留在晋阳以晋昌王唐邕和莫多娄敬显为首的将帅们,请求安德王高延宗登基为帝,他们对安德王讲道,

  齐主夜遁,大家心无斗志,没办法再为齐主效忠,您若不做天子,大家没办法为您出死力而战啊。

  高延宗不得已,即皇帝位。

  大赦,改元德昌。

  下诏书讲,

  当今皇帝懦弱无能,朝政由宫中奸佞小人把持,生死存亡之际,弃城夜遁,不知去向,承蒙王公士卿推戴相加,为安社稷,只好继承大位。

  任命晋昌王唐邕为宰相,齐昌王莫多娄敬显、沭阳王右卫大将军段畅、开府仪同三司韩骨胡等人为将帅。

  唐邕善于管理兵需粮草和度支,自霸府跟随高欢以来,历事六帝,皆典枢密,恩宠甚重。后来为侍中斛律孝卿所藐视,心情不爽。

  后主平阳败走,狼狈还邺,唐邕担心高阿那肱陷害自己,又对斛律孝卿瞧不起自己,不愿回邺城,就留在了晋阳,希望跟着安德王混,并带头推戴为帝,被任命为宰相。

  大势所趋,无力回天,晋阳城破投降北周。

  大家听到安德王称帝的消息,不召而至的人,前后连续不断。

  高延宗散发王府储藏和后宫里的美女赏赐给将士们,查抄没收了十几个大太监家产。

  高延宗称帝,派人写封信送给瀛州刺史任城王高湝,信里说,

  天子出奔,国事繁重,我因群臣劝说相逼,暂时主持国家号令。等事情安定以后,皇位最终会还给叔父您。

  高湝看信后对左右讲,我只是一个臣子,怎能接受这样的信!

  把使者捉起来送到邺城。

  后主听说后,非常气愤,对近臣说,

  我宁愿让周朝得到并州,也不愿让安德王得到它。

  左右近臣附合说,

  理当如此。

  安德王高延宗命令莫多娄敬显、韩骨胡在城南防守,和阿干子、段畅在城东抵抗周武帝,自己率军在城北抵抗宇文宪。

  高延宗亲临战斗一线,慰问将士,抚慰伤员,对将领直呼姓名握手鼓励,大家都热泪盈眶,争相以死效力,妇女孩子都参加战斗,登上房顶投掷石块。

  高延宗身体肥胖,前看似仰面朝天,后看像俯伏在地,人们常常取笑他的模样。于今在战斗第一线挥舞长矛来回督战,强武有力敏捷似飞,所向无敌。

  领导的带头示范作用是巨大的。高延宗尚且如此,众大将也都拼命杀敌。

  和阿干子、段畅率领一千骑兵杀向北周的军队。

  武帝帅军进攻晋阳的东门,乘着夜色昏暗,冲进到城里。

  高延宗、莫多娄敬显率部从城门进入,两面夹击,北周军队大乱,争着逃出城门,城门间双方兵士拥挤不堪,堵住了道路无法进出。

  北齐军队从后面刀砍矛刺,北周军队死了二千多人。

  武帝左右随侍几乎都已死散,自己已经觉得走投无路。承御上士张寿牵着马头,贺拔伏恩用鞭子抽打马的屁股,极尽艰难地出了城。

  齐兵奋勇追击,几乎追上武帝,形势非常危急。

  晋阳城东的道路狭隘弯曲,贺拔伏恩和投降北周的皮子信在前面带路,这才幸免于死,这时已经是深夜四更。

  高延宗以为北周武帝已经被乱兵所杀,派人在堆积的尸体中寻找留有长胡须的人,没有找到。

  北齐军队打了胜仗,大家都难掩兴奋,纷纷到街坊间饮酒,都喝醉了睡在地上,高延宗也无法整理队伍再战。

  武帝出城以后,非常饥饿,想逃走,将领们也多劝他回去。

  仪同三司骠骑将军宇文忻年轻气盛,打战骁勇颇自负,听后勃然发怒,进言道,

  陛下自克晋州以来,挟威乘胜至此。现在齐主四散奔逃,陛下威名正胜,自古用兵,没有像今天之盛。

  昨天破城,由于将士轻敌,遭受一点挫折,何足挂齿!大丈夫应当死中求生,败中取胜。现破竹之势已成,奈何弃之而去!

  齐王宇文宪、柱国王谊也认为不能放弃离开,段畅等又竭力说晋阳城内已经空虚。

  周武帝于是勒马停止后撤,吹响集结号集合军队,不多久军势重振。

  此日早晨,返回重新攻打东门,终于攻克。

  高延宗拼力死战,跑到城北,被北周军队活捉。

  周武帝下马握住他的手,高延宗推辞说,

  我是死人的手,怎敢靠近天子!

  两国天子,并非二人有什么私人恩怨,都是为了两囯老百姓而来的,我不会加害于您,不必担忧!请他重新穿戴整齐而待之以礼。

  唐邕等都投降了北周。只有莫多娄敬显逃奔到邺城,北齐后主任命他为司徒。

   5

  后主在邺城听到晋阳城陷消息,还是悲伤惊恐的,虽然高延宗做出不逆之事,但毕竟对抗着北周,现在晋阳失守,邺城就暴露在北周军队面前,无险可守,指日可达,邺城危矣!

  后主命令当场重赏来征募战士,而竟然不愿拿出钱财来奖赏。

  广宁王高孝珩请求道,

  派任城王高湝率幽州士兵开进据土门关(今井陉矿区附近),虚张声势准备进取并州,独孤永业率领洛州士兵开进潼关,扬言进取长安,臣请求率领京畿的士兵出滏口,击鼓前去迎战。敌人听到南北有兵,自然溃散。

  又请求取出宫女和珍宝赏给将士。北齐后主听说自掏腰包就很不高兴。

  斛律孝卿请后主亲自慰劳将士,替后主提前撰写好内容,并且劝后主应该慷慨泪流,以感动激励士气。

  后主来到将士面前,看到站在面前一排排的众将士,不善言辞的他一紧张,把斛律孝卿提前写好的内容全忘了,冷场一会忍不住自嘲地笑起来,后主一笑,左右的人也跟着笑。

  将士们非常生气,都气愤地说,

  面对危机形势,他们竞然如此无忧,我们何必着急!

  于是人心更散,士气全无。

  实的奖赏没有,只好来虚的,从大丞相以下,太宰、三师、大司马、大将军、三公等高官,都增加编制授给将士,或者三人或者四人,多到不可胜数。

  武帝向高延宗询问夺取邺城的计策,高延宗推辞说,

  这不是亡国之臣所能回答的。

  反复回他,高延宗无奈才说,

  如果是任城王据守邺城,那么臣无法知道。如果是当今齐主自己据守,那么陛下兵不血刃就可以取得。

  稍作休整,北周军队准备攻战邺城,命令齐王宇文宪为先锋,任命上柱国陈王宇文纯为并州总管。

  后主带着勋贵大臣进入了邺城朱雀门,赐给他们好酒美食,询问抵御北周的计策,众说纷纭,后主也不知听谁的好。

  此时人心惶惶,心情恐惧,全无斗志,各思出路,朝臣出降,络绎不绝。

  朔州行台仆射护高劢送皇太后和太子正好来到邺城,也参加了今天的战情研讨会,高劢说,

  今之叛徒,多是显贵,至于普通士兵,很少有叛逃之意。请追回五品以上官员的家属,作为人质安置在邺城三台,如果他们英勇杀敌,为国尽忠,可以放了他们家属,如果不能死战,就焚烧三台,烧死他们家属,这种人都深爱自己的老婆孩子,一定会拼死作战。

  况且我们的军队屡遭败仗,敌人一定轻敌,现在背城决一死战,理论上一定能打败他们。

  后主没有采纳高劢的意见。

  会看星象的占卜师奏报说,

  朝廷将会有变革更替。

  后主诏来尚书令高元海等人商议,决定按照武成帝禅位给他的做法,把帝位传给皇太子。

  公元577年正月,齐太子高恒即皇帝位,年纪才八岁,即齐幼主。

  大赦,改元承光。

  尊后主为太上皇。以广宁王孝珩为太宰。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