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核弹女王”吴健雄:曾目睹恩师胡适离世,却连抢救的机会都没有

作者:历史系学长

谁说女子不如男,纵使身处黑暗,也要心向光明。旧时代对女子的不公平,不必说也能想象得到。在新旧交替之际,人们开始宣扬男女平等,可纵使到了今天,男女也没做到完全的平等。

在一部分人的眼中,女子学习理科,就相当于李逵拿起绣花针,有天生的不足。而吴健雄的出现,却狠狠地打了他们的脸。

“核弹女王”吴健雄:曾目睹恩师胡适离世,却连抢救的机会都没有

吴健雄生于1912年5月31日,这一年,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同年,清政府覆灭,统治华夏大地2000多年的封建王朝就此瓦解。在孙中山等人的带领下,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于这个时代而言,吴健雄无疑是幸运的,她的幸运不仅源于时代更迭,还源于她有个好父亲。她生于江苏苏州的一个书香世家,父亲吴仲裔文化渊博,但并非老学究。

先后经历过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重大历史事件,不但有学问,还有胆识、有见地。他推崇男女平等,致力于让女子享受知识,为此他还特意创办明德女子职业补习学校。

所以吴健雄虽是女子,但却能享受与男子同等的待遇,拥有这样的生活背景,在当时而言已经是莫大的幸运。

吴健雄的名字乍一听像是男孩名,充满阳刚之气,这是因为她从健字辈,家中取名依次为“英雄豪杰”,她排行老二,故取名为吴健雄。对于这个偏男性化的名字,吴健雄真正做到了英雄不问男女,巾帼不让须眉。

“核弹女王”吴健雄:曾目睹恩师胡适离世,却连抢救的机会都没有

在父亲的引导下,她考入师范学院,在这里,她遇到了恩师胡适。如果说父亲吴仲裔是她的铺路人,那胡适便是她的领路人。

胡适曾到师范学院讲座三次,每次都座无虚席,受他的影响,吴健雄开始把目光不单单局限在师范上,而且从历史中寻变革,从外界汲取新思想。

在遇到胡适前,她想的是顺利毕业成为一名人民教师,让更多的女孩接受教育。但在遇到胡适之后,她被胡适那思潮澎湃的演讲打动,开始思考人生,励志做一番大事业。

1929年,吴健雄考入南京大学数学系,1930年转入南京大学物理系,同年考入中央大学。毕业后,她曾在浙江大学任助教,也曾在研究院工作过。

她的履历极为丰富,在不断成长的过程中,她开始接触居里夫人、伦琴等优秀科学家。在他们的身上,她学到了锲而不舍的精神,也渐渐明白自己现有的知识水平远远不够。

故她毅然决然地放弃了令人艳羡的工作,进入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学习物理,在物理大拿的指导下,她的水平突飞猛进。

“核弹女王”吴健雄:曾目睹恩师胡适离世,却连抢救的机会都没有

吴健雄的物理事业并非纸上谈兵,1939年吴健雄完成了“探究铀原子核裂变产物”实验,发现在铀原子核裂变会产生放射性同位素氙-135,这为美国造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物理研究意味着枯燥,而吴健雄却乐在其中。在核子世界中,她如鱼得水,她不羡慕同龄人纸醉金迷的生活,只愿沉浸在物理中实现价值。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1940年她的博士论文登上《物理评论》。

在事业处在上升期时,吴健雄也迎来了她的爱情——袁世凯的孙子袁家骝。优秀的人总是互相吸引,如同吴健雄一般,袁家骝也是物理界中不可多得的人才。两人的六年爱情长跑,终成眷侣。

每一个成功的女人背后,都站着一个默默付出的男人。结婚后,袁家骝独揽家务大权,解决了吴健雄的后顾之忧,让她能够安安心心搞事业。

1942年6月,美国陆军部开始实施利用核裂变反应来研制原子弹的计划,也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曼哈顿计划”。

“核弹女王”吴健雄:曾目睹恩师胡适离世,却连抢救的机会都没有

原子弹造起来谈何容易,计划一开展,便遇到了中子消失的难题。顶尖科学家齐聚一堂,却对此难题一筹莫展,最后他们想到了中国女科学家吴健雄。

1944年,由于当时吴健雄尚未加入美国国籍,所以便以未入籍的身份,参加美国机密制造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

吴健雄加入后,用自己的所学找到中子,解决了反应堆无法连续裂变的问题。值得一提的是吴健雄是“曼哈顿计划”中,唯一一个非美籍人,她身体力行地为中国、为女同胞们正名。

吴健雄真正被物理界熟知,是她在β衰变上做的实验,同年杨振宁和李政道正提出“宇称不守恒”的假设,这个假设缺乏实验支撑,很难成立。

就在两人一筹莫展时,他们想到了同胞吴健雄。她在β衰变上做的实验已经很成熟,若她肯帮忙,肯定会事半功倍。

吴健雄得知此事后,不假思索便开始组织实验,相熟的人都劝她把精力放在别的地方,而她却慧眼识珠,发现了这个假设的可行性。

“核弹女王”吴健雄:曾目睹恩师胡适离世,却连抢救的机会都没有

为了验证,她采用极化核钴60β衰变实验,实验要求严苛,为了满足低温环境,她奔波于两座城市之间,经常废寝忘食。

功夫不负苦心人,李政道、杨振宁的构想成立了,这是物理界一个里程碑式的大突破。两人也因此获得诺贝尔奖,可遗憾的是,为假设提供实验支撑的吴健雄,却没有获奖。

就此事,1988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史坦伯格曾说“没有吴健雄的实验结果,李政道、杨振宁二人的理论只能是一种构想,吴健雄的实验结果改变了这一切,吴健雄应该当之无愧地与他们共同分享诺贝尔奖。”

对于自己与诺贝尔奖失之交臂一事,吴健雄曾做出回应说,没获得诺贝尔奖虽然很遗憾,但她做这些事并非为了获奖。吴健雄的大家风范,让无数人动容,她是一个纯粹的不掺杂个人利益的物理学家。

她的所作所为并非是为了获得荣誉,而是为了物理的发展,可总是如此,她也是拿奖拿到手软。

比如曾获得以色列人设立的沃尔芙奖,吴健雄是该奖的第一位得主,奖金甚至一度超过诺贝尔奖。还曾获美国国家科学奖章、美国工业研究杂志年度科学家奖、美国纽约科学院普杰奖、美国富兰克林学社魏德瑞尔奖章等等。

“核弹女王”吴健雄:曾目睹恩师胡适离世,却连抢救的机会都没有

她取得这样的成绩,除了自己的努力外,还与父亲吴仲裔的开明、恩师胡适的教导有关。

所谓"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胡适不仅授予吴健雄女士知识,还在人生的道路上给予指点。

比如,他用龟兔赛跑的趣闻故事隐喻两种人结合所产生的奇妙反应,他希望自己的得意弟子吴健雄,可以在利用自己聪慧头脑的同时,脚踏实地的努力,不骄不馁,始终如一。

他不断鼓励吴健雄利用自己在国外的机会多加学习,博览群书。然而,随着胡适的突然离世,他们之间的师生情,也随之走到了终点!

1962年2月24日,胡适到“中研院蔡元培馆”主持第五次院士会议,下午六时半,在欢迎新院士酒会席散时,心脏病猝发而死。

“核弹女王”吴健雄:曾目睹恩师胡适离世,却连抢救的机会都没有

目睹这一切的吴健雄怎么都没想到,自己的恩师在眼前痛苦离世,自己却毫无办法,连抢救 的机会都没有。她全身震颤,面色苍白,久久不能回过神来。

昔日的叱咤研究界的"核弹女王",第一次哭得那么悲伤。

1990年,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将国际编号为2752号的小行星命名为“吴健雄星”。1997年2月16日,吴健雄在纽约病逝,终年85岁。

“核弹女王”吴健雄:曾目睹恩师胡适离世,却连抢救的机会都没有

在这样一个新旧交替的时代,封建帝制被推翻,女子无才便是德的理论也被推翻,能有一番学问已经很了不起,女子能接受新思想,有一番作为更是了不起。

而吴健雄却打破了这种传统观念,她“不爱武装爱戎装”。用物理知识武装自己,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向外界展示女性的力量,被人称为“东方居里夫人”、“核弹女王”、“物理学第一夫人”等。

继续阅读